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1607398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中考复习获奖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你猜一猜他是谁?,他,才华横溢,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他,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他,踌躇满志,却抑郁不得志。纵有“忧天下之心”,却无施展之处。 他,就是一代大文豪-,韩愈,中考文言文复习,马说,近五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题型设置,1、解释加点实词(4词,4分,填空) 2、判断加点虚词含义、用法(2分,选择) 3、翻译句子( 4分,两句) 4、文意及拓展(内容、中心及写法) (4分,填空、选择或简答),名句填空2011-2015 分值分别是: 1分 1分 2分 4分 4分,直击中考考点,1.背诵并能准确书写课文

2、 2.常见文言实虚词含义及用法 3.重点句子翻译 4.文意及拓展(内容、中心及写法) .掌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复习目标,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韩柳”。,1、作者回顾,“说”是古代一种文体,以议论为主,类似于今天的杂文。我们学过的文体相同的作品还有 、 等。 常用(托物寓意)的写法。,2、文体复习,相关文学常识,韩愈,唐,唐宋八大家,捕蛇者说,爱莲说,中考考点之一背诵全文,看谁背得 准确熟练!,课前热身:比一比,赛一赛,中考考点

3、之二,常考词语,课下注释; 课后习题中的; 特殊用法。,中考考点之二,常考词语,合作交流 解决错题,内容:第二题,1、食马者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

4、、马之千里者 3、或尽粟一石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作动,受屈辱 2、马之千里者 千里:数量词作动,日行千里 3、或尽粟一石 尽:形作动,吃完 4、才美不外见 5、策之不以其道 6、不能尽其材,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

5、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辱:形作动,受屈辱 2、马之千里者 千里:数量词作动,日行千里 3、或尽粟一石 尽:形作动,吃完 4、才美不外见 美:形作名,美好的素质,优点 5、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作动,驱使 6、不能尽其材 尽:形使动,使尽,竭尽,1、食马者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3、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吗,解释下列词语-词类活用,解释下列通假字,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骈死于槽枥之

6、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古今异义及其他,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这样的)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怎么,哪里)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有时)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古今异义及其他,是马也 今:判断动词 古:(这样的) 与常马等 今:等候、等待 古:(等同,一样) 安求其能 今:平安、安稳 古:(怎么,哪里) 一食或尽粟 今:或者 古: (有时) 骈死于槽枥之间 (并列而死)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策之不以其道 (方法) 执策而临之 (握 ) 到( 它)跟前

7、,古今异义及其他,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动词,驱使,名词,马鞭子,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一词多义,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反问,难道

8、,表揣测,恐怕,其,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吃,通饲,喂养,食尽,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动词,驱使,名词,马鞭子,吃尽,竭尽,不知其能千里,尽其材/通其意,代词,它的,代词,它,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一词多义,判断“以”的用法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 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以其境过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皆以美于徐公。 以光先帝遗德/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以怪之矣。,D、来,G、通“已”,已经。,A、因为,B、用 拿,C、按照 根据,F、认为,E、以致,判断“或”的用法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 或异二者之为 3、或以为死 4

9、、而或长烟一空/或遇其叱咄 5、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6、或王命急宣,A. 有的;有人。,C. 或许,也许。,B. 有时。,E、(如)有,D、或者,请归纳“之”的用法,并举例。,请归纳“之”的用法,并举例。 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她(们) B、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C、指示代词 这 这件事 D、动词,往,到 ,去 E、结构助词,的 F、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G、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H、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I、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记忆秘诀:3.15,练习: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 A、第三人称代词,他它她(们) B、活用作第一人称,我 C、指示代词

10、 这 这件事 D、动词,往,到 ,去 E、结构助词,的 F、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G、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H、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I、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1、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策之/食之/临之 4、鸣之/久之 5、楚王闻之 6、辍耕之垄上 7、君将哀而生之乎 8、何陋之有? 9、两狼之并驱如故,中考考点之三,中考常考句子,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 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课下注解及课后习题中的; 运用修辞的句子(如排比、对偶等); 中心句,反映作者情感的句子等。,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11、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重点句子,【课注、反问、讽刺】,【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排比、课注】,【反问句强烈谴责】,【定语后置句】,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

12、、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

13、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课注、倒装、无限痛惜之情】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句】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句强烈谴责】,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

14、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重点句子翻译,重点句子翻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排比、课注】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注、反问、讽刺】,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吧!,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内容要点,1、直接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有哪些?关键词是?这是怎样的千里马? 2、揭示千里马遭遇原因的句子有哪些?关键词是?这是怎样的食

15、马者?,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主题与写法,韩愈写这篇文章难道就是为了说“马”吗? 【结合背景思考】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2、什么写法及用意?,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中唐时期)。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写作背景,中考考点之四,文意理解主题与写法,韩愈写这篇文章难道就是为了说“马”吗? 【结合背景思考】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2、什么写法及用意?,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决定,埋没,人才,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托物寓意,写法与主题,小结:本文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 贤才 难遇 明主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 摧残、埋没人才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的愤慨之情。,1、这样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及相关的诗文名句知多少?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