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689095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珠海市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二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1一、珠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2(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成果2(二)地震背景和震情形势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基本原则7(三)规划目标9三、“十三五”期间主要任务9(一)完善防震减灾法规建设及管理制度建设9(二)加强地震监测系统建设10(三)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10(四)加强震害防御能力建设11(五)健全应急救援体系12(六)推进防震减灾人才队伍建设14(七)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建设14(八)加强防震减灾区域合作能力建设15四、重点建设工程项目15(一)地震监测预警系统15(二

2、)震灾防御保障系统16(三)地震应急保障系统17(四)社会公共服务系统19(五)地震安全城市与社区建设20五、保障措施21(一)组织保障21(二)法制保障21(三)投入保障21(四)人员保障22附表:珠海市防震减灾“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表232前 言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伊始,我国先后发生四川汶川8.0级、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等多次强烈地震,对当地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灾难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防震减灾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社会公众对居住环境

3、和活动空间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防震减灾规划,加快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推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监测管理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草案)和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纲要,综合

4、考虑我市防震减灾基础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防震减灾问题,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珠海市人民政府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体现,是引领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安排防震减灾重大工程和投资,指导各区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一、珠海市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成果“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以及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逐步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奋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

5、努力开展广东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在防震减灾工作体制和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及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了加强法规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珠海市防震减灾行政权力清单,提交市政府颁布实施;依法行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监督管理职能,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审批流程;为加强全市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地震应急工作检查,市地震局根据广东省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粤震201164号),联合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民政局、市安全生产监督

6、管理局共同编制了珠海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从而促进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救援条例及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其它相关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认真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规和规章制度,我市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广东省防震减灾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环境保护条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地震监测能力和速报水平显著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是地震部门一项重要和长期的日常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

7、配合省地震局开展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台网建设工作,在已建台网 的基础上,推进4个新增海岛台,2个陆地台站的建设,协助开展珠江口区域海陆联合三维地震构造探测项目。震情速报方面,利用监测台网快速获得地震信息,并及时以震情短消息、震情简报等多种形式向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为我市的地震应急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地震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地震灾害防御项目珠海市(香洲主城区)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系统建设和珠海市西江断裂与吉大断裂探测建设,继续推进西部地区地震小区划等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完成珠海市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为我市地震灾害防御工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积极推进工程抗震审核工

8、作,使抗震设防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加强地震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做好地震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对我市本年度及下季度地震趋势展开综合分析和预测,并研究对策,形成地震趋势分析报告上报市应急办,为政府部门辅助决策提供依据。4、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不断完善。我市积极协调与促成各区政府以及市国土资源局、市民政局、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等部门与市地震局的协作,及时提供应急基础数据信息,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及时为政府领导应急管理与辅助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珠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加强了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地震灾害

9、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有效提升了我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应急避震疏散演练工作。根据“十二五”规划和珠海市创建广东省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我市在香洲、金湾、斗门区,以及市政府大院、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市纪委大院新建八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学生、市区机关大院干部以及街道社区居民应急避震演练,将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教学化、常态化,有效地增强了我市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与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的能力。5、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市坚持利用“防震减灾宣传周”、“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月”等时机,各级宣传、教育、防震

10、减灾部门共同合作,通过知识讲座、电台媒体、宣传板报和手册等宣传方式,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活动,通过在城镇、农村、学校的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市民的地震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经过长期努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存在许多不足,对地震整体综合防御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执法监督不足、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仍有安全隐患、抗震救灾组织指挥和应急救援能力尚需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

11、险能力有待增强等方面。(二)地震背景和震情形势我市地处全国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的中南端,珠江口西岸,东南沿海地震带中段,是外带与内带转换部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自1970年至2014年10月,台网记录珠江三角洲地区共发生3.0级以上地震335次,平均每年发生7-8次,珠江三角洲历史上发生过级地震12次,其中我市发生了1874年和1905年担杆岛级和磨刀门5.5级地震,为珠江三角洲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之一。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年),我市地震基本烈度为度,但担杆列岛、佳蓬列岛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根据2015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

12、306-2015),我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担杆镇、万山镇为0.15g)。此外,河源、阳江等地6级以上强震及强有感地震对我市均会有影响,且现今3级左右小震和微震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范围内存在多条断裂,如白藤山吉大断裂、三灶岛高栏岛断裂、西江断裂、滨海断裂、珠江口断裂、泥湾门断裂等。综合各方面的地震地质资料,专家普遍认为珠江三角洲仍存在发生6级左右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2015年末珠海全市常住人口163.41万人,人口城镇比88.07%,地区生产总值2024.98亿元,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珠海市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密度大,社会对地震的敏感度高,一旦发生中强以上

13、地震,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即使发生震感强烈的地震,也将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因而我市面临的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任务艰巨,必须做好长期面对严峻震情形势的客观现实。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14、和指导,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依靠法治、依靠创新、依靠群众,开展综合防御,推进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全市防御地震能力和为我市发展服务的能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作贡献,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第一要务。2、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我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调动全市应对自然灾害的一切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管理机制及其职能,

15、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防震减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效能。3、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为宗旨,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特别是关键核心设施建设,以实现有效应对破坏性地震和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4、坚持综合防御与分步实施。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突出重点,综合防御。根据我市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需求以及承载能力,采取长远与近期相协调,重点和一般相结合,合理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减灾实效。5、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建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体系,把创新作为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既有比较优势,努力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6、坚持依靠法治。强化防震减灾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规范行政行为。强化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政策引导,形成政府、社会、公众相结合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机制。7、坚持共建共享。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体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