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612781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安县第六中学留守儿童控辍保学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同志在全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以及县教育局对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文件等文件精神,更好地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活动目标广泛宣传实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建立“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法规;提升我校 “控辍保学”工作水平。 二、组织领导 控辍保学,是学校管理

2、工作中的重点,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猪场中学控辍保学、中职教育包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黎荣俊副组长:郑世新、郑世强、王梅成员:吴平强、郑军、游斌杰、郑杨后、夏吉波、陈秋玉、向学虎、各年级组长和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时间每年2月和8月为开学前集中宣传时间,其余时间为日常宣传时间。1、“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每年2月和8月是开展“控辍保学”宣传月):以教育“9+3”计划的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贵州义务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及在国家义务教育及中等只要我教育阶段的各种资助政策为内容,以标语、广播、短信、电话等为手段,开展好“控辍保学”宣传工作。2、返乡辍学生劝返复学工

3、作:学校要在开学前对辍学在校外的学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进行劝返工作,经劝返无果的,报请政府,劝返复学。3、在学生中稳定控流工作:各班主任及班额包保教师要严防在校学生在开学前发生新的辍学,积极跟进,掌握学生动向,在春节期间通过电话、短信、家纺等形式,掌握学生动向,对有辍学倾向的,及时报告,及时控流。全校各年级各班,在开学第一周,对未到校学生及时追踪了解,千方百计动员,确保学生入学。 四、活动内容1、一电话。开学前,全校各位班主任、包保责任教师给本班流失或辍学生家长打一次电话,拉开“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的序幕。2、两慰问。开学前,学校组织慰问组,对本校特困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春节期间学习、生活

4、、与父母的沟通进行关注。3、多层次。学校、班主任、包保责任教师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学校在街道、集市对“控辍保学”、教育“9+3”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班主任、包保责任教师对各自包保的流失学生或辍学生及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4、多手段。学校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悬挂标语、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进行宣传,要把教育成果、学校新气象向家长推广、向社会介绍,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校办学的吸引力,达到控辍保学目的。五、宣传重点1、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权益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国家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通过“控辍保学”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明确政府、学校、教师

5、、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各自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从源头上控制辍学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形成全社会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关心和支持义务教育及“控辍保学”工作的良好氛围。2、向学生家长宣传依法按时送孩子入学、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职责,大力营造依法治教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控辍保学”工作社会氛围。3、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加大对学困生、贫困学生的心里疏导和帮扶力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4、在抓好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深化课改理念,探索教材教法,努力提高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六、活动要求1、制作校内外宣传标语2-3幅;2、召开“控辍保学”动员会;3、签订 “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包保责任;4、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师进村、进家庭宣传活动;5、总结“控辍保学”工作中典型的事例,推广“控辍保学”先进经验;6、建好“控辍保学”工作的台帐,完善档案资料。 正安县第六中学 2015年9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