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935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武功县新农村建设水利规划报告第一章 概 况1、自然条件1.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塬西部,渭水以北,属咸阳市辖县,东迄兴平,西邻扶风、杨凌,南依渭水与周至相望,北与乾县接壤。东西长 20 公里,南北宽 18 公里,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01 10819,北 纬 34123426 之间,总土地面积 39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 411603 米。我县地貌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南北略有起伏,坡降为 2.5%5.5%,整个地形是阶梯状向渭河倾斜。西北部由于受到漆水河及其支流韦水河(后河)、漠峪河(麦河)的切割,破碎不连贯。主要地貌形态有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塬、山前洪积扇前缘洼

2、地。河 谷 冲 积 阶 地 :主 要 是 由 于 渭 河 及 其 支 流 漆 水 河 、漠峪 河 、韦水 河 经 过 长 期 地 质 年 代 的 洪 水 冲 淤 及 风 成 作 用 形- 2 -成 的 一 、二 、三 级 阶 地 ,一 般 一 级 阶 地 比 河 床 高 出 3 5 米 ,海 拔 高 程 为 417 454 米 ,二 级 阶 地 高 出 一 级 阶 地 10 15米 ,三 级 阶 地 比 二 级 阶 地 高 出 15 20 米 。全 县 河 谷 冲 积阶 地 的 总 面 积 为 103.4 平 方 公 里 ,占 总 土 地 面 积 26.4%,主 要 分 布 在 长 宁 、南

3、仁 、普 集 街 、大 庄 北 部 及 小 村 镇 、普集 镇 范 围内,该区地形平坦,坡降小于 2.5%,境内地面有小冲沟侵蚀的痕迹。黄土台塬:系风沙作用堆积而成的准平原,北与洪积扇前缘相接,南与渭河三级阶地接壤,比渭河三级阶地高出2080 米,海拔高度为 480568 米,主要分布在苏坊、游凤、武功镇、贞元、代家、河道等 6 个乡镇内,总面积为 242.7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62,区内地形略有起伏,呈西北东南走向,塬面开阔平坦,明显留有古河道冲沟侵蚀沟槽,塬坡冲沟侵蚀密布。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是由于洪积和坡积而成。与黄土台塬相连,主要分布在漆水河与漠 峪 河之 间三角塬面上,

4、即我县西北苏坊一带。区内地形南高北低,呈缓倾状,海拔高度 490570 米,面积 46.15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11.6%,区内地貌形态简单,无明显切割。- 3 -1.2、土地类型、水土资源情况1.2.1、土地类型(a)土壤的种类及分布我县土壤是以黄土为母质,在森林草原植被下发育起来的地带性褐土,并在褐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自然力量作用及人类活动形成的熟化土壤,其种类有 6类,即 土 娄 土、黄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淤泥。就其原因、分布和特性来看,可归并为三大部分:土 娄 土类:包括红油土、黑油土、黑涝洼土、褐墡 土等。该土层是古耕熟化土壤。主要分布于渭河各级阶地上。具有土层深厚、上虚下

5、实、保水保肥、抗旱耐涝和比较肥沃等优良特性,其耕性好,宜种作物广,产量水平高,是我县主要的农业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 76.7%。黄土类:包括黄墡 土、白墡 土、淤土和淤墡 土,是在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一种幼年土壤,耕作时间较长的具有犁底层,其土质疏松,渗水透气,耕性良好,但保水保肥和抗侵蚀性能较差,耕层薄,肥力低。该土主要分布于塬边梯田沟坡、老壕底及部分河谷阶地上,面积次于 土 娄 土,占土地面积的 17.6%。- 4 -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属水成和半水成土壤,是在河流冲积物上形成的,地下水对其形成有直接影响。该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但耕性良好,具有温度高、肥力低、耐旱、易涝等特点。主要分布于

6、渭河、漆水河沿岸的渍水滩地上。这三类土壤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 5.7%。(b)土壤养分我县有效土层厚度即按土壤耕作层平均厚度为 20CM测试,土壤 PH值在 8.08.7 之间,呈微碱性,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也适宜有益微生物对腐殖质的分解活动,能够提高农作物对氮、钾、硫、钙、镁等营养元素的有效利用,但对磷、硼、铜、锌的有效性利用有所影响,土壤耕层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 1.130%、全氮 0.0762%、速效氮62.3PPM、磷 17.2PPM、钾 104PPM、硼 0.41PPM、锰 5.52PPM、锌 0.70PPM、铜 1.17PPM、铁 4.13PPM。(c)土壤生产力评价我县

7、土壤耕层深厚,质地良好,多属中壤及重壤,适宜发展农业生产。1.2.2、水土资源- 5 -我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与农作物生长的需求量不相适应,亦是造成十年九旱、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全县水资源总量 0.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 0.2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 1.11亿立方米,两者之间重复量为0.51亿立方米,人均 242 立方米,亩均 214 立方米,是全国人均量 1/11,只及全省人均量的 1/6,且分布不均,塬下多于塬上,塬上耕地面积广,农灌主要靠宝鸡峡引渭供水,多年平均供水量 30004200 万方,与需水量相比较,缺口225

8、0;塬下主要以井 灌 为 主 ,开 采 量 已 达 0.4 亿 立 方米 以 上 。全 县 水 资 源 供 需 矛 盾 比 较 尖 锐 ,当 遇 到 中 等 干旱 偏 枯 年 份 时 ,供 水 减 少 ,需 水 增大,全 县缺口高达 7600万立方米,占到需水量的 40.5%,缺水十分严重,主要缺水在农田灌溉上,致使农业大幅度减产,问题十分严重。1.3、气象水文、河流水系情况1.3.1、气候我县地处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气候区内,夏秋温高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 6 -(a)降水:多年来,我县平均降水量为 635.7mm,年最大降水量为 979.7mm,年最小降水量 327.1mm,且

9、降水季节性强,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73.7%,特别是七、八、九三个月降水强度大,占全年降水的 50以上。(b)气温:我县多年平均气温为 12.9,最高的七月份平均为 26.1,最低的元月份平均为1.2,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42,最低气温为 19.4 ,全年大于等于 0积温为4411、310 天,大于等于 10积温 4184、205 天,多年平均无霜期 221 天。(c)光照:我县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历年平均光照时数为2163.8 小时,年总辐射量为 114.8 千卡平方厘米,其中八月、十月光照最充足。九月份常因连阴雨光照不足,目前光照利用率一般为 2.45%,潜力很大。1.3.2、水

10、文(a)河流水系。县境内有四条河流,即渭河、漆水河、漠峪河、韦 河均属渭河水系,多为过境水资源,利用率低。渭河从我县南部横穿而过,境内流长 19.77KM,多年平均流量 136.5m3/s,年径流量 43.06亿立方米,径流深116.4mm,水量季节性变化大,汛期(7、8、9)三个月占全年径- 7 -流量的 46,最大洪峰流量 5780m3/s,10 月至翌年 4 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为 5m3/s,多年平均含沙量 31.0kg/m3,输沙量 14091.9 万吨。漆水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县境内流长 41.5km,流域面积135.2km2,多年平均流量 4.29m3/s,径流量 1.31亿立方米

11、,径流深 34.5mm,汛期 7、8、9 三月占全年径流量的 32,最大洪峰流量 2260m3/s,多年平均含沙量 9.3kg/m3,输沙量150.3 万吨。韦 河、漠峪河是渭河的二级支流,分别在武功镇南北汇入漆水河,境内流程短,水量小,干旱季节常干涸断流。(b)地下水。我县地处关中盆地,系断陷水系发育地区,地下水会储量较丰富。全县地下水资源储量为 3.0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 1.3亿立方米。因地形不同分布不均,其中北部黄土台塬区可用量 0.58亿立方米。埋藏较深,在 100 米以上,该层分布明显,潜水开发价值不大,已成机井全部取深层承压水;中部塬坡区(二、三级阶地)可用量 0.2亿立方米,

12、埋深 2560 米,部分地区两水层兼存;漆韦川道区可用量 0.12亿立方米;南部渭河阶地区可用量 0.44亿立方米,近年来实际开采量为 0.51亿立方米。- 8 -1.4、水土流失特征全县总土地面积为 392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达 3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 84,不流失区 62 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 16。我县水土流失的类型有水蚀和重力侵蚀。以水蚀为主,其侵蚀方式主要是雨滴溅蚀、面蚀和沟蚀,多发生在塬边、坡地、缓坡地及沟道内。重力侵蚀的方式主要有崩塌、泻溜、滑坡等侵蚀现象,多发生在沟谷两岸,尤其是渭河、漆水河、麦河、后河河谷两边。侵蚀规律是:始于雨滴溅蚀,继而由入渗径流产生面

13、蚀,降雨继续,径流增加,便产生细沟侵蚀,数股细流集中,随着坡度增大,坡长延伸,冲刷能力随之增大,形成浅沟侵蚀。在原区缓坡地上,一般降雨土壤可以就地拦蓄,但一小时降雨达到 58mm,日降水 2550mm,就超过了土壤的吸渗能力,发生水土流失。在塬边坡上,这种浅沟侵蚀继续发展,数个汇流汇集,地表径流加大,继而侵蚀能力随之增强,有的汇入路洪,便发生切沟侵蚀,切沟侵蚀继续演变,向长、宽、深三个方面纵深发展,经过一定的时期沟头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上连塬区,下入沟壑。小沟变大沟,道路变胡同,- 9 -与此同时沟谷两岸黄土陡坡发生崩塌、泻溜、滑坡等重力侵蚀现象,这是我县沟道形成、池塘淤积的主要原因。2

14、、社会经济条件2.1、人口状况我县总土地面积 398 平方公里,现辖 8镇 4乡 286 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 41.16 万人,男性 21.40 万人,女性 1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20 万人,占总人口的 89.87%,现有农业劳动力 22.19 万人,人口密度 1034 人km 2。项目区域内共有苏坊、游凤、武功、大庄、贞元、代家、长宁、河道、小村九个乡镇共 25.71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6 万人。人口预测按 5递增,到 2010 年项目区有人口26.3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25.38 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23 万人。2.2、经济发展水平武功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

15、,农业历来占有重要的位置,土地肥沃,是个古老的农作区,也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粮食播种面积 31.47 万亩,粮食总产 17.9 万吨,全县有工矿企业 92 个,职工总人数 17748 人,国民生产总值- 10 -16.1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913 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8.90亿元。武功县农业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辅种水稻、大麦、谷子。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烟草、西瓜、甜瓜等;蔬菜作物主要有大蒜、辣椒、白菜、萝卜、蕃茄、甘兰、菠菜、韭菜、黄瓜等。农业种植中小麦、玉米、大蒜、辣椒、油菜占主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每年占全县播种面积 90左右。林业以经济果林和用材林为主,辅种草木花

16、卉等观赏性植物。经 济果 林 种 类 主 要 有 苹 果 、酥 梨 、桃 、葡 萄 、杏 、柿 子 等 。用 材林 主 要 有 杨 树 、桐 树 、椿 树 、柳 树 等 温 带 阔 叶 落 叶 树 种 。武功县工业底子薄,效益低下,乡镇企业起步晚,农业基础较好。2004 年财政收入 3580 万元,每年工资等支出1486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457.50 元,是国家省定贫困县。3、农田水利及安全饮水现状3.1 农田水利3.1.1、基本农田- 11 -武功县基本农田总面积 39.82 万亩,人均 1.07亩,其中水平埝地 28.78 万亩,水平梯田 11.04 万亩。主要分布于我县苏坊、武功、游凤、大庄、代家、贞元、河道、长宁、小村九个乡镇。种植粮田 30.63 万亩,经济作物 7.07 万亩,其它2.12 万亩。武功县川塬地貌宽阔平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