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610904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训练特殊儿童的基本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训练弱智儿童的基本方法 教育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务的手段。在普通学校中教育方法是丰富而多样的,而且常常凭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机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所谓“教有法,教无定法”。对弱智儿童的教育训练也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介绍几种,同时提出在指导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参考。 一、几种常用的教育训练方法 1、游戏法。 英国教育专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弱智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采用游戏法,不仅对年龄幼小的弱智孩子,对于年龄较大的学龄期弱智孩子也是适用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动作活动的水平也偏低,所以尽管孩子已长到8岁、9岁,甚至11岁、12岁

2、,都对游戏教学法很感兴趣。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许多弱智学校的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游戏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开发弱智孩子的智力或潜能的最简易方法,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让他们玩耍,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感官功能,只要感官功能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或潜能也会随之提高。杭州市健康路小学体育教师罗敏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了在体育课中采用游戏法取得的教育效果:游戏法能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使孩子大脑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正面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增强孩子的

3、体质(对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的调查表明,确有实效)。还有其他知识教学如数学、汉语拼音、识字等教学过程中较难学习的内容,通过游戏法教学也显得容易收效。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用游戏法进行教育训练。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如包装用过的纸、旧年历画、塑料瓶、易拉罐等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或可以利用这些制作成教学玩具,也可让孩子自己画、剪、撕、贴等。所以在家庭中,有更充分的机会、场所和条件提供玩具,让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孩子游戏活动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小事故,如打翻了茶杯、倒翻了痰盂等,家长不要过多指责,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在游戏中应注意安全。 2、演示与操作法。 演示法是指把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或图片、模型等

4、作为教具,让孩子看得见、听得到,有的可亲口尝一尝,等等。演示法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形象的感知,有感性的认识,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容易理解。 操作法是指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图片、模型演示来进行,不仅能让孩子看到、听到、尝到,还要让孩子能亲手摸到它、摆弄它、组装它。如让孩子把一只小瓶盖子拧开又盖上;把木珠用绳穿上又拆下;许多手工制作品,也是用手工操作教育训练的;家务劳动的内容如炒菜、洗涤、打扫卫生等等也可采用操作法对孩子教育训练。采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训练时,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通过演示或操作而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具体形象形成较强的神经联系,帮助孩子理解,并能较好地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指导

5、。这对于发展孩子的感觉、知觉和动作能力有益,并且还能发展孩子对事物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即开发了其智力。在教育训练中,对教育训练的内容仅仅靠家长或教师的口头说教,往往费尽口舌仍收效甚微,甚至几乎等于零。这是因为孩子对事物特性缺乏具体的感知觉,往往在他的大脑中混沌一片,弄不懂什么是甜、酸、苦、辣;不明白什么是红、黄、蓝、白、黑。所以在弱智孩子的教育训练中,充分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普通教育学原理中直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及游戏法时,都需要有指导者的语言指导,即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点,指点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去认识和理解它,用什么感官去接触它,怎么去观察它。如一张图片秋

6、天,指导者一边让孩子看图,一边仔细地讲解图片内容,这样有助于孩子学习。假使没有秋天的图片,脱离实物,光凭家长或教师的语言讲述,这样效果就差;若光让孩子看图片,而不加口头指导,同样也收不到效果,因为孩子不知看的是什么。所以运用上述几种方法时,必须结合运用语言指导即注意运用讲述法,以增强教育效果。 3、提示法。 提示法是指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困难时,指导者给予一种临时的帮助即提示,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提示法的形式是多样的,有口头提示、手势提示、示范性提示以及身体动作提示诸形式。 口头提示是指导者用口语提醒儿童。提示的内容可以是原来指导过的语言重复一次,也可以是原来指导语中的某些关键词。例如,指

7、导儿童学习书写时,要注意有正确的书写姿势。当儿童在书写时出现身体歪扭、头离桌面太近等等不正确姿势时,指导者就应该用口头提示“身体要正”、“头再抬高些”等等,以纠正儿童不正确的书写姿势。手势提示是指用手势来指点儿童行为动作中某个不正确的部位或涉及有关物体。如儿童书写时出现形近字容易出差错,指导者在交代任务时,用手势加强点明易出差错的地方,引起儿童注意。示范提示是指指导者作演示动作后,要求孩子模仿着做。示范提示通常与口头讲解同时使用。示范前要提醒儿童注意,示范时速度要慢,要使孩子看清楚示范动作的每一个部分,突出示范动作中的重要部分。身体动作提示也就是手把手地教。运用提示法时应注意以下各点:只有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才作出提示,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提示过多,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即使他能独立完成的,也会贪图方便,依赖指导者的帮助。当孩子需要帮助时,首先使用口头提示。如果口头提示不成功,则观察孩子的实际行为动作过程,然后再决定是否用手势、示范或手把手的方法帮助,同时仍得结合口头提示。在运用提示法后起到一定作用,为使儿童较快地掌握学习内容,应尽快地逐渐减少或停止(取消)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