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864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塑胶模具基本结构详解(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胶模具基本结构简介1 模具基本结构1.1 二板模1.2 三板模1.3 热浇道2 流道与浇口2.1 流道形式2.2 浇口设计3 冷却系統3.1 一般水3.2 冷冻水3.3 油温4 顶出系統4.1 二段顶出4.2 强制顶出5 倒勾处理5.1 滑块(內滑块)5.2 斜销5.3 强制脱模第一单元 模具基本结构表 1 塑胶成型模零件表件号 名称 規格 件号 名称 规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固定模板活动模板承板脱模板间隔板上顶出板下顶出板固定侧安装板活动侧安装板型芯导销导销衬套定位环浇道衬套浇道拉销顶出销复位销移转罐停止销顶出板引导销CNS6645CNS6645C

2、NS6645CNS6645CNS6546CNS6549CNS6550CNS6651CNS6547CNS6548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顶出杆链条张力环限动螺钉剥料板止动螺钉链条接头链条接头螺钉张力环螺钉流道定位销固定螺栓斜销分件块侧向心型心型销顶出套筒止动件定位件支柱活 动 模 板承 板间 隔 板上 顶 出 板下 顶 出 板活 动 侧 安 装 板固 定 侧 安 装 板固 定 模 板导 销导 销 衬 套 复 位 销顶 出 杆心 型图 1 挤压成形模具活 动 侧 安 装 板间 隔 板下 顶 出 板上 顶 出 板移 转 罐活 动 模 板 承 板复

3、位 销心 型导 销 衬 套固 定 模 板固 定 侧 安 装 板导 销停 止 销图 2 转移成形模具活 动 模 板活 动 侧 安 装 板下 顶 出 板上 顶 出 板间 隔 板承 板 移 转 罐浇 道 拉 销顶 出 板 引 导 销心 型复 位 销固 定 模 板固 定 侧 安 装 板浇 道 衬 套 导 销 衬 套导 销图 3 射出成形模具 (1 标准型)复 位 销活 动 侧安 装 板间 隔 板承 板活 动 模 板剥 料 板 导 销 衬 套限 动 螺 钉心 型流 道 定 位 销复 位 销上 顶 出 板下 顶 出 板浇 道 衬 套定 位 环斜 销螺 栓链 条 接 头固 定 模 板止 动 螺 钉固 定 侧

4、 安 装 板 导 销导 销 衬 套图 4 射出成形模具(4 滑板型 L 型流道用)活 动 侧安 装 板下 顶 出 板上 顶 出 板间 隔 板承 板活 动 模 板脱 模 板剥 料 板固 定 模 板固 定 侧安 装 板 浇 道 衬 套心 型 销 心 型定 位 环 导 销复 位 销移 转 罐导 销 衬 套导 销 衬 套图 5 射出成形模具 (5 分割型)顶 出 套 筒斜 销止 动 件活 动 侧安 装 板下 顶 出 板上 顶 出 板间 隔 板承 板 定 位 环固 定 侧安 装 板活 动 模 板导 销导 销 衬 套固 定 模 板 浇 道 衬 套 心 型定 位 件心 型 销分 件 块复 位 弹 簧图 6

5、射出成形专用模 (6 侧向型模活动侧)承 板间 隔 板上 顶 出 板下 顶 出 板活 动 侧安 装 板固 定 侧安 装 板固 定 模 板导 销导 销 衬 套活 动 模 板 剥 料 板 型 芯 定 位 环浇 道衬 套 分 件 块 复 位 销心 型 销定 位 件图 7 射出成形专用模(7 侧向型模固定侧) 图 8 塑胶射出成型机与塑胶模具 柱 塞图 9图 9 (续)1.1 模穴的配置1.1.1 对单穴之情況: A对于需要中央进浇之情況图 10 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 图 11 传统式之模具基本构造图 12 三板式之模具基本构造 图 13 由中心进浇直达分模线B对于侧向进浇之情況: 图 14 单穴侧面

6、进浇方式图 15 三板模于偏离口之应用实例 图 16 热浇道模于偏离浇口之应用实例第二单元 流道与浇口2-1 前言模具设计的必要条件是要有广泛的知识领域。根据成形品的形状及性质。考虑其材料将如何射入,成品将如何取出以及模具机构为何等问题。欲适当的处理这些问题,则必须充分的了解常用的基本机构及处理方法。在此让我们一一的介紹射出成形模具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基能。2-2 材料的流通机构2-2.1 注道注道是从成形机构的喷嘴至流道之间,有一段锥形的孔道,以引导材料进入模穴中,是模具构造中最先与材料接触的部位。其前端孔径较小,末端孔径较大,锥孔斜度约 35 度。注衬套前端之 R需大于喷嘴之 R 约 0.1m

7、m,以便与喷嘴密切接合且小端孔径须大于成 型机之喷嘴孔径约 1mm 程度。如图 17 所示。 H 部份约 35mm。50-.1D24約 .d图 17 注道衬套2-2.2 流道流道是从注道之末端至浇口之间的通路部份。也是影响材料流动关系最密切的部份。例如模穴充填不足等不良原因,大多由于流道问題而产生。流道的断面形状可采用如图 18 所示之形式,一般以圆形或梯形较适宜。为减少流动阻力,其表面必须加以研磨。並考虑其段面积的大小及材料损失。流道的断面积约 16 50 平方毫米 至于多模穴的模具更须考虑其对称性及长度均等性加以配置。WD圓 形 梯 形 半 圓 形 長 方 形 半 橢 圓 形適 當 可 不

8、 良图 18 流道的断面关系2-2.3 浇口流道的終点,模穴的入口称为浇口。浇口在射出成形模具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系因其具有下列的功能:(1 )控制注入材料的流动状态,如流量及流速等。(2 )减轻入口附近的残余应力,防止产生裂痕和收缩之影响。(3 )冷材料通过小浇口时,可使材料具加热作用提高材料温度。(4 )使流道在成形后易于脱落。浇口大小与成形品之重量及材料的流动性也有关系,一般的情況浇口的断面积可用下列公式计算:AW。K式中 A 表示浇口断面积(mm ) ,W 表示成品重量(g ) ,K 表示材料的流动系数(mm /g) 。浇口的断面积大,则留在成品的毛边不易去除,且成形品的表面较差,又因

9、为成形品材料温度随其形状与厚度之不同而异,故最初时皆设置小浇口,再依实际情況作适度的调整。2-2.4 浇口之种类(1 ) 标准型浇口:如图 19 所示。浇口厚度为成形品厚度的 3040%,宽度为成形品厚度的 3 倍左右。此型浇口之凝固速度快,可保持模穴內之压力。标准浇口、针尖浇口及潜入形浇口三者同称为限制型浇口。 成 形 品 澆 口澆 口 長图 19 标准浇口(2) 直接浇口:如图 20 所示,又称为注道形浇口。使用此型浇口时材料的损失较少,模具的构造简单。但浇口附近易生缺陷,且一组模具內不能有多数个模穴。图 20 直接浇口(3 ) 扇形浇口:如图 21 所示。熔融材料进入模具部份,面积大而且

10、薄,形状像扇形故称扇形浇口。此种浇口的附近不易产生缺陷,广泛用于平板的成形。图 21 扇形浇口(4 ) 薄膜形浇口:如图 22 所示。与(3)同,浇口宽广且薄故称为薄膜形浇口。适用于大而薄的成形品。图 22 薄膜形浇口(5 ) 盘形浇口:如图 23 所示。适用于圆板及环状之成品,其表面不允许产生接合痕迹。即在成形品之圆孔处或薄板上设置盘形浇口。 (a)b图 23 盘形浇口(6 ) 环形浇口:如图 24 所示。在圆筒形成品的外侧,环绕一圆形的流道,再从环形流道设一圆板形的盘形浇口进入模穴,其目的与盘形浇口、薄膜形浇口、扇形浇口同样,系为了使材料的流动方向一致,防止成形品內部歪斜而设置。图 24

11、环形浇口(7 ) 两次浇口:如图 25 所示。从流道来的材料,不直接进入模穴,先通过一小片的副流道再进入模穴。如此经过两次浇口,材料平稳的流入模穴且经过两次的摩擦加热作用,流动性较加故成品的缺点较少。另一方面,材料进入模穴的速度减慢,亦可防止喷射情形发生,可得较佳之表面。流动性较差的材料如 PVC、PC、PMMA 等皆使用此种浇口。又称为柄形浇口。图 25 两次浇口(8 ) 潜入形浇口:如图 26 所示。普通的浇口,大多在分模面上。而此种浇口却在固定侧或移动侧的模板中,以潜入的方式进入模穴,当模穴开起时或成品顶出时,浇口自动被切断。若成品表面不得设置浇口时,可采用如图 27、图 28 所示的方

12、式设置潜入形浇口。 BA254切 斷 邊 澆 口 直 徑图 26 潜入型浇口 图 27 潜入型浇口应用例注 道 模 穴 澆 口潛 入 隧 道 澆 口 側 為 平 面頂 出 梢須 防 止 轉 動图 28 潜入型浇口应用例(9 ) 针尖浇口:如图 29 所示。熔融流动性较好的材料或投影面积较大的成形品或侧面不得留有浇口痕迹的成形品,皆采用此种浇口,其优点是当材料通过浇口时,因摩擦生热的现象使材料及模具温度上升而充填容易。浇口的大小,最初皆以 0.60.8直径試用,再依实际情況作适当调整而加大。浇口直径若大于 1.5则将产生过充填及外观上的缺点且浇口不易去除,造成麻煩。故较大的成形品以采用多点针尖浇

13、口为宜。 澆 口 長 度 A以0.82m為宜(注)流道的弯角部份宜作成圆弧状以减低材料的流动阻力。图 29 针尖浇口2.3 流道形状与尺寸熔融的塑料由喷嘴射出后,即进入流道中。较大断面积的流道可以减少摩擦阻力及温度散失;较小断面积之流道则使用的废料较少。一般设计的流道断面有圆形及梯形两种,如图 30 所示。流道的平面配置方式,务须使塑料能同时注入各模窝为最佳,如图 31 所示。分 模 線 (a)b图 30 流道之断面形状(a)bcde图 31第三单元 冷却系統3-1 模具的温度控制3-1.1 模温控制的目的射出成形作业中,为了使已充填的熔融材料(温度约 150350)迅速固化,故必须很快的加以

14、冷却。如果温度太低则材料固化迅速,流通困难易产生缺点,故必须有适当的温度调节。其目的如下:(1 ) 使成形品的表面光泽良好。(2 ) 使成形的歪曲减小,可得品质安定的较佳成形品。(3 ) 可控制成形收缩率减少变形。(4 ) 减短成形周期,生产效率提高。3-1.2 温度控制的方法1. 液体控制法冷却媒体通常采用冷却水、温水及油等,使其在冷却孔中循环以达温度控制的目的。冷却孔尽可能取大但须以不伤及顶出销、导销、模穴、模芯及强度等的位置为宜。媒体的通路也须依照现物及温异情形决定其流通顺序。流量方面则须大量流通使液温与模温之差尽量减小。2. 电热控制法模具温度须保持 100以上时,大多采用电热控制法。

15、为使电热器与模具密切贴合,通常皆制成带形或棒形等模具专用的形式,其贴合部份应注意防锈。3-1.3 模具温度的测定与调节测定模具温度时可在模具上钻一温度测定孔,用棒形温度计来测定。亦可用表面温度计直接对模穴或模芯加以测量。若要精密控制模温则须使用模具温度调节器,以感温器、进口水温及流量调节器来控制模具温度。3-1.4 模具的冷却法模具的冷却必须分別在移动侧与固定侧行之,效果好坏依水道的分布情形、热传导率及流体之防漏技巧而定。细长的模芯无法设水道时,可以高热传导金属代替模芯,若模芯为多块组合者无法设水道时,可于其底部墊上一片热良导体以达冷却作用。固定侧的冷却水道,必须能涵盖大部份的成形模具面积,且让管道尽量靠近模穴面为佳。移动侧比固定侧温度略低 10以下,才不敢因温差而产生零件位置变化,造成磨损。冷却管路的分布法及其设置法依成形品的形状与重量分布的比例而定,茲分述如下:1. 小的或薄的成形品冷却法如图 32 所示。模穴方面:先冷却浇口附近,冷却水由入口(2)同时进入再由两侧排出。模芯方面则由入口(1 )进入从出口排出。 出 口 ()出 口入 口入 口入 口出 口图 32 小的或薄的成形品冷却法2. 宽而深的模芯冷却法冷却孔的设计要点在模芯冷却因为模芯是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