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694937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_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编图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10月努力了的才叫梦想,不努力的就是空想!如果你一直空想的话,无论看多少正能量语录,也赶不走满满的负能量!你还是原地踏步的你,一直在看别人进步。目 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2 编图基本原则13 主要图件23.1 综合性基础图件23.2 分析性基础图件33.3 应用性图件54 图件内容及图式、图例64.1 含水岩组特征74.2 典型水文地质剖面114.3 地下水资源144.4 地下水类型164.5 地下水埋藏条件204.6 水文地质参数244.7 地下水矿化度及咸水分布264.8 地下水水化学284.9 环境地质294.1

2、0 地下水同位素314.11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334.12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分布374.13 地下水同位素采样点及剖面394.14 实际材料图414.15 基岩构造444.16 冻土分布及其他要素454.17 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484.18 地下水脆弱性分区494.19 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494.20 地下水开发利用524.21 地下水功能区划544.22 地下水调蓄空间分布区565 主要图件的图层组成565.1 基础性图件565.2 应用性图件58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所属工作内容对部分图件的编

3、制。1.2本“技术要求”对“项目”主要图件编制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与编图方法及其图例表示进行统一和规范。1.3本“技术要求”适用于“项目”图件的编制。1.4本“技术要求”可供相关工作参考。2 编图基本原则2.1 本“技术要求”是对“项目”中主要的调查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必要图件进行一般性规定,因此本“技术要求”所规定的图件内容可根据综合研究的内容及其工作细则进行合理调整。2.2本“技术要求”规定“项目”图件的编制应在详细资料分析整理、实际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最新资料,以科学的态度编制而成。2.3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图、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图、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4、图、地下水功能区划图为必须编制图件。2.4填图比例尺、编稿比例尺为1:25万,采用1:25万标准数字地理底图。2.5制图和图形数字化阶段,地理底图要素不得删节;出图阶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将1:25万数字地理底图进行适当简化,以便出合适比例尺要求的纸介质图件。各地图形库建设采用综合项目组提供的统一图库。2.6合适比例尺纸介质和数字图的提供,要求图面简洁易懂。纸介质图件的比例尺可根据工作区面积大小确定,出图纸张大小以A0为准。2.7 本“技术要求”中的所有等级划分,如补给模数、地下水等水位线、地下水位埋深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但是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等级数必须包含在内,以便形成全国性图件,

5、如地下水补给模数,本“技术要求”规定50,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为1,1-2、2-3、3-4、4-5等,但是不能出现4-6、9-16等。2.8图件要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适应“用户”的需要,图面简明,易读、易懂、好用。2.9充分考虑信息化与计算机制图的需要,图形库的建立以单要素内容表示为主要核心思路,每一要素为一个独立图层,重视综合图形库的建设。综合图件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均应以单要素图层形式输入图形库,使用单要素图层的叠加,生成所需综合图件。2.10 针对不同工作区域,其水文地质问题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任务书要求和设计书要求增加相应图件内容。但是,原则上本“技术要求

6、”规定的内容不能删减。2.11本“技术要求”未规定的图件可参考以往相关编图指南。如有问题,可及时与“项目办”联系。3 主要图件本“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地下水潜力分区图、地下水质量分区图、地下水功能区划图、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水化学图等图件。根据图件性质不同,可归类为基础性图件、应用性图件。其中基础性图件又可分为综合性基础图件、分析性基础图件。3.1 综合性基础图件3.1.1 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图主要反映地下水含水岩组类型及可富水性。各地分别绘制潜水水文地质图、承压水水文地质图。在大型平原、沉积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承压水具有多个含水

7、岩组的区域,为体现与以往研究的不同,展示最新研究成果,满足数字化要求,方便地方政府部门使用,要求分组进行编图。应包括如下图件:A. 潜水水文地质图B. 第承压含水岩组水文地质图C. 第承压含水岩组水文地质图 。3.1.2 典型水文地质剖面图典型水文地质剖面是对水文地质图的补充和完善,是地下水系统划分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和本项目施工的钻孔资料,用综合剖面和平原(盆地)立体剖面反映含水层空间分布及各类含水岩层及其水文地质构造,剖面以贯穿全区为宜,必要时可选择局部地区有代表性剖面。3.1.3 地下水资源图地下水资源图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成果图件,地下水资源图件的编制,应用地下水系统的观点,反

8、映地下水天然资源与开采资源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系统空间分布、地下水天然补给模数分区、地下水天然资源数量及开采资源量变化等。地下水资源量变化年代划分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2000年至今4个时段(研究程度低的地方,可适当减少)。3.2 分析性基础图件3.2.1 地下水类型图件A. 潜水地下水类型划分图(依据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性质及结构)B. 承压水地下水类型划分图(依据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性质及结构)C. 地下水温度分布图3.2.3 地下水埋藏条件图件A. 潜水水位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镶典型点水位动态曲线)B. 潜水含水岩组厚度分区图C. 潜水含水岩组岩性分区图D. 潜水

9、含水岩组底板等值线图E. 承压水水头埋深及标高等值线图(镶典型点水位动态曲线)F. 承压含水岩组顶板标高等值线图G. 承压含水岩组底板标高等值线图H. 承压含水岩组厚度分区图I. 承压含水岩组岩性分区图J. 下伏有供水意义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类含水岩组分布图3.2.4 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图件A. 渗透系数(K)分区图B. 降水入渗系数(a)分区图C. 给水度()分区图D. 渠灌入渗及井灌回归系数()图E. 弹性释水系数(e)分布图F. 侧向边界流量图3.2.5 地下水矿化度及咸水分布图件A. 潜水地下水矿化度分布图B. 承压地下水矿化度分布图C. 咸水顶板标高等值线图D. 咸水底板标高等值线图E.

10、 咸水厚度分布图F. 咸水、微咸水开发利用图3.2.6 地下水水化学图A. 潜水地下水水化学图B. 承压地下水水化学图3.2.7 环境地质图A. 环境地质图3.2.8 地下水同位素图A. 潜水地下水2H等值线图或散点图B. 潜水地下水18O等值线图或散点图C. 潜水地下水3H等值线图或散点图D. 承压地下水2H等值线图或散点图E. 承压地下水18O等值线图或散点图F. 承压地下水14C校正年龄等值线图或散点图3.2.9 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图件A. 地下水位埋深等值线图B. 净补给量等值线图C. 含水层介质类型图D. 土壤介质类型图E. 渗流区介质类型图F. 地形坡度等值线图G. 含水层渗透系数等

11、值线图3.2.10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分布图件A. 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图3.2.11 地下水同位素采样点分布及剖面图件A. 地下水同位素采样点分布图B. 地下水同位素剖面图3.2.12 实际材料图实际材料图重点反映所实施的野外实地调查内容。3.2.13 基岩构造图重点体现断层、褶皱基岩面构造。3.2.14 冻土分布及其他图件A. 黄土厚度等值线图B. 多年冻土厚度等值线图C. 多年冻土厚度上限下限分布图D. 构造断裂、火山口分布图E. 冰川、雪被、地下河分布图3.3 应用性图件3.3.1 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图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图主要反映地下水质量分区状况。根据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GB148

12、48-93),地下水质量可按综合评价分值划分为5类,即5个等级:.优良(7.20)。应包括如下图件:A. 潜水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图B. 承压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图3.3.2 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地下水脆弱性图主要反映地下水脆弱性,并表现出脆弱性分区情况。其评价以含水层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土壤介质类型、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类型、含水层渗透系数7要素为基础。3.3.3 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区图意在表示,地下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的现状条件下,尚可挖掘的潜在供水能力。可用综合潜力模数、潜力系数表示。3.3.4 地下水开发利用图地下水开发利用,表明目前开采状态下,地下水资源开发

13、利用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前景。主要包括地下水开采模数(单位面积开采量)、地下水开采强度(开采量/开采资源百分数)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等要素。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依据地下水开采潜力大小依次为:可扩大开采区、可适度扩大开采区、可维持现状开采区、适度控制开采区和严禁开采区。A. 地下水开发利用图B. 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区划图3.3.5 地下水功能区划图地下水功能区划图体现地下水功能评价成果,根据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二级分区,根据属性层单项评价结果,划分三级分区。3.3.6 地下水调蓄空间分布图地下水调蓄空间显示目前状况下,地下岩层对水资源的调节能力。4 图件内容及图式、图例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图件编图内容

14、、应用性图件编图内容。综合性基础图件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含水岩组分布及其可富水性、水文地质剖面、地下水资源分布;分析性基础图件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埋藏条件、水文地质参数、地下水含盐量及咸水分布、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同位素、地下水脆弱性要素、地下水原生及污染组分分布、地下水同位素采样点分布及剖面、实际材料及基岩构造等;应用性图件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质量分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地下水潜力分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功能区划等编图内容。以下内容是对上述图件主要编图内容的综合规定。本“技术要求”仅就编图的主要内容进行规定,编图内容的数据来源及其获取,可参阅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系列。本部分内容也对编图主要内容进行了图层及其相关内容的规定,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计算机矢量化图件内容的统一,以及各地能够实现图形库建设的标准化。4.1 含水岩组特征主要包括含水岩组类型及其富水性、代表性水点等。4.1.1 包含图层图层序号包含图层成图方式1潜水含水岩组及其可富水性区图元2第承压含水岩组及其可富水性区图元3第承压含水岩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