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642545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三上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

2、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 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

3、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

4、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学情分析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空气的其他特点。在前面一课时,学生通过直接感受或通过简单实验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存在并且具有流动性,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感知。但是要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这一概念有一定难度,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是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的方法来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可以改变;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