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心理疏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611037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兵心理疏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兵心理疏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兵心理疏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兵心理疏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兵心理疏导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兵心理疏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兵心理疏导(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 理 疏 导,第一章、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第二章、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 第三章、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不良意志品质及其克服。 第五章、新兵入伍的心理适应,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通过学习使官兵 拥有正常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军人圆满、出色、高效绩地完成学习、训练和战斗任务。,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 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

2、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

3、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至少两周以上),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第五,自我评价下降。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的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第六,感到生活或者

4、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动。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的人或遭受亲人去世、意外灾害和身患重病时,容易出现病理性抑郁情绪。,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反应的常见形式。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人们对预期的不良的处境(尤其是危险情境)所产生的一种自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焦虑包含三方面特征:一是紧张、害怕;二是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三是担心、忧虑。由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朦胧的预感:不幸或危险即将来临。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即为焦虑。焦虑不同于恐惧。恐惧是由危险导致的,当事人清

5、楚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是由当事人面临的潜在性威胁所引起,造成焦虑的因素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接受灭火救援战斗任务前战士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而现场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对战士则构成直接威胁,产生恐惧。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等。,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焦虑产生后,常出现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焦虑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很复杂,除上述特征外,还常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

6、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促使人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行为对付应激,以实现预期目的,有益于适应环境。如考核前适度的焦虑可促使我们对考核重视,激励我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当焦虑持续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妨碍人们准确地认识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部队官兵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工作压力、职务晋升、立功受奖、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三)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

7、它虽然在各年龄、各阶层、各种族人身上都能见到,但是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战士身上更为常见。愤怒的原始意义在于能量的积累,愤怒这种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例如战士在战场上,对于来犯之敌的愤怒。少数情况下,愤怒这种情绪反应也用于主动出击。但是在和平时期、文明的社会里,愤怒已大大失去其积极的意义,除了它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常常是于事无补。,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相反,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情绪越强烈,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伤害越大。盛怒之下,我们正常的生理平衡被打破,身体出现高度紧张状态。以心血管系

8、统的反应来说,愤怒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心律紊乱,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愤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情绪杀手,它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失眠等一系列疾病。 此外,愤怒还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当我们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会缩小,理智分析的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在愤怒情绪控制下,人们常常会做出损物伤人等过激行为,甚至因一时冲动,行为失控而犯罪。一旦平静下来,人们又常常为自己愤怒时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四)恐惧 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当危险过后恐

9、惧心理难以消除,或对并不可怕的事物产生过分的恐惧心理,或自知恐惧不必要、不正常,却难以自控,感到不安、痛苦、害怕,即是恐惧情绪障碍。,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二、不良情绪的调适 不良情绪的调适并非是指单纯压抑其反应。对不良情绪的压抑,如对遇到悲伤的事竭力加以掩饰,压抑到内心深处而不加以适度表达,不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绪,相反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调适,对军人的身心健康、对稳定部队大有裨益。以下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借鉴。,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一)调整认识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识。现实中,人们被许多事情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对于经

10、历事件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同样是工作失败,甲乙两人的想法就很不一样。甲认为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尽管也难过,但甲很快从工作中恢复了正常心态;乙却想:我是应该成功的,工作都做不好,我真是无能。因此,乙的情绪反应不仅仅是难受而且非常抑郁,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调整认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调整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 2、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 3、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认识。,第一章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合理宣泄 (四)转移注意力

11、 (五)身心放松法 1、一般身心放松法。 2、想象性放松。 3、精神放松练习法。 4、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5、深呼吸放松法。,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挫折情境对人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紧张、焦虑、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导致心理和生理活动的不平衡,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为了对付这种压力,减轻或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解除紧张状态所带来的不安,维护个人自尊,保持心理相对平衡,受挫者就会自觉或是不自觉地使用种种心理防卫方式,应付或适应所面临的挫折情境,以减少挫折对自己的损害,这种种心理防卫方式统称之为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它是人人具有的,是在先天生物遗传基础上,经后天长期社会

12、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人在受挫时常用的心理防卫方式有: 这是指个体的行为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或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为了减少和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和痛苦,保护自尊,就以种种理由或借口来替自己辩护,这就是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这些理由和借口未必是真实的,而且在别人看来往往是不合乎逻辑的,但其本人却能以此说服自己,并感到心安理得。它类似于平常人们所说的“阿Q精神”。它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合理化,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1、酸葡萄作用。 2、甜柠檬作用。 3、推诿。 4、援例。,心理学实践证明,合理化的心理防卫方式只是一种表面化的处理方式,产生一种为

13、生活所需要的虚张的心理平衡,以对抗舆论的压力,其实心中仍不免耿耿于怀,而且如果这种心理防卫方式成为一个人对挫折习惯化了的反应方式,就可能增长其惰性,成为其进步的障碍。,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二、替代 它是指当一个人因种种原因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的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能够适应社会需要,以另设的目标代替原来受阻的目标,以新的活动方式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这是一种最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应付挫折的方法。替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升华和补偿。 1、升华。 2、补偿。,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三、认同 认同又叫自居或表同。它是指把别人具有的、

14、使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加在自己头上,或是将自己与所崇拜的人视为一体,以提高自己的信心、声望、地位,从而减轻挫折感。 认同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为当代的或历史上获得成功的人物,模仿其衣着言行,或将自己比作幻想中的成功者,以幻想代替现实,陷入一种幻想的美好境界之中,从而在心理上分享成功者的愉快,消除挫折引起的苦闷、焦虑情绪。例如,有的人想当演员,但条件又够不上,于是就模仿某一明星的发型、姿态、手势、服装等,宛如自己也成了大众所羡慕的明星一样;有的人很喜欢表白自己与某名人曾是同学、同事、同乡,或者很熟悉,似乎凭借这层关系,他人成功的光辉就能折射到

15、自己身上。 认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体为迎合长辈或主管的欢心,以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便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可能与其保持一致,模仿他们的所作所为,将自己与他们视为一体,处处事事顺从、认同,按照他们的思想、希望去行动。,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四、投射 它与认同正相反,是把自己的失当行为、工作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五、压抑 压抑是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情绪、记忆等心理活动抑制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心理防卫机制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方法。压抑分两种:一种是有意识地抑制自己认为不应该存在的欲望和行为;另一

16、种是本人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压抑,将意识中某些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内容抑制在潜意识中。,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六、否定 压抑作用在于回避自我内部的不安和危险,否定作用则是为了对付来自外部的威胁。它是对已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痛苦。这是一种简单而原始的心理防卫方式。 七、幽默 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表示出自己的意图。一般来说,人格较为成熟的人,常懂得在适当的场合,使用合适的幽默,转变困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度过难关,较成功地适应窘境。,第二章 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人类抵御挫折的心理防卫方式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就是同一种方式,不同的挫折情境或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合理、巧妙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努力使本能变成美德和教养。 美国的一批著名的精神病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专家,曾对一所名牌大学268名身心健康的学生进行了50年的跟踪访问。结果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