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631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 资料大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息角 土体处于稳定最合适的角度 工程主要内容:山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 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荒溪的概念.定义:所谓荒溪就是指流域面积小于 100km2 的具有经常性或间歇性流水的山洪沟道。水保意义与目的: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改善坡耕地,增加土壤抗旱性,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增产增收 发展山区经济,解决温饱问题,促进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水土保持工作对发展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生产和建设,整治国土、治理江河、减少干 旱和风沙灾害等方

2、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以制定规划和运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与风沙,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应用型科学。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 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空间过渡带。 景观生态学理论 1 定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 ,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 )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指导退化生态系

3、统恢复实践,使其具有合适的空间构型,从而达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目的。 生态学原理 :可持续发展原理 景观生态学理论 恢复生态学原理 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 定义: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生 态学过程与机理的科学。恢复生态学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两大研究领域。亚系统(Subsystems):是指水循环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即水循环系统的组成成分。径流的涵义:通常是指受重力作用沿着地面流动的水流。又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径流模数(M):是指一定时段内单位面积流域上产生的径流量。通常用 m3/a.km2 表示,也可表示为 L/s.m2。汇流:各种径流成

4、分分别沿地面和地下向河网汇集的过程,发生在坡地,结果产生河网总入流水量平衡:根据质量守恒定理,在某一时、空范围内的多年平均蓄水变量等于来水量与去水量之间的差值。 滞留期(Detention period)又称交换周期是指由于水循环造成的地球上某种形式的水源以一定的速度不断交换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土壤侵蚀定义: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强度指地壳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2)土壤侵蚀程度 土壤侵蚀程度指与原生土壤相比,土壤已经遭受损失与破坏的程度。 2.

5、土壤的抗蚀性 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流对它的悬浮和分散能力。其大小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用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土壤的分散系数来表示。 3.土壤的抗冲性 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和风等侵蚀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一般用土体在静水中的崩解情况作为它的指标。 土壤侵蚀分类 按速度 正常侵蚀 加速侵蚀 时间 古代侵蚀现代侵蚀重力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五级。水力侵蚀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六级。 梯田断面分类 水平 坡式 反破 割破 波浪式梯田 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山腹工程、溪流工程、滑坡防止工程等。4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在小流域范围内,水土保持林体系的合理配置,要体现各个林种

6、具有生物学的稳定性,显示其最佳的生态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流域治理持续、稳定、高效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目标的主要作用。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1.水平配置 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应考虑林种占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问题。2 立体配置 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根据林种的经营目

7、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分生物学稳定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要注意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道路、四旁、庭院林种立体配置应强调以下几点: 针对防灾需要和所处立地条件而合理选择树种或植物种; 根据选定的树种或植物种,依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处理好植物种间的关系; 林分密度的确定,除应考虑一般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之外,还要注意林分将要防护灾害的需要以及所应用树种和植物种的特性。通过林种的“水平配置”与“立体配置”达到:使林

8、农、林牧、林草、林药的合理结合形成多功能、多效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形成林中有农、林中有牧、利用植物共生、时间生态位重叠,充分发挥土、水、肥、光、热等资源的生产潜力,不断培肥地力,以达到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水库址选择地形要肚大口小。1 有适宜的集水面积。 1 坝址和坝址地质良好,基础稳固,无下陷情况。 1 坝址靠近灌区且比灌区高。 坝址附近要有足够的和适用的建筑材料。1 坝址附近要有适宜开挖溢洪道的山垭。 1 淹没损失要小。谷坊:根据使用年限分为永久性谷坊和临时性谷坊; 按照透水性质可分为透水性谷坊和不透水性谷坊; 按照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谷坊、石谷坊、柳谷坊等。谷坊位置的选择:谷口

9、狭窄;河床基岩外露;上游有宽阔平坦的储沙地方;在汇合点的下游,避开天然跌水梯田作用:截短坡长,减少径流,增加入渗,减少土壤侵蚀量;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按修筑的断面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隔坡梯田、波浪式梯田等。 按建筑材料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田坎梯田。 按利用方向分为:农用梯田、果园梯田、林木梯田。 按施工的方法分为;人工梯田和机修梯田。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山腹工程、溪流工程、滑坡防止工程等重力侵蚀 A.陷穴 B.泻溜 C.崩塌 D.滑坡滑坡 崩塌 区别:1 发生的坡度不同 崩塌主要出现在地势高差大,有临空面高山地区,特别是河流侵蚀地带,滑坡一般发生在

10、1232 度坡度范围内 1 有无滑动面 滑坡发生后,可以看见明显的滑动面,滑坡体的层次未大乱,而崩塌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层次被打乱1 堆积物 滑坡的堆积物有明显的分选性,而崩塌的堆积物则没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概念水土保持工程是应用工程的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导致土壤侵蚀的基本营力促使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营力有内营力和外营力的作用。内营力作用 地球内部能量 地壳运动(垂直与水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外营力作用 太阳能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 重力侵蚀 植物、动物 作用等一、水

11、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定义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指以保土、保水、保肥为主要目的的提高农业生产的耕作措施。广义上讲:整个农业技术改良措施,特别是旱地农业技术措施均属此类。 狭义上讲: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专门用来防治水土流失的独特的耕作措施,即习惯上的水土保持耕作法。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作用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指通过外界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控制水土流失和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技术)的作用:(一)耕作可以降低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二)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损失;(三)耕作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等

12、高耕作,沟垄耕作,坑田耕作法。1 等高耕作 定义:等高耕作或称横坡耕作,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方向所实施的耕犁、作畦及栽培等作业。 (P243 图 7-1)特点:沿等高线垂直于坡度走向,进行横向耕作。它是坡耕地实施其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基础,一切水土保持耕作措施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这种横坡耕作方法可以拦蓄大量地表径流,控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增加土壤的蓄水量。目的:等高耕作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增进水分入渗与保蓄;二是减少土壤冲蚀。2 沟垄种植 定义:这是在等高耕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耕作措施,即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形成沟和垄,在沟内和垄上种植作物或牧草,用以蓄水拦泥、保水、保土和增产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

13、技术。 优点:因垄沟耕作改变了坡地小地形,将地面耕成有沟有垄,使地面受雨面积增大,减少了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量。 坑田耕作 又名区田。适用于 15-30的土层较厚的陡坡上,有较大的水土保持作用。一般每 1hm2地上 10000 个种植钵,每个钵的有效容量平均为 0.05m3,可拦蓄地表径流 500m3/hm2。水土保持规划的概念:是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减轻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总体纲要,也是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土地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土地性状进行估价的过程。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生物生产能力及其他生

14、产能力的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基本目的是预测土地利用变更后的结果任务是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 山洪的定义 山洪是山区溪流(以下称荒溪)及小河流发生的洪水。 特点:流速大,冲刷力大,破坏力大,含有大量泥沙,暴涨暴落,历时短暂。 2.泥石流的定义 产生于沟谷中或坡地上的饱含大量固体物质(泥、沙、石块和巨砾)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等特点,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农田防护林: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和成带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农田上的人工林。其功能: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有利条

15、件,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奠定基础。 荒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的地方 沙漠:即沙质荒漠,指位于干旱区被沙物质所覆盖的陆地 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退化: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沙漠化原因 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沙漠化;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轻养;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 2、沙漠化危害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养分含量下降;破坏地表的完整性;植被退化,破坏生物多样性;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生态环境恶化。 植物固沙原理植物群体固沙作用:是指植物群从能够把风蚀转变为沙埋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