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63014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论文九台市胡家回族学校 刘丹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热点、难点问题之一。针对教育信息化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策略。通过在小学中广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探讨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培训上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为今后持续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小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寻找有效途径。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人类在进入2l世纪后,世界各国先后进入到信息社会和知识

2、经济时代,科技已成为经济的核心要素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技和相应的文化发展有赖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即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在新的世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而各国在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逐渐体认到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与此同时,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

3、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一、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教师教育是19世纪末的舶来品,教师教育的产生比西方的历史要晚约200年。20世纪末期,我国先后颁布了多部法律,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XX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XX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

4、我国职业归并为八大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教师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就专业的六个基准: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道德、专业发展、专业自主而言,教师已经基本具备了专业的要求和特征,并越来越专业化。依上述六个基准作为衡量的尺度,比较分析国内外教师专业化的程度,可以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一)知识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显得不足就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而言,在课程与实际做法上,其专业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专业知识(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门课程)、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

5、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材教法、见习实习等)三大类。但各国在教育专业知能的具体内容上,即三大类知识的课时、学分比例如何分配上差异很大。由于我国现行高师本科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片面强调各核心专业学科知识的、忽视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高师学生发展的需要现象,课程的比例严重失调。现行教师的从师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类课程与实践等准备不足,这需要从课程设置观需要尽快更新和不断完善。(二)专业道德危机潜伏,师德建设仍需加强从专业道德看,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根据有关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不足。(2)教师用带侮辱性的语言伤害学生仍然比较常见,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3)部分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差的学生。(4)个别教师的拜金、乱发泄等不良行为损害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