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61272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泰国文化礼仪之服饰文化与礼仪期中作业组员名单:何勇胜(200902050554);王志刚(200902050611) 罗正飞(200902050527);雷 杰(200902050612) 陈思源(200902050552);常思成(200902050625) 张 虹(200903050415);梅川原(200903050445) 余文君(200903050538);王奕创(200810110216) 2012年5月16日目录1泰国概况12泰国的传统服饰“帕农”和女筒裙23泰国的泰丝34泰国山地少数民族服饰54.1克伦族(Karen)64.2拉祜族(Lahu or Muser)64.3何孟族

2、(Hmong or Meo)74.4傈僳族(Lisu or Lisor)74.5阿卡族(Akha or E-Gor)74.6缅族/瑶族的服饰84.7罗阿族和仫佬族(Lua and Palaung)85泰国人的穿着特点91泰国概况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原名暹罗。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国家。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从16世纪起,先后遭到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的入侵。19世纪末,曼谷王朝五世大量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1896年,英、法签订条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之间的缓冲国,从而使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

3、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32年6月,人民党发动政变,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月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占领,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1945年恢复暹罗国名。1949年月又改称泰国。泰国国土面积约51.3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中南半岛中南部,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北与老挝交界,东南与柬埔寨为邻,疆域沿克拉地峡向南延伸至马来半岛,与马来西亚相接,其狭窄部分居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季。年均气温2430。泰国是一个由30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

4、、老族占35,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等。此外还有苗、瑶、桂、汶、克伦等山地民族。泰语为国语。佛教是泰国的国教,94以上的居民信仰佛教,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全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现有7个府。府下设县、区、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级直辖市。首都曼谷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现代与传统相交融的大都市,依然保留着辉煌传统的名胜古迹。金碧辉煌的大王宫、镂金镶玉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金佛寺和四面佛等名胜古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使游人流连忘返。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组所讲的内容主要是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我们主要从泰国的少数民族服饰和泰

5、国人的穿着特点等几个方面来讲述泰国的服饰文化与礼仪。2泰国的传统服饰“帕农”和女筒裙泰国人的服装,总的来说比较朴素,在乡村多以民族服装为主。泰族男子的传统民族服装叫“绊尾幔”纱笼和“帕农”纱笼。帕农是一种用布缠裹腰和双腿的服装。绊尾幔是用一块长约3米的布包缠双腿,再把布的两端卷在一起,穿过两腿之间,塞到腰背处,穿上以后,很像我国的灯笼裤。由于纱笼下摆较宽,穿著舒适凉爽,因此它是泰国平民中流传最长久的传统服装之一。女筒裙是泰国女子下装,曼谷王朝拉玛六世时期(1910-1925)开始流行。筒裙同纱笼一样,布的两端宽边缝合成圆筒状,穿时先把身子套进布筒里,然后用右手把布拉向右侧,左手按住腰右侧的布,

6、右手再把布拉回,折回边,在左腰处相叠,随手塞进左腰处。穿时也可以用左手以同样动作向相反方向完成。黎族的筒裙有长、中、短三种形式。黎族因地区和方言不同,分为五个支系,各支系所用图案有所差别。如悖黎的裙身有图案,德透黎的裙头有图案,美孚黎女裙为缬染织花。几何图案,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支系均采用,只是组图形式差异,各支系所用的动物、植物图案则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的影响,当代泰国人的着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青年人中穿西裤和衬衣的已相当普遍。城市里的男子惯于穿制服、西装,大多数场合可穿长裤、衬衣,领带系不系均可。女子则喜欢穿西服裙,大概受女子传统服装筒裙的影响,西服裙一般裁剪得十分合体

7、,紧紧围于臀部。裙子随年龄的差异长短有所不同,但上衣的式样就千变万化了。3泰国的泰丝泰丝,是有别于中国丝的一个特别品种。其区别是,中国丝由白色蚕虫织成,成品柔软、轻薄,被称为“软黄金”;泰丝则由黄色蚕虫织成,其成品质地更硬,色泽更亮。表面拥有粗線條質地,装饰效果强烈,特别适合製作靠垫、领带、围巾、书籍封面甚至珠宝盒面。而泰国人出席重要的正式社交場合,自然更以穿着泰丝制作的传统服装为傲。但作为泰国特产,最顶级的泰丝品牌却是由一个美国人创立的,他就是吉姆汤普森,传奇的“泰丝大王”。吉姆汤普森生于1906年,原来是一名美国建筑师。二战结束后,被泰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百姓所吸引的汤普森决定留在泰国发

8、展。那时候,泰国传统的丝绸技术已经濒临失传,市场萎缩,乏人问津。但汤普森却慧眼识珠,认为泰丝色彩鲜艳、质地厚实,肯定能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于是决定终一生之力发展泰丝。他寻访优秀机师,引进先进科技,改良泰丝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为传统的泰式花纹增添时尚元素。仅仅几年时间,汤普森丝业的产品就打开了市场,成功的把泰国丝绸推销到西方市场。汤普森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泰国人重新看到了这项传统工艺的价值。到了60年代,泰国各地至少有100家丝绸公司重新开张,雇佣了数以万计的织工,泰丝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泰国特产。有感于汤普森对泰丝工业发展的贡献,泰国人尊称他为“泰丝大王”。但就在财富和声誉都达到人生最高峰的时候

9、,1967年,汤普森却离奇失踪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至今都没有任何线索显示当年旅行中发生了什么。“泰丝大王”传奇的一生就这样传奇般的结束了,但他的事业却没有结束。1976年,泰国宫廷直接委派官员成立了汤普森基金会,正式接管了汤普森名下的产业。而他产业里最重要的部分就包括他位于曼谷中心的HOUSE。泰丝是泰国富有特色的天然纺织品,因其色彩艳丽、光泽绚烂和质地优良而闻名于世 。近几十年来,因为独到的手工 制作工艺、独特的外表质地,泰丝已 成为别具一格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广受 欢迎。泰丝被用来制作高贵的服饰、手帕、领带、围巾等各种高级用品。 东北部扎染的 Mat Mee 丝又是个中一绝的泰国手工艺品,在泰

10、国皇后授以推行的发展计划下,制作活动再度活跃,扎染的 Mat Mee 丝不仅泰国的皇室贵族喜爱穿,也深受国际上流社会的欢迎。传统的泰丝多为衣料,也有制成成衣出售。近年又制造出质地较重的泰丝以作家私套或其它室内装璜用的布料。除此以外,泰丝还作餐垫,领带,丝巾或其它女士们的装饰品。同时,也可用来制造不同种类的旅游纪念品,甚至首饰品和纪念物包装盒外层、笔记本封面的美饰等,名贵大方,美观且实用。购买泰丝织品,要注意与掺杂人造丝的区别。曼谷泰丝以手工织制闻名世界,是泰国最著名的商品。泰丝质地轻柔、色彩艳丽,富有特殊光泽,图案设计也富于变化,极具东方特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最喜好采购的泰国特产之一。曼谷

11、泰丝成品环球闻名,此中以Jim Thompson最具代表性。在二次大年夜战后,Jim Thompson以独特的手工、设计和营销手法,将泰丝推上国际舞台,让泰丝带有足够的时尚味,成为时尚界的宠儿,这种包装后的时尚感,才是奠定泰丝的重要关头。Jim Thompson标致的泰丝成品,从领带、披肩、丝巾、扮装包、手帕、坐垫、皮包、床单、棉质T恤到男女服饰,光华艳丽、布料柔嫩、做工精细,再印上传统泰国传统图腾,让各国旅客爱不释手,在Jim Thompson总店里老是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到此疯狂抢购泰丝商品。在曼谷选购Jim Thompson泰丝产品有良多选择,Jim Thompson总店共有五层楼,占地广、

12、面积大年夜,商品齐备,这里的丝织品一应俱全,从丝巾、领带、坐垫、披肩到整套的丝织套装,连窗帘也买的到,价格从数千到数万不等。泰丝进面料的价格高的有20000铢以上一米的泰丝,当然这样的品质,一般大多只有皇族和富豪奢享。一般的国家政府上层官员,身着的泰丝,面料价格大都在20005000铢/套不等,做工价格大致在10003000铢/套不等,或者更贵一些。做一套泰丝的服装,仅是裁剪费,非常普通的缝纫店也要1000铢/套以上。一般,泰国人穿泰丝传统服装,都是在特别的节日或者特殊的日子。比如:新年、宋干节、河灯节、婚礼、生日庆祝、重要party等场合,会衣着泰丝缝制的传统泰式服装。以显示他们不同的身份、

13、地位以及作为财富的象征。4泰国山地少数民族服饰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泰北山区多深山密林,风景优美,河山秀丽,那里住着许多保持着古代传统与独特文化的少数民族。在泰国北部的山地主要居住着6种少数民族(主要是拉祜族、阿卡族、傈僳族、克伦族、何孟族和缅族),每个民族又都分成几支,每个分支都有各自独特的风俗、礼仪和服饰。这

14、个六个民族中,拉枯族、阿卡族和傈僳族都是从云南经缅甸移民到泰国的,使用的是同源语言(藏缅语族/裸罗语)。何孟族和缅族(瑶族)是从中国的中南部经老挝迁移到泰国,语言同属汉藏语种。这五个民族的人数较多,而且分布泰国的边境内外。另有一族,克伦族被公认为来自西藏东南部,现主要分布在缅甸。除克伦族外,其余各少数民族20世纪以后大量迁入泰国的,几次大规模移民分别是在周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如1949年从中国,1962年从缅甸,1974年从老挝迁入。这些民族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以农耕为主,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上世纪50年代,泰国政府出于治理贫困和稳固北疆的目的开始逐步施加控制。1959年泰国成立全

15、国山地民族委员会,旨在让山地人民在保留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好地融入泰国社会。政府开始在山地区域普及小学教育。然而,山地各民传统的种植庄稼和鸦片的生产方式一直与政府的森林保护和反毒品的努力水火不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国政府联同国际社会对这个地区实行农业资助计划,在当地推行种植咖啡、菜豆、土豆和蔬菜等经济作物,一方面提高当地人的收入,另一方面逐步缩小鸦片的种植面积。但是,经济资助计划的成功带来了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退,他们慢慢放弃了传统的耕种方式,移居到接近水源的地方。此外,随着与山下商业文化和佛教、基督教的接触的日益频繁,许多族人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当然,各民族的进化程度不同。原来住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坡地区的克伦族,由于几个世纪来与低地人的交往融合,现在已与北部泰国人相差无几了。住在较高山区的何孟族、傈僳族和缅族显示出较强的赚钱才能,而同时又基本保留了他们的传统风俗。而拉枯族和阿卡族的进化相对比较艰难。4.1克伦族(Karen)克伦族自17世纪开始迁入泰国,集中分布在泰国的西北部,以白克伦为主,分为“斯卡”和“颇”两个分支。他们聚族而居,住在建在支柱上的房子里,大约25户一个村庄,巫师和村中的长者共同掌管村中事务。在克伦族的信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