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696448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节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 第二章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背景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规律,第五章 个体心理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六章 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章 认知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章 情绪情感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九章 个体意志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导论(概念、研究对象、方法、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动机心理概述 二、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教学目标,熟悉动机的概念和特点与分类 了解动机心理的有关理论 了解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运用动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

2、法,教学重点,1、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心理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动机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节 动机心理概述 第二节 动机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第一节 动机心理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二、动机的特点 三、动机的分类 四、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 指引功能 激励功能,引起动机的条件,1、内在条件需要 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动机是各种需要的具体体现。 2、外在条件诱因 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刺激物。 正诱因:个体因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的刺激物;

3、 负诱因: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的刺激物。 说明:需要和诱因是形成动机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两者可表现为一者强,一者弱,动机和需要的关系,需要是动机的基础,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需要和动机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差异。 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意向。 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愿望。如果愿望 仅停留在头脑里,不把它付诸实际行动,那么这种需要还不能成为活动的动机。,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1)动机与活动具有一致性 通过观察个体的活动可以推测其动机的性质和水平。根据个体活动的对象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内容;根据其活动的显著性可以推测其动机的强度。 (2)动机与活动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首先,动机与活

4、动的目的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相同动机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同时,具有相同目的的人则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其次,动机与活动效果的关系也十分复杂。一般来说,动机与活动的效果是一致的。良好的动机一般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动机与活动的效果往往不一致。,二、动机的特点,1、动机是完整的个人的动机,而不是人的某个部分的动机。 2、动机总是指向人类的一些基本目标或需求,有关动机的研究必须是人类终极目的、欲望或需要的研究。买车的动机是什么? 3、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来满足这些动机或需求的方式可以因而异、因文化而异,4、人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动机与

5、行为的关系非常复杂,同样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一些父母严厉打是疼、骂是爱,一些父母呵护有加 同样的行为背后可能有多样的动机。 5、人类存在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动机,有些动机个体无法察觉。6、动机是一个动态过程,是连续不断地、无休止的过程。 7、并非所有的行为或者反应都是有动机的。 详情请参见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三、 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3)原始动机与习得动机 (4)主导动机与次要动机 (5)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6)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一)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 生理性动机:饥饿动机、干渴动机等 社会性动机:心理性动机 (二)根据引起动机

6、的原因可分为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心理性动机,亲和动机(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1、亲和动机,亲和动机(affiliation motive)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理解、合作的动机。 人与人间的和谐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亲和动机主要由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 人的幼年期特别长 即使是成年人,遇到危险时,也需要他人的保护。 从事活动遇到困难,需要他人的帮助。 人类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生产劳动,不能没有分工协作、经验传递、信息交流。,交往动机水平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交往动机高的人宁愿选择与别人待在一起而不是去满足其他的动机。 弗朗奇(Fr

7、ench,1956)的研究发现,当要求被试和一个同伴去完成一项神职任务时,那些具有高交往需要及低成就需要的人选择的是和朋友一块工作,并不管这个朋友的能力如何;对比来说,那些具有低交往需要及高成就需要的人则选择一个他认为是最有能力的同伴一同工作。,交往动机间的个体差异,沙赫特(Schachter,1959)以62名女大学生为被试,将被试分为实验组(32人)和控制组(30人)。 对实验组被试,主试先让她们看一些令人生畏的仪器,并告诉她们将用这些仪器在她们身上实验,实验会有电击,能使人痛苦但无伤害。 对控制组的被试,既不让她们看见仪器,也不告诉她们电击之类的事。然后对两组被试说,实验开始之前要提前几

8、分钟到实验室等候,可一个人到实验室来等候,也可与别的同学结伴而来。 每个人在纸上选择:独自来 或者 结伴来 结果,实验组32人中有20人(62.5)选择结伴;控制组30人中只有10人(33.3)选择结伴。说明越是在恐惧的清境下,合群或亲近他人的倾向越强烈。,亲和动机与社会情境,曹尔诺夫等人(1961)把被试分成四个组:高度恐惧组、低度恐惧组、高度忧虑组和低度忧虑组,进行合群倾向测验。 在实验时,实验者使两个忧虑组都没有任何恐惧的感觉,结果发现,恐惧与忧虑对合群显示出相反的效应。高度忧虑的人较低忧虑的人倾向不合群,他们和别人在一起会使忧虑增加,因此倾向回避他人。 由此可见,恐惧使合群倾向增加,忧

9、虑使合群倾向减少,出生顺序与亲和动机,沙赫特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出生顺序与人的亲和动机的强度也有关。长子、长女、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较强,在恐惧情境中更多地亲近他人,排行老二及以后者其亲和动机不如老大强列。顿伯(Dember,1964)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老大在婴儿期受到父母较多的关怀和照顾。,高亲和需要者的特点,渴望建立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 重视他人的接受、认可和喜欢 追求友谊和合作,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指个人在从事某种重要的活动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麦克里兰(McClelland)等人系统开展成就动机研究,于1961年出版了成就社会(The achieving

10、society)这本名著。,2、成就动机,麦克里兰研究了一些国家1925年使用的儿童语文课本,以此作为成就动机的依据,进而预言这些国家到1950年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总贸易额、电力消费量等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量数)。 1925年使用这些课本的孩子,在25年之后就长大成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了。 结果发现,成就动机与后来的经济发展水平间相关较高(r=0.53) 这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成就动机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JW Atkinson(1958,1964)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因

11、素构成 希望成功(hope for success):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 避免失败(fear of failure):使人回避目标以避免失败。 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 当希望成功的倾向在力量上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个体就会追求目标 当害怕失败的力量占优势时,个体就会退缩不前 当二者力量相等时,就会造成心理冲突,使人焦虑和痛苦。,成就动机的结构,只有我做的比别人好时,我才高兴 成就博得尊敬 把我所经手的每一件事情做得漂漂亮亮时最重要的 成功付出的代价总是大于成功所获得的奖赏 我相信,成功者往往是孤独和忧郁的 我认为现在的社会过于强调“成功” 同意前三项,表明你对成功持有积极的态

12、度,如果同意后三项陈述,表明你也持有避免成功的倾向。,成功恐惧测试(fear of success),为什么有些人恐惧成功呢? 要成功就必须改变自己已有的“自我概念”,有些人不愿意改变;要成功就可能成为出头鸟,有些人害怕因此被自己所属群体拒绝;对成功者往往会有些额外要求,有些人害怕背那些额外包袱。 成功恐惧对女性的影响 例如,有一位秘书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但她却因此而提出辞职。当问及原因时她说,第一,她不想做一个“女强人”,第二,她害怕办公室里原来的那些朋友会因为听命于她而不再拿她当朋友,第三,她讨厌去干对别人指手画脚的事。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女秘书避免成功的三个原因。,为什么有些人恐惧成功呢?

13、,成就动机培训的方法,对象是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每组1215人,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活动,进行10天。 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训练过程中,始终保持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对每一个受训者的言语和行动都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尊重,使他们具有自信心,确信自己能够成功; 二是在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自我提高、自我改进和重要性,使他们具有自觉性; 三是强调他们新的动机与行为方式是通过小组活动共同讨论之后获得的,是团体成员的共同特征。,趋近回避动机的层次模型,Elliot认为成就动机分成三类:掌握目标,绩效趋近目标和绩效回避目标。,McClelland (1975)发现,凡是对工作成就动机高的人,对人事问题均无兴趣。

14、换言之,对工作成就动机高者均无领袖欲。就是说虽然人们通常将社会上追求权力而且位居要职者,也视为一种成就,但在这种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并非心理学家所指的成就动机,因此将这种动机称为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power motive)是指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与“权力欲”在心理学上的涵义不完全相同。 研究发现,凡是对社会事务有浓厚兴趣,极愿作为影响大众的人,行为背后存有强烈的权力动机。,3、权力动机,权力动机,权力:能改变事情进程的力量,能让人们做他们本不会做的事情。 高权力需要者的特点: 喜欢支配和影响别人 看重地位和影响力 喜欢高竞争性工作和出色业绩 是高效管理的重要因素 权

15、力动机分为两种(Lynn oldenquist,1986) 个人化权力动机(personalized power motive):动因为己 社会化权力动机(socializedpower motive):动因为人。,喜欢参与社会活动,尽量利用机会表现自己,在团体中如有才能相当或胜于自己的人,就会与之为敌,非将之击败不可。这种人表面热心社会事物,事实上是利用社会形象,达到满足私欲的目的。 热衷于追求权位,将权位本身视为目的;甚至不惜以卑劣手段达到目的。 视物质条件为最高价值,不仅尽情享受物质生活,而且也竭尽所能去聚积财富;并企图藉优于别人的财富条件,炫耀自己社会地位,从而达到影响别人甚至控制社会

16、的目的。,个人化权力动机者的行为表现,关心社会,但不实际参与社会事务,只在个人专长范围内,以传播知识观念的方式影响别人、助益社会。如一些教师、作家、编辑、记者等 关心社会也走入社会,他们以自己的专长为人群服务;或是解除别人的痛苦,或是维护社会安全,从而达到影响别人与助益社会的目的。社会上凡是不专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人员,如有些医师、律师、牧师、传教士等 以服务为目的的团体领袖,他们爱人类,爱社会,对社会公益与人民福祉,怀有很深的使命感,企图以其才能领导大众,从事改革,藉以达到影响别人与助益社会的目的。 他们居于团体领袖地位时虽然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但他们不重视行施权力的当时得到的个人满足,而重视在行施权力之后产生的利民效果,藉此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化权力动机者的行为表现,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1、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该活动的推动力。 为求知而求知,为艺术而艺术,为工作而工作, 内部动机的三种内驱力(Bruner): 好奇的内驱力 胜任的内驱力 互惠的内驱力,内部动机对个体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能否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