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633835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第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二氧化碳的循环,提示 CO2 不是空气污染物。CO2会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氧气的间接来源。CO2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第9课时 考点聚焦,拓展 在大气温室效应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同意见。例如,有些科学家认为一百年升高0.30.6属于正常气候变化,不能证明是大气温室效应所造成的等等。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时候再想去解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那么就为时已晚。因此现

2、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对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第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无,燃烧,不燃烧,大,干冰,第9课时 考点聚焦,辨析 CO2与CO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这是由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而造成的结果。,考点3 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_或_和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稀盐酸,大理石,石灰石,第9课时 考点聚焦,(2)实验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是_和_,反应_加热,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不需要,固体,液体,第9课时 考点聚焦,(3)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的密度

3、比空气_,且_溶于水,一般采用_法收集。 (4)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_,证明是二氧化碳。 验满:把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若木条_,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大,能,向上排空气,浑浊,燃着,口,熄灭,第9课时 考点聚焦,注意 (1)一般不选择浓盐酸制CO2,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CO2不纯;也不选择稀硫酸,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会使反应停止。 (2)使用长颈漏斗时,末端必须插入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逸出。,第9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气体的制取方法,第9课时 考点聚焦,第9课时 考点聚焦

4、,第9课时 考点聚焦,实验室气体制备,第9课时 考点聚焦,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浓硫酸,a,集气: (3)假若你用它来收集O2,你认为要从_端进气。 (4)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分析,你认为若要从a端进气,该气体要满足_要求,要从b端进气,该气体要满足_要求。 若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如何操作?_。,第9课时 考点聚焦,a,密度比空气大,密度比空气小,在集气瓶中灌满水,气体从b端进入,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 二氧化碳的循环,命题角度:根据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考查社会热点问题。,第9课时 归类示例,(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_

5、_(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_。,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解析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第9课时 归类示例,变式题 下面是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 (1)请在图94中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以正确表示碳循环各种变化关系。,补充的箭头指向大气中的CO2,指向大树,第9课时 归类示例,(2)请根据图94简述二氧化

6、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各写出一条即可): 利:_; 弊:_。 (3)图94显示:大气中CO2消耗途径有_和被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过多造成温室效应,光合作用,第9课时 归类示例,(4)图95是大气中CO2含量按目前速度上升的直线图。请根据该图估计:到2050年时,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这比2000年CO2体积分数0.035%增加了_%。,0.043,0.008,第9课时 归类示例,(5)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温室效应。根据图94 CO2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你提出的2条建议是: _, _。,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气体的排

7、放,第9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此题考查了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的知识,认真读图会得出化石燃料、动植物、人、海洋生物之间碳的循环的各种变化关系,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及海水溶解部分二氧化碳。根据数学函数相关知识和生活社会经验,得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不断增长,通过表格读出2050年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43%,通过计算可得比2000年增长0.008%。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根本途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第9课时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此类型题目通常把

8、二氧化碳和在自然界中循环与生物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还涉及温室气体的环保知识。在解答这类考题时我们要把握以下关键:二氧化碳产生:动植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二氧化碳消耗: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江河湖海的溶解作用等。,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命题角度:结合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例2 2012苏州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 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

9、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毒;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做气体肥料。,C,第9课时 归类示例,氧气,吸收,第9课时 归类示例,(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_的现象,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加热后可看到_的现象。 (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_(填序号)。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溶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第9课时 归类示例,(5)近年来

10、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 (6)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填序号)。,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方法点拨 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熟悉书中的实验探究,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三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命题角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锥形瓶,长颈漏斗,第9课时 归类示例,(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用装置_(填字母代号)组合,F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解析 常温下,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能溶于水,因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

11、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起干燥作用。,A、F、D,干燥,第9课时 归类示例,分液漏斗(或针筒),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气体,第9课时 归类示例,(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择的依据是_和_。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_法收集。验满方法是_ _。 (4)气体检验。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 _。正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反应条件(或不要加热或常温),药品状态(或固体和液体反应),向上排空气,第9课时

12、 归类示例,方法点拨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般考查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改进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考虑原料是否易得、反应的速率是否适中、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对环境的影响、所得气体是否易于收集等。实验装置的选择关键是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所收集气体的性质。实验装置中,选择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双孔塞可以实现随时添加药品。长颈漏斗在使用时要注意漏斗的下端要浸入液面以下,而分液漏斗更易控制反应的速率。,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四 气体的制取方法,命题角度:气体的制取多以探究型的试题出现,考查点较多,常以反应原理、使用仪器为主。,氧气,第9课时 归类示例,(2)用如图98所示盛

13、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_端进入。,解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方法,常用的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大,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若密度比空气的小,采用向下排空气法。(1)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此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符合题意的只有氧气;(2)由于甲烷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得多,气体必须从b端进入,这样进入的气体会聚集在上面,随着气体的增多,水就会逐渐被排出去。,b,第9课时 归类示例,集气瓶,A,第9课时 归类示例,(3)若将装置B和E连接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是_(填字母代号)。 a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填字母代号)。 aHCl bCO2 cO2 dNH3,d,a,第9课时 归类示例,解析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都不需要加热,可选择A装置;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时,需要加热,为了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停止加热时的操作是: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HCl和CO2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F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