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产蛋期:是指鸡19~72W为止的一个生理产蛋年 ●产蛋鸡饲养管理的目标:提高产蛋量和蛋品质,降低死亡率和单位蛋重的耗料量,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一、产蛋曲线★★★ ----蛋鸡在性成熟后的一个生理产蛋年度内,其产蛋率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将每周饲养日平均产蛋率的数字标点在坐标线上,并连接各点所构成的曲线,称为产蛋曲线一、产蛋曲线,1、特点 ①蛋鸡性成熟后产蛋率增加极为迅速,产蛋率由10%增至80%,每天增幅2%~3%,一般5~6W可达高峰期 ②蛋鸡在27~29W产蛋率可达90%以上,高者可达95%左右,可持续4W以上 ③产蛋高峰过后,每周产蛋率下降0.5%~1%至72W或78W,产蛋率降至65%~70%一、产蛋曲线,2、实践意义 ●标准曲线是一个品种在正常情况下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我们的目的就是如何创造良好的饲养条件使鸡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以吻合标准曲线 ①选好品种 ②延长高峰期在产蛋初期要迅速提高产蛋率上升的速度,产蛋后期尽可能减缓产蛋下降的幅度 ③产蛋曲线出现波折查明原因特别是产蛋上升或高峰的波折需查明原因,并采取对策二、产蛋鸡主要营养需要特点,1、能量 2、蛋白质 3、亚油酸 4、Ca、P,,1、能量及其重要性 ①能量进食是影响蛋鸡产蛋率的限制因素,且是最敏感的因素。
日粮能量增加,产蛋率增加明显,然而蛋白质增加,产蛋率增加不明显 ●研究表明: ▲日粮能量184大卡/日.只时,产蛋率44%;312大卡/只.日时,产蛋率85%; ▲日粮蛋白质由13.1g/只.日增至21.0g/只.日时,产蛋率增幅不足15%②对特定个体来说,按照日粮能量进入家禽体内的分配规律,增减日粮能量,首先影响的是生产 ③我国蛋鸡日粮与国外相比的最大区别是能量较低可以说,从营养角度讲,能量不足是导致我国蛋鸡生产水平不佳的重要原因尽管家禽“以能择食”,但不是直线关系,调节是有限的日粮中杂粕添加太多,饲料配制时空间越来越小,通过添加植物油提高能量 ④轻型蛋鸡和中型蛋鸡平均每天代谢能需求分别为280~300大卡和 320~350大卡1、能量及其重要性,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①对家禽而言,蛋白质有三层意义: a.粗蛋白CP—整体蛋白质营养; b.11种必需AA; c.小肽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传统的营养理论认为:饲料蛋白消化分解成Aa和小肽,小肽再水解成AA,最后被动物利用,因此认为蛋白质的营养实际就是AA的营养饲料添加足够的AA,以期在生产上获效,但实验证明不可行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研究表明:血液循环中均存在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肽,并能被动物利用。
有时比游离AA更易进入蛋白质合成甚至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品质取决于它水解的小肽与游离AA之比小肽:AA比例越大,蛋白质的利用反而越高,否则越低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生物活性肽 主要有:胰多肽、神经多肽、抗菌肽、胸腺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②蛋白质是影响蛋重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蛋氨酸★★★ ●在日粮ME满足情况下,日粮蛋氨酸含量与蛋重增减几乎成直线关系 ● 试验例证: 蛋鸡日龄 日粮蛋氨酸水平 蛋重增加 25~32W 0.23%→0.35% 5.6% 38~44W 7.3% 51~58W 6.7% 64~71W 6.0%,2、蛋白质及其重要性,③在日粮能量不足情况下,CP的增加不能直接转化于生产,而是转化为能量,但效益低 a.转变过程耗能; b.转换过程产生大量尿素N ,易导致家禽发生痛风 ④蛋白质推荐量:每日每只鸡CP摄入量17g,Met和Lys分别为360mg和720mg3、亚油酸,●亚油酸(Linoleic acid,LA),又称亚麻油酸,学名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速记法名称为 18:2n-6 ,是一种含有两个双键的ω-6脂肪酸。
●亚油酸参与脂肪代谢,其通过影响蛋黄的营养组成比而影响蛋的大小可增加蛋黄的重量 ●保证最大蛋重的日粮亚油酸适宜水平为1.5%4、Ca、P,(1)Ca Ca与产蛋的关系 ●产蛋鸡由于骨骼发育极小,故在此方面对Ca的需求极少因此,Ca的需求主要是为产蛋形成蛋壳之用 ●形成蛋的Ca源主要直接来源于鸡体的贮备Ca(骨髓),产一枚60g的蛋需动员体贮Ca 2g动贮的体Ca必须足量在第二天早上补上(有光情况下)因此,产蛋前有必要的体贮Ca必需的4、Ca、P,Ca与产蛋的关系 ●蛋鸡在形成蛋壳而抽调体贮Ca的时间与子宫部形成蛋壳所需的时间是完全吻合的一般是下午4时以后开始,由于子宫部形成蛋壳需18~20h,因此,抽调体贮Ca主要是夜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Ca、P,(2)P P与产蛋的关系 ●体贮Ca多以磷酸氢钙形成贮备,抽骨Ca伴随着P的抽出这样,Ca形成蛋壳,血P升高,而阻止抽Ca家禽降血P的途径就是排泄,很少回归利用,故鸡粪P较高 ●补体贮Ca必须伴随补P,否则骨髓Ca贮备不足;P过高影响体贮Ca抽调,故影响蛋壳质量,因此,Ca、P有较严格的比例关系,Ca:P=4~5:1 ②AP需求:一般:0.4g/日.只,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对维持蛋鸡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维持基本代谢、增强抗氧化功能、改善免疫机能等; 对蛋品质具有调节作用。
鸡蛋中的微量营养成分含量与蛋鸡日粮供给密切相关,呈平行关系: 日粮中缺乏微量营养素,则蛋中相应含量变少,相反则增加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利用日粮营养调控技术生产富含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的保健鸡蛋产品二、产蛋鸡的饲养,(一)开产前后的饲养 1、预产期饲养 ●期限:18~22W或18W至群体产蛋率达5% ●蛋鸡生长发育特点:以生殖系统的增重为主的绝对增重较快,每只鸡约增加400g;代谢特点主要是转向为产蛋贮备(如:脂肪)二、产蛋鸡的饲养,(一)开产前的饲养 1、预产期饲养 ●饲养重点 是合理更换日粮,一般从18W起开始更换,方法有两种: ①配制预产期日粮:营养水平为Ca:2%,其它同产蛋鸡; ②将育成鸡、产蛋鸡日粮混合,其中产蛋鸡日粮由占1/3 1/2 2/3至群体达5%产蛋率时,完全用产蛋鸡日粮二、产蛋鸡的饲养,(一)开产前的饲养 2、开产前期短期限饲 ●依据与目的 初产母鸡排卵速度与输卵管机能不协调,是畸形蛋较多的生理原因为了协调二者功能,缩短达到产蛋高峰的时间 ●既要应付快速增重,又要应付快速增长的生殖系统,处于内应激;外应激包括环境、疾病和营养等这个阶段抗病力很弱 ●方法 一般是群体产蛋率小于30%时,用弱光(<2W/m2)、按自由采食量的75%、含Ca 2%的蛋鸡料持续1~2周,结束后即恢复正常。
●严格限饲条件:群体均匀度优,体重超标二)产蛋鸡的饲养 1、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法 阶段饲养法——根据鸡群产蛋率或鸡的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并喂以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二、产蛋鸡的饲养,1、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法,①三阶段饲养法 A.产蛋前期(21~40W)或产蛋率>80% :该期特别是产蛋前期,蛋鸡的营养负担较重,抗应激能力弱,应喂高能量、高蛋白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日粮每只鸡每日CP:18~19g;ME:1.26MJ左右 B.产蛋中期(41~60W)或产蛋率70%~80% :母鸡体重几乎不增加,仅蛋重略有增加,每只鸡CP分别为16~17g ,ME:1.20MJ左右 C.产蛋后期(60W以后)或产蛋率70%以下:每只鸡15~16g,ME:1.20MJ左右1、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法,②二阶段饲养法 按我国2004年制定的蛋鸡饲养标准即按此判定 A.产蛋前期(21~42W)或开产至产蛋率>85% : ME:11.29MJ(2700大卡)/kg;CP:16.5%; B.产蛋后期(42W以后)或产蛋率<85%: ME:10.87MJ(2650大卡)/kg;CP:15.5%,2、产蛋后期的特殊饲养,●产蛋率的生理下降起至约在蛋鸡40W,此时亦是生长发育的终点。
如果此后体重增加则为脂肪而影响产蛋生产上往往在此阶段是以控制体重的增长为重点进行饲养调理,进而达到防止蛋鸡早衰之目的 ● 体重控制目标:蛋鸡40~54W增重小于50g2、产蛋后期的特殊饲养,饲养方法: ①限饲法:可在产蛋高峰期过后2W开始,每100只鸡每日减料227g,连续3~4d若此时产蛋率下降与标准曲线基本吻合,则继续减少数日限饲期饲料最大控制量应不低于自由采食的91%~92%若有差异则停 ②营养调理法: a.严格按品种标准控制进食量; b.日粮CP降0.5~1%; c.增加主要必需AA、多维素和Ca用量; d.补充氯化胆碱等减少脂肪沉积; e.严格监测体重每2W一次三、产蛋鸡的管理,1、产蛋鸡舍的清理、消毒及设备维修 2、转群,18W转群 3、严格按防疫程序免疫 大部分疫苗让家禽产生免疫应激,禽流感和新城疫是危害家禽生产最主要的疾病热应激对家禽来说负担最重,大量饮水,鸡粪水分含量大,污染很大三、产蛋鸡的管理,4、产蛋鸡舍的环境控制★★★ (1)光照:20W后每周增加0.5~1h至16h/日,光照10Lx(2W/m2) (2)温度: 适温:13~20℃;一般13~16℃产蛋率最高;15~20℃饲料转化率最高。
●在此温范围之外,环温每升1℃,采食量降1.1%;超过27℃,家禽会用更多的能量降温,此后每升1℃,产蛋率降2%以上; ●30℃环温蛋鸡产生热应激,37℃几乎不生产,40℃完全停止采食、生产,以至致 ●0℃家禽产蛋率很低,-12℃停产4、产蛋鸡舍的环境控制,(3)湿度:60%~70% 严防高温高湿 (4)通风换气 ● NH3:<25mg/m3; CO2:<1%; ● H2S:<10mg/m3 ●通风: ●一般温度:7.5m3/h.kg ● >27℃:9.5m3/h.kg ● <15℃:5.6m3/h.kg,三、产蛋鸡的管理,5、适宜的饲养密度 ●根据饲养方式不同,饲养密度亦不同 ●笼养按鸡笼设计放置 ●地面平养:中型鸡5只/m2,轻型6只/m2 ●网上平养:中型鸡8只/m2,轻型10只/m2 ●农业部标准化养鸡450cm2/鸡 ●关乎动物福利、畜产品质量、畜禽健康等 6、观察鸡群动态 ●主要观察鸡精神状态;鸡粪色、形;产蛋率变化;采食量变化三、产蛋鸡的管理,7、减少应激,防暑降温 ●尽可能减少人为和环境应激对鸡的危害纵向通风、湿帘降温 是最有效的防暑降温方法 8、充足、清洁饮水 9、补砂砾,每周一次,每只鸡5~8g。
10、监测体重,每2W一次三、产蛋鸡的管理,11、减少饲料浪费 ①料槽结构合理、不易抛洒料 ②及时淘汰病死鸡 ③少喂勤添,每日3次,每次添量为料槽1/3高度 12、记录管理 ●生产记录——存栏、产量、死淘、耗料、防病等四、抗热应激的调控措施,在气温达到28-40℃蛋鸡处于热应激状态下,应主要采取以下综合调控措施: 鸡舍设计合理,具有防暑降温功能; 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热带地区另加湿帘装置; 限制日粮纤维素饲料比例,添加油脂提高产蛋鸡日粮能量水平,使ME≥11.9MJ/kg,cf≤3%; 日粮CP控制在16%-17%,添加蛋氨酸(360mg/d)和赖氨酸(720mg/d); 根据鸡采食量下降幅度,调整维生素和矿物质预混料保证每天每只鸡所摄取的钙和有效磷的数量分别达到3.5-4.0g和400mg; 饲料中添加0.5%的碳酸氢钠,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200-250mg/kg,可改善蛋壳质量、降低死亡率; 饮水温度保持在5℃左右,保证充足饮水; 将饲料拌湿饲喂,并尽量让鸡在气候凉爽时采食; 给鸡体喷雾,2小时1次,可降低鸡体温3-5℃,有效缓减热应激五、降低破蛋率,据调查目前我国鸡蛋从产出到消费破损率高达10%左右,损失巨大。
所以减少破蛋率也是蛋鸡生产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