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719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说到就要做到(信实)(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28说到就要做到(信实)教 材读一读:宋庆龄讲信用宋庆龄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教同学小珍折纸。小珍临走时,宋庆龄折了一只花篮送给她。小珍高兴地说:“真漂亮!明天上午我到你家里来,你教我折好吗?”宋庆龄点点头说:“好,我一定等你。 ”第二天一早,爸爸对全家人说:“今天上午我们到李伯伯家去做客。 ”宋庆龄拍着手说:“太好了!”忽然,她想起小珍要来的事,说:“哎呀,差点儿忘记啦!我和小珍昨天就约好了,等一会儿她要来学折花篮的。我不能去李伯伯家!”爸爸说:“李伯伯挺想你的,还是去吧!以后再教小珍折花篮也一样。你再见到她的时候,向她解释一下就行了。 ”宋庆龄想了想,说:“爸爸

2、,你们去吧!我不能不讲信用。我一定要等她!”宋庆龄一个人留在家里,一直等到十点多,始终不见小珍来。她虽然感到有些失望,但是仍旧耐心地等下去。十二点过后,忽然传来敲门声,宋庆龄以为是小珍来了,就高兴地迎了出去。可是,进来的却是爸爸和妈妈。爸爸问:“你的朋友来了吗?”宋庆龄低声说:“没来。”爸爸惋惜地说:“早知道这样,你跟我们一同到李伯伯家去多好哇!”妈妈却吻着她的小脸说:“好孩子,你做得对!”下午,小珍的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她说:“小珍昨天夜里突然病了,住进了医院。她惦记着学折纸这件事,催我来告诉庆龄,说是不能来了,实在对不起!”宋庆龄望了望爸爸、妈妈,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想一想:1宋庆龄等不到小

3、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2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论古道今:曾子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儒家尊为“宗圣” 。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

4、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孩子就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番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29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

5、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竹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说一说:1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2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做一做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30教 案教育目标:1知道讲信用是美德,做人应讲信用。2懂得讲信用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3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4因某种原因没能履行诺言,能及时说明原因,表示歉意。教育过程:一、体验:小明不想做作业,他就叫好朋友张林也不要完成作业,张林果然不完成作业,小明说:“张林真

6、讲信用!”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张林算讲信用吗?二、讲述故事:宋庆龄讲信用三、静思:1 宋庆龄等不到小珍子有些失望,但她为什么还坚持等下去?2 当大家听了小珍子不能来的原因时,为什么都会心地笑了?四、省思:1论古道今:曾子杀猪给儿子吃2别人答应你的事都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你的心情怎样?如果没做到,你是怎么想的?3你答应别人的事都做到了吗?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小结: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算数,失信于朋友和集体,结果只会使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失去威信和名誉。相反,像宋庆龄奶奶那样讲信用的人,就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说:讲信用,说到做到,是一个人应具有的良好品德。五、实践: 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7、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31不拿别人的东西(守纪)教 材读一读:芭蕉花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听说芭蕉花可以治头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花藏在衣

8、服里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9、?想一想: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论古道今:公仪休拒收礼公仪休是鲁国的宰相。一天,他的学生子明来看他。公仪休从餐厅出来。子明连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您饭吃了吧?”公仪休说:“恩,刚吃过。刚刚一顿饭菜,就数鲤鱼的味道最好,实在是鲜美啊!”子明说:“老师,我知道您最喜欢吃鱼了!”公仪休说:“是啊!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是的,鱼的确好吃。 ”“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仆人带着孙管家进来了。孙管家对公仪休说:“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 ”公仪休摇摇手说:“谢

10、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 “大人,这鱼可是刚刚从鱼塘里钓上来的,绝对新鲜。 ”公仪休说:“谢了,心意我领了。 ”“大人,您若嫌少,我家大人说了,只要你喜欢,我们天天都打鱼来孝敬您。 ”公仪休摇摇头说:“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 ”管家不解地说:“大人,小的该死,那我回去禀报我家大人。另外给您准备礼物去。 ”“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不必了。 ”公仪休让子明送客。子明送完客回到客厅,他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公仪休说:“啊,子明,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32能收人家的鱼。

11、 ”“此话怎讲?” “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子明若有所思:“噢,老师,我有点明白了。 ”公仪休又说:“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所以,老师不收人家的鱼。 ”公仪休点点头:“对啊,现在我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佩服,老师,您说得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说一说:1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2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一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33教 案教育目的:1懂得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2只有自己

12、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教育过程:一、体验:有个同学很喜欢打游戏机,可是爸爸、妈妈不让他去打。有一天,班级同学带来了一个手掌游戏机,他想,如果那个游戏机是我的那该多好,我就可以天天打游戏机了。于是,他乘人不备,拿走了同学的手掌游戏机。老师请小朋友闭目静思:这个同学的想法、做法对吗,为什么?小结:别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别人的,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如果拿了别人的东西,那会犯法的。不劳而获是不长久的。二、讲述故事:芭蕉花三、静思: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四、省思:1论古道今:公仪休拒收礼2在别人的好东西面前,我该怎么做?3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结:公仪休

13、拒收鱼是因为他想永久地吃鱼,只有自己拥有的东西才是最好,最长久的。希望同学们遵守法纪,不拿别人的东西。五、实践: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喜欢,再需要也不能拿。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34懂得知足不攀比(节俭)教 材读一读:妈妈的烦恼有一天,张凯哭着闹着不肯上学。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不上学呀?”他说:“我们班陈丽小朋友的书包很漂亮,而我的书包却是哥哥用过的旧书包多难看啊,我不想上学了。 ”妈妈为哄他上学只好答应给他买新书包。几天后,张凯又不愿上学了,原来班上的黄平小朋友有一部高档的机器人玩具而他却没有,疼爱子女的妈妈无耐只好顺从他,给他买了。妈妈不知道张凯还会提出什么要求。她真烦恼啊!想一想:1妈妈的烦恼是

14、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论古道今:季文字的故事季文字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前后执政三十多年,政绩卓著。季文字出生于鲁国贵族家庭,长期担任高官,却很注意俭朴律己,十分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他家的住房极其简陋,衣着非常朴素平时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有人讥讽他这样做有失宰相的体面,他很坦然,他说,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就会很快形成一种以俭为荣的风气,国家也就会越来越强大。一天,季文字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看到他案头的文具过于陈旧,就特地送上了一套非常考究的文具。季文字拒绝说:“我一向用惯了旧物件,真要是用上您这么好的

15、东西,恐怕文思会大减的。再说,我居室中也没有一样东西能配得上它,您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季文字硬是让客人把礼品带了回去。后来,季文字因病去世。鲁国国君及众大臣前往他家中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案头、橱中破旧的东西,没一样是值钱的,感到很奇怪,季文字的管家含着泪说:“我家主人一生节俭,从不多占国家一文钱,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这样他实际上没有积蓄。大王如若不信,这里有帐可查。 ”鲁国君臣接过帐簿,边看边感动地点头,都异口同声地赞扬季文字的品德高尚。说一说:1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2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做一做:1爱惜你的学习用品。2合理安排好你的零用钱。三年级廉洁专题教育

16、35教 案教育目的:1让每一位队员了解“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懂得勤俭节约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2正确认识勤俭节约,在物质条件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拥有节俭的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坚持朴素生活。3要以节约为荣,不和别人比吃穿,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教育过程:一、体验: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算一算,这个月你让大人买过什么?又问大人拿了多少钱,都是怎么花的?你们买的东西都是必须买的吗?花的钱都是应该花的吗?小结:我们要懂得节俭,不该买的东西买了,不该话的钱花了就是浪费。二、讲述故事:妈妈的烦恼三、静思:1妈妈的烦恼是什么?张凯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张凯,你会怎么做?四、省思:1论古道今:季文字的故事2如果别人送给你的东西比你自己的好,你该怎么做? 3如果你家很有钱,你会怎么用?小结:我们都懂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以节约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