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766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推荐给朋友字号 大 中 小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 1754 平方千米。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 1282 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 200 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 70 平方米千米。全市建成区面积 55.8 平方千米。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总

2、人口 45.91 万人,其中城区人口 43.01 万人,占总人口的 93.68%,农区人口 2.9 万人,占全市人口的 6.32%。共有 25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24 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 36 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

3、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 10%。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 35 毫米。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 1.53 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 1.5 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4、径流量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水年与枯水年水量相差悬殊,从几倍到几十倍,这剧烈变化使得用地表水灌溉用水保证程度很低。以年内变化看,径流量集中在 69 月份,个别年份 10 月份有径流,其他时间一般无径流,由于雨量集中,一般情况,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常形成暴雨山洪,造成水土流失。乌海市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在丘陵区,其侵蚀模数为 1001000 吨/平方千米。径流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小于 1克/升,多为碳酸型水,适于农林牧业灌溉用水。黄河和山洪水泥沙含量大,又富有有机质,是引洪淤灌的良好水源。地下水主要靠降水入渗和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及黄河侧向入渗补给而形成。乌海市的地下水以黄河两岸最为丰富,冲积洪积扇

5、次之,山地丘陵地区较少而且分布极为不均衡。总的趋势是由黄河两岸向东西逐步递减。按其成因、分布、埋藏和水特性划分,可分为:第四纪冲积洪积砂卵石层潜水和承压水及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喀斯特水、三迭系砂岩孔隙裂隙水和承压水、寒武系石灰岩裂隙水、石炭系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五大类。1、第四纪冲积洪积砂卵石层水和承压水(1)全新统冲积粉细砂潜水。分布于黄河冲积阶地一带,含水层为粉细砂夹少量砾石,厚约 520 米,埋藏稳定,潜水位线一般小于 5 米,至黄河边 1 米即见水,水质良好。(2)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潜水。分布于宽谷洼地及山间沟谷中,含水层为中细砂及砾石,厚约 210 米。近山麓水量较大,水位较深,向洼地中

6、心至沟谷中水位变浅,沟谷上下游的水位与水量也有所不同。一般上游含水层厚度薄,水量较少,水位较深,至下游含水量增厚,水量较少,水位埋深变浅,水位埋深一般小于 5 米,近山麓深度可达 10 米。(3)全新统一更新统冲积洪积砂卵石潜水和承压水。分布于海勃湾北部和乌达冲积洪积扇的下部,含水层以松散的卵石、砾石、中粗砂为主。冲积洪积层很厚,含水层埋藏在 70 米以下,上部以潜水为主,下部及部分地段有粘土及砂质粘土隔水层形成承压水。更新统含水层分布稳定、变化小、厚度大、水量丰富,是该市最有希望的含水层之一,水质良好,矿化度在 1 克/升以下,单井涌水量一般在 100立方米/小时以上。2、三迭系砂岩孔隙裂隙

7、水和承压水主要分布在桌子山、岗德尔山中部的宽谷洼地及海南区的公乌素一带。含水层以中粗砂、石英岩为主,局部地段有页岩沉积物构成承压水。潜水层厚度近 60 米,水位一般在 1020 米,含水层不均,富水性较差,水质较劣。3、寒武系石灰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岗德尔山一带,含水层为竹叶状灰岩和深层石灰岩,含水层受裂隙程度的控制。由于石灰岩泥质成分高,裂隙和喀斯特溶洞不太发育,因此,富水性较差、水量小,但在断裂带附近裂障发育,富水性较好。4、石炭系孔隙裂隙潜水和承压水在卓子山西麓和拉僧庙一带有大面积分布,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岩,裂隙较发育。在石炭系的上部有潜水,水位一般在 10 米以内,个别达 10 余米,下

8、部为承压水含水层,承压水头很高,富水性较差。5、奥陶系石灰岩裂隙喀斯特水主要分布桌子山、岗德尔山和拉僧庙一带,山露面积甚广。在 200 米深度内,石灰岩破碎、有裂隙、喀斯特溶洞发育,储水构造大,补给区广,水埋藏于深部的溶洞中,水量丰富,但水量受裂隙和喀斯特发育程度的影响,富水性变化大。一般看来,石灰岩断裂带含水性较好,断裂带喀斯特泉水水量大,该含水层水质较好。二、气候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 40.2,极端最低气温-36

9、.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 3138.6 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 155.8 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 156165 天;历年平均降水量 159.8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42%,平均蒸发量 3289 毫米;年平均风速 2.9 米/秒,瞬间最大风速 33 米/秒。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三、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多数质量较好,分布集中,配套性较好。域内拥有煤、铁、铅、锌、铜、镍、金、银、锗、镉、电石灰岩、水泥灰岩、制碱灰岩、熔剂灰岩、耐火粘土、高领土、水泥配料粘土、膨润土、白云

10、岩、辉绿岩、紫砂粘土、砖瓦粘土、矿泉水等 37 种,矿产地 82 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 25 种。矿产规模达到大型的矿床有 8 处,中型 21 处,小型 25 处。域内迄今已探明的主要矿种的保有储量为:煤炭 27 亿吨、铁矿 757 万吨,制镁白云岩 514 万吨,耐火粘土 36940 万吨,软质耐火粘土 81 万吨,高岭土 213 万吨,溶剂灰岩 35642 万吨,制碱灰岩 14340 万吨,电石灰岩 2554 万吨,水泥灰岩 18333 万吨,含钾而岩 2367 万吨,水泥配料及砖瓦粘土 7436 万吨,硅质原料矿产 1113 万吨,紫砂粘土 358 万吨,石膏 1304 万吨。潜在的经济

11、价值为 4278 亿元。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优势,为乌海市矿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和工业“食粮”。(二)土地资源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 1/3。黄河纵贯南北。域内土壤有 6 个土类,11 个亚类,22 个土属,157 个土种。6 个土类分别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 21.98%,棕钙土 23.34%,栗钙土 0.003%,风沙土7.1%,草甸土 1.3%,盐土 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

12、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 1164.38 公顷。本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 510%面积很大,加之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其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全市有宜耕地14347.97 公顷,宜果地 12678.2 公顷,宜林地 16110.57 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 17868.2 公顷,不宜利用地 8752.11 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 公顷,建设用地 15628.72 公顷,未利用地 11646.38 公顷。黄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扬水灌溉,是发展灌溉式、绿洲式、观赏型

13、农业的良好地带。大量的未利用土地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土地后备资源。 (三)水资源黄河流经市区 105 千米,平均河宽 250500 米,水深 2.511.6 米,多年平均径流量 269 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 24米。乌海地下水补给量主要来源地降水入渗,少量凝结水、回灌入渗和黄河测向入渗补给。据内蒙古水文总局初步测算,乌海市地下水资源稳定开采量为 11200 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 9500 万立方米,并同黄河形成自然互补系统,为发展工农业生产提供较充足的水资源。(四)植物资源乌海市野生植物已查明的有 69 种、

14、181 属、279 种。在这些植物中,有药用植物甘草、锁阳、肉苁蓉、苦豆根、麻黄、远志、罗布麻等;有造纸植物松叶猪毛菜、红河、油蒿、籽蒿等;有国家二级濒危珍稀保护植物四合木、半日花、锦刺、沙科青、胡杨等,特别是四合木的科学研究价值无可估量。乌海市天然林资源面积 30 万亩。主要有四合木、沙冬青、霸王、白刺等天然灌木林。其次,在李华中滩、胡杨岛等黄河夹心滩及黄河沿岸的部分河漫滩上分布的天然河岸林,树种有沙枣、胡杨、河柳、黄白茨灌丛等。西桌子山沟谷徒壁上亦有零量天然散木分布,树种主要有山榆、黑桦、山杏、杜松等。乌海的野生植物大部分植株矮小,但萌生力旺盛,对于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据 2001 年乌

15、海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结果,全市宜林地面积 115 万亩。规划到 2010 年,将全市宜林地绿化治理。重点建设 10 万亩葡萄基地、10 万亩梭梭基地、60 万亩柠条基地,积极发展林业后续产业,建设葡萄酒、葡萄饮品加工企业,柠条平茬饲料加工企业及纤维板厂,力争达到林业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五)景观资源乌海市既有雄浑壮阔的黄河景观,又有突兀陡峭的高山峻岭,还有沙漠、草原等塞外独特风光,以及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1、黄河沿岸风光。黄河穿流市区 105 千米,由南向北顺流而下,沿途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河心岛(滩),犹以生长珍稀保护植物命名的胡杨岛和面积 500 公顷的大中滩、200 公顷

16、的李华中滩最为人称道,是黄河中少有的滩岛。胡杨岛上,十几米高的胡杨树连片成林,郁郁葱葱,河水环岛缓流而过,实为黄河奇观。岛上已建起了游泳池、跑马场、娱乐场所及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旅游度假设施多处。李华中滩绿树环抱,苇草连片,花草丛生,一派自然风貌。乌兰布和大漠与黄河漠水相连,河面流波,漠山起伏,塞外风光,蔚为壮观。近年开发的金沙湾大漠生态旅游区已建起接待游人的蒙古包十多座。依托和利用黄河自然景观建起的大禹码头、黄河渔村、欣泽水上乐园等景点沿河而设,为黄河增添了更多的瑰丽风姿。2、地质构造奇观。受燕山期和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的影响,从元古到现在的十几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均有分布和出露,有蘑菇山、岩溶洞、飞来峰、奇峡谷等,其中有名的胜景是甘德尔山奇峡谷,又称“一线天”。谷长 650 米,两边奇峰耸立,犹如刀斧劈就一般,最窄处不过一两米左右。进谷百余米,有一巨石正巧夹于两壁之间,凌空盘踞,使人顿觉奇异,更给整个峡谷平添了一份神秘。3、历史文化遗迹。创作于新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