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91634698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各专业优秀毕业论文摘要:我国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活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健所在。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岗位需求出发,提出了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双证制度、实验实训和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国际贾易专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新思路。一、准确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速度均在20%以上。2008年我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036所,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

2、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远未到位,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政策导向上也轻视高职院校,大部分高中毕业生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实属出于无奈,因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在”本科压缩型”和”岗位技能型”中取得平衡,既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探索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目前,我国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科)约38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约49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约510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根据对相关用人单

3、位的调查得知,吸收国际贸易专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录用能力强、上手快、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因此,应该以职业岗位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能力,缩短上岗周期,并兼顾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增强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该培养目标可以简要概括为:基本知识够,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可以直接从事国际商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把握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方向(一)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加入WTO新外贸法的颁布,都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迅猛增长,从贸易总量看.2006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再加上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选择

4、来华投资,据保守估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150一200万的外贸人才,而从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 13万人左右,即使全部从事外贸工作,尚有100多万人才的巨大缺口。但市场的现实情况却是,外贸企业招工和毕业生找工作双难的局面,这就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在能力、素质上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断层和偏差。因此,我国引入了“职业能力本位”的指一导思想,提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路。(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岗位(群)分析由表1所示可知,国际贸易工作岗位的职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可以简单的表示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十国际贸易单证等实务技能

5、+国际货运知识十报检、关务知识+相应的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工作经验十学历。三、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的手段(一)教学模块是载体国际贸易教学应该摆脱原来的”大纲本位”的思想,建立起”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综合考虑职位的具体要求可以将国际贸易能力分为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外贸单证能为和综合应用能力三大模块。(二)校企合作是趋势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和模式.学校作为人才的输送方,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只有二者真正接轨,才能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正是企业所需要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尤其是实训教

6、材)的编写,担任实验及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的教授,提供实习机会等:校方也可指导企业的生产实践,选派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三)面向双证是关键由于财经类专业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的范围较广,与财经类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标准齐全,因此职业资格标准融入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较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如表3所示,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双证课程”,即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四)加强实训是突破实验实训模式的改革既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也是突破点,更是难点。具体而言,国际经济

7、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课堂实践教学、校内模拟仿真训练和校外实训基地实习,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四大块组成。1、课堂实践教学。因课程而异,可以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读书报告等形式,结合真实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校内模拟仿真训练。依靠专业实验室和教学软件,构建”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平台“外贸单证制作平台”、”外贸模拟练习系统”、.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等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和一系列进出口单证的缮制和修改以及海关、银行、货运代理、船运公司、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职责,培养学生胜任国际商务各岗位的职

8、业能力。3、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性教学旨在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举办英语技能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撰写实践报告等形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校内、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帮助学生明确其未来职业选择的有效途径.4、校外实习。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指定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老师跟踪指导,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满意度,并以实习带动就业,提升实习留用就业率,从而提高本专业的总体就业水平。(五)提升师资是保障要想打破传统的理论灌输型的授课方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构

9、建高职高专外贸专业立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率先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熟悉业务,把握最新的外经贸动态;另一方面,学校可聘请外贸公司业务骨干不定期到校,或参与授课或举办讲座或指导实验实训,用真实案例剖析外贸实务。论文二【论文摘要】汇率制度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金融向国际金融延伸的路径,汇率制度的正确选择对于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不同的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其选择的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多次

10、变化,汇率也随之波动。新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缓慢升值,波动幅度逐渐加大,并呈现有贬有升、弹性逐渐增强的特点。但是,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人民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将汇率制度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等角度,对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出对策建议。论文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策略作为一国政府针对外汇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汇率制度对平衡一国内外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汇率从1949年公布到现在,其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

11、球化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1994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汇率制度改革,为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都在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匹配问题逐步凸现。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汇率制度调整,是我国货币当局变被动为主动,由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转变所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在各阶段的变革过程,我们得以总结经验和获得启示;通过总结各个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特

12、点和经验启示,我们得以对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下一步改革的进程和方向有更客观清晰的认识。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取决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进程。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市场化之路仍然漫长。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顾2.1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改革1978年起,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国际经济、金融合作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建立合资企业,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人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原有的人民币固定汇率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不利

13、于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体制亟待进行新的改革。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政策目标,我国政府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3年,进行了一系列外汇体制改革。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81一1984年期间的官方牌价和外汇调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阶段,19851993年期间的有限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经过这这一时期的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汇制度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指令性计划和双重汇率制度,全国统一的外汇调剂市场

14、也未形成,外汇调剂机制仍不健全,在较大程度上对外汇收支实施计划控制和审批,这样导致市场调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力量不足、微观主体活力较弱。2.2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改革2.2.11994-2004年阶段。自1994年年开始,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被IMF誉为“战略性决策”。通过改革,把实行了近十年的人民币双重汇率向单一汇率过渡,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此次改革的内容有主要包括:实现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和审批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全国联网的统一的银行外汇市场;取消任何形式的境内外币私人结算,禁止外币

15、流通和指定金融机构以外的外汇买卖;停止发行外汇券。已发行流通的外汇券,可以继续使用,逐步兑回。此外,在这次改革中,将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予以取消,国家主要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国际收支,对资本项目外汇收支继续实行计划管理和审批等。新的汇率制度,形成了新人民币汇率生成和运行机制新的特点:汇率的形成以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为基础:统一的汇率、浮动的汇率和有管理的汇率。实行汇率并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上最重大的一项改革措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后的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中国经济金融制度市场化改革渐进推进,尤其是外汇制度的市

16、场化改革。经过10年的变迁,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计划与市场共同配置外汇资源,转变为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对外汇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从官方定价和市场调剂价并存的双重汇率制,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分散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从人民币完全不可兑换,逐步过渡为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但与建立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相比,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不尽科学、合理,汇率杠杆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显得不够灵敏。2.2.22005年至今。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改盯住美元为盯住货币篮子,由此可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仍是当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根本特征。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