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98893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1999年到2011年以徐渭为关键词的博士论文 共5篇 1 徐渭戏曲与戏曲论研究 2010.作者:郑恩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中文关键词:戏曲;徐渭;四声猿;歌代啸;南词叙录 导师:叶长海 论文级别:博士 学科专业名称:戏剧戏曲学 中文摘要:徐渭是中国明代的著名文人,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理论家。他的戏曲作品与戏曲理论在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徐渭在历史上一直被称为奇人,其奇特的人生历程,直到现在还不断地引起人们的兴趣。不仅如此,他的戏曲作品与戏曲理论,以及作为青藤画派始祖在绘画方面的卓越成就,人们也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本论文选取徐渭的戏曲作品与戏曲理论作为分

2、析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关于徐渭的研究在地理空间上考察了中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成果;在内容上有生平研究、戏曲作品四声猿、歌代啸研究与戏曲理论著作南词叙录的研究。其它还有关于徐渭交游经历以及徐渭著作版本的研究。第一章是对有关徐渭研究的专著与论文的整理分类,回顾徐渭研究的现有成果,瞻望以后徐渭研究的方向。 第二章是关于徐渭戏曲作品集四声猿的研究,对其中的四部作品都作了单独的深入研究。从故事渊源开始,然后在狂鼓史中,从曹操与祢衡的人物形象分析徐渭的思想观念,从作为戏剧背景的阴间的设置看中国人的神话认知,还对该剧中出现的剧中剧结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玉禅师中探讨了佛教的色戒和超度的观念,分析了

3、情节剧的形式。在雌木兰与女状元中探讨了戏曲中“女扮男装”所体现的“变身”的意义,从木兰与父母的关系着手对传统的价值观进行了分析,并从春桃的身份上升过程揭示出当时对财物的经济观念的变化等。 第三章是关于歌代啸的研究。该章分析了歌代啸中僧侣关于色戒和财物的观念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关于佛教的世俗化倾向,集中研究了剧作的讽刺意味、人物形象和剧情结构。 第四章是对徐渭戏曲论著南词叙录的研究。从南词叙录中戏曲论的分析,着重研究他的戏曲理论的核心本色论,又对本色论中的作家论与语言论进行了重点探讨。 第五章考察了徐渭戏曲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徐渭四声猿的戏曲作品组合式结构的戏曲集

4、的流行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在徐渭四声猿以后我们很容易看到类似于四声猿式戏曲集的出现;另一方面就是对根据四声猿的基本故事情节来改编的作品的研究,只是此方面的作品以前的皆已不存,只有现存的三种。根据徐渭剧作改编的现代作品有:由狂鼓史改编的昆曲骂曹、由玉禅师改编的话剧禅师与营妓,以及由歌代啸改编的荒诞剧人这个东西,本章对这三个作品与徐渭原作的差异都作了简要的比较分析。 2徐渭诗歌研究 2009.作者:张淼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中文关键词:徐渭;诗歌;文学史三调;思想;分期;自我呈现;专题;文本 导师:骆玉明 论文级别:博士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正文分五章展开论述,分别是

5、徐渭诗歌文学史三调、徐渭的思想与诗歌、徐渭诗歌的分期与自我呈现、徐渭诗歌专题研究和徐渭诗歌的文本分析。 第一章徐渭诗歌文学史三调。此章梳理徐渭诗歌在明清时代声名播迁的历史、步入早期文学史的具体进程,徐渭诗歌的书写与时代背景。对于徐渭诗歌而言,最强有力的声音首先来自袁宏道的徐文长传。之后明清几本重要的明诗总集、选集中的徐渭诗歌评价、明清有关诗评对于徐渭诗歌的体认,大致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四库全书总目以徐渭文集提要的形式对徐渭进行了总结性评价,给后来的文学史建构以深远影响。早期文学史对徐渭诗歌的重写,包含着两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一、什么是新文学存在的根据?二、怎样写中国文学史?带着批评历史和

6、作品编选历史的徐渭诗歌,以“缺席”的方式参加了对新文学源头的回溯。在早期文学史的重写中,它的分量变轻了。在中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背景下,徐渭的思想出入释道,以儒为宗。在君权松动,士大夫与君主争权的政治背景中,身居权力边缘的徐渭的政治感受在诗中被分为两截:即犀利甚至刻薄的批判眼光与正义与生活双重压力扭曲下的自我变形的呈现。我们关于明代经济的知识至今还太粗糙,但“游”的丰富面相,是徐渭诗歌书写的经济背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明中后期文化的全面繁荣,广泛地影响着文化的敏感性。文人要通过文艺实践展示文人的高雅和深刻,途径恰恰就是被经常描述成对立面的“复古”。明代中晚期由雅正趋向闲雅的复古文化是徐渭诗歌创作的

7、生态。 第二章考察徐渭思想与诗歌的关系。思想只是整体生命世界美感经验的一部分而已。但由于明代的思潮变化对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徐渭的思想与诗歌,也因之呈现出了各个不同侧面。心学思潮对徐渭诗歌创作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徐渭思想世界的变化,诗歌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同步性变化。由徐渭与心学人物的交游可看出,心学思潮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不是诗论,而是性格思想。徐渭与心学的接触选择,使得他的诗歌面貌发生了两次重要的转变。夹杂着禅理的心学是徐渭的心性皈依所在。首楞严是徐渭研习的最重要的一部佛经,也是开启他诸多诗作的锁钥。但具体而言,季本、王畿、玉芝法聚等人对徐渭的影响不能只看义理,还须放入诗人成长的历史环境

8、中分析。徐渭一生大部分生活在嘉靖朝,嘉靖皇帝崇尚道教,徐渭对道教的体认又与他的政治理想有关。本来徐渭是鄙视道教的养生说的,而入狱后面临死亡、毁誉的威胁,注经、养生可以另外建立一个高尚、神秘的自我,是一项有意识意义的行为。出狱后的诗歌也常常论及人的骨法、相貌,甚至连一向怀疑的外丹也开始服用了。又因为道教对永生求仙的俗世热情,徐渭涉及到道教的诗歌颜色艳丽。在那热烈之下,儒家对事功的追求,道教对生命的热爱,佛教对不幸的淡然,结合成一种奇怪的倦怠占据了诗人的创作,诗歌具有鲜明的颓放风格。 第三章徐渭诗歌的分期与自我呈现。此章探究徐渭诗风在“历时”轨迹上的发展变化。分期应该纯粹按照文学的标准来制定,但如

9、前所言,由于明代的思潮变化对文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徐渭的思想与诗歌,也因之呈现出了各个不同侧面。所以我们把徐渭诗歌与心学的密切关系作为标志时间的框架,将徐渭诗歌大致分为三期。徐渭师事季本以前,二十来岁时的诗为早期,二十七八岁以后到季本去世、徐渭首次入京(四十三岁)称为中期,以后为晚期。早期的诗明显可看出受崇尚盛唐的复古风气的影响,诗尽力写得开阔壮大,但雕琢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尽量想在一种浪漫文化氛围中呈现自己一个青年才士的形象。中期的诗歌从徐渭师事季本接受心学和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北虏南倭)的发生开始,诗人的心胸变得开阔,诗风契合着诗人跃动的情绪。在诗艺上不再局限于模仿盛唐诗,开始抛弃复古的旗

10、帜。晚年的徐渭在季本去世和首次入京后的诸多不幸打压下,诗歌常常放弃儒者立场,风格转为颓放。中晚期的诗歌呈现的主要是一个狂士的自我形象。无论是才士,还是狂士形象都是有些“扮演的”成分。这种“本真性”理想,是现代文化深刻的主体转向的一部分,是内在性的一种新形式。 第四章对徐渭诗歌进行专题研究。论文选择了赠答诗、纪游诗、题画诗三个徐渭诗歌的主要题材来探讨。明代知识人士增多,文化下移,明人又喜爱标榜交游、风雅时尚,赠答诗数量很多。徐渭自作的赠答诗歌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但与之唱和的诗作因种种原因大部分已湮没不存。现存赠答诗只能部分反映诗人的人际关系。在本真性文化中,自我发现和自我肯定必须把关系视为关键之

11、所在。徐渭的赠答诗维持古代诗歌抒情传统,只是集中反映了与男性朋友的交往,较有时代特色的是对任侠生活的描摹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的理念。徐渭游历甚多,再加上诗人心境意绪的多样性,纪游诗记下了他一生“游”的丰富性。徐渭的纪游诗,有奔波路途的愁绪,也有恣意游赏的快乐,面对山水,他最多的是审美的态度,去亲近、去欣赏、去游乐。虽然生活中正好相反。徐渭纪游诗的价值在于建构明人的休闲文化,使我们看到了诗歌对于自由生命的追求。徐渭是著名的大写意画家。虽然他学画时间较晚,但很早就精通画理,他的题画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徐渭的题画诗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阐发画理,二是书写胸臆,三为应酬生计。徐渭的题画诗以书

12、写胸臆者最为杰出。诗书画融合交汇,浑然于他狂诞放纵的精神气质。徐渭此类题画诗有个鲜明的特点是通过文本互涉将画面进行视觉展张以启发读者审美愉悦的生理观感。 第五章分析徐渭诗歌的文本。徐渭诗歌偏爱白色意象,集中写雪、白鹇、白燕、月下梨花等的诗作,给人以深刻印象。从互文的角度来看,徐渭诗中勾画白色意象的笔法,很像他作画时的“浓破淡”墨法。徐渭诗歌对光与影的处理也与绘画相通。白色,是纯洁的颜色,也是虚伪的颜色。徐渭诗中的白色意象,很鲜明的投射了他的心理:对纯净的理想生活的虚拟与建构。徐渭是一个性格很激烈的人,虽然他的诗中始终有细腻温厚的一面,但他的焦躁常常是无法遮掩的。如他在诗中常常用到的崩云和鼓声的

13、意象,通过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使之历验曾激发诗人的原有情绪,尽量避免思索的迟延,来体验生命痛苦、崛强与美丽的韵律。徐渭诗歌对于情感抒发的控制是有力的,比如在情绪高涨瞬间的暂停和转移。在徐渭的诗歌中,我们明显可以找到疯癫的边缘。徐渭诗歌的情感结构张弛有致,怀古和咏史都是他控制尖锐情感的有力手段。徐渭对诗歌的雅正有破坏,但显然没有过分渲染破坏的快感,常常只真切的建构出一种幽默诙谐。徐渭诗歌把温厚与激烈糅合在一起的情感结构特点,与七言的体式水乳交融。 附录包括四个部分:徐渭年谱简编附诗歌系年、徐渭行踪路线图、徐渭集的编辑和校点、明清时主要诗歌总集选集收徐渭诗歌篇目表。 3心学与徐渭艺术思想研究 20

14、07. 作者:张剑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中文关键词:徐渭;艺术思想;王畿;季本;沈明臣;王门学派;心学;书画 导师:薛永年 论文级别:博士 学科专业名称:美术学 中文摘要:徐渭是明代中晚期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大家。同时,徐渭在诗歌、书法、古文、戏曲、哲学诸多领域也造诣深邃,使其相辅而成为一代艺术大师。自明代以来,徐渭即为艺术史和文化史所重视,发展至今,徐渭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 本文从徐渭的生平传略入手,疏理徐渭的学术师承与交游,追溯心学的渊源与发展,论述“三教合一”论对徐渭艺术思想的影响,并以读图析画的方式,对徐渭书画艺术的特点和渊源及其与之相关联的艺术家作品风格进行分析归纳

15、。徐渭的绘画及艺术思想对四百多年来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对徐渭艺术思想的渊源及发展的总结研究势必会对当下写意花鸟画创作的现状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4 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004.作者:付琼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中文关键词:徐渭散文;特色;渊源;地位;分期;情感;形式;张力 导师:章培恒 论文级别:博士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中文摘要:本论文在分期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历史渊源,并在中国文学史和明代文学史上的坐标上,对其意义和地位作了重估。本文的核心论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46岁徐渭被褫夺诸生籍为界,其散文可分为“诸生期”和“山人期”前后两期。这是因为,身份的改变引发了徐渭前后两期在思想心态、情感基调、创作目的和审美趣味四个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清晰地反映在其散文创作中,而且最终引发了其散文风格从前期“郁勃”向后期“颓放”的转变,这一转变为两期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二,徐渭散文的情感具有尖锐性、深邃性和真实性三种品质,其形式则在古奥语体、网式结构和短截体制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特色,这些情感与形式的矛盾运动又造成了其散文富有张力的审美个性。 第三,从徐渭散文对传统散文的借鉴来看,秦汉文对其特色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