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581737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第1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效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对象: 靳希斌观点: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也要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研究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为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服务。第二章 形成早期:管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庶富教、墨子教人耕者其功多、荀子不教无以理民性初步形成: 1.威廉配弟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政

2、治算数 首次运用数字资料计算广义的教育成果的货币价值 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能力出现差别。贡献:他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指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同。 “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人相抗衡” 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者 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76年) 他第一次对教育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他首次把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看做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教育和训练具有经济意义。 亚当斯密的教育经济思想 1、人经过受教育,学习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 2、这种才能的

3、获得“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 3、“劳动工资,因务学习有难易,学费多寡而不同。 4、”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 ” 5、“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 3.大卫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耗费的劳动的原理。价值的大小和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复杂劳动所生产的价值比较大。 4.费里德里希李斯特“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提出精神资本比物质资本对生产力更具影响力。 5.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年) 6.马克思

4、恩格斯 (1)人的能力、知识 是社会财富。 (2)使人具有专门能力需要教育和训练“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之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 (3)教育费用随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教育费用不同,劳动力体现的价值不同。要受教育“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劳动力的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教育费用不同,劳动力体现的价值不同。 (4)马克思根据劳动价值论,指以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复杂劳动是多倍的、自乘的简单劳动。建立 1.斯特鲁米林开创性的研究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数量化的语言论述教育

5、经济意义的论文,也是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2.古楳中国教育之经济观开创了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先河,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研究教育经济问题的著作。 3.沃尔什的人力资本观1935年。沃尔什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第一次计算了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被认为西方最早用人力资本概念研究教育经济学的论文。 4.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1960年发表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成为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奠基的重要标志。5.教育经济学之父韦锥1962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资本有两种形式:物的资本和人力资本物的资本:如机器,厂房、原材料等,体现着一

6、定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物。人力资本是体现着劳动者身上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它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是一种生产性资本。 也是人们在自己身上投资所获得的、能够增加个人未来的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知识和能力。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1.都对物质生产起着生产性的作用;2.都能使个人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3.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并且这种投资均具有带来利润的作用。不同点:1.含义不同2.物力资本可以转让和继承,而人力资本不行;3.耐用物力资本可以储存,而人力资本不能长期储存不用。人力资本特点: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

7、劳动者身上的劳动能力,与劳动者不可分离,不能转让和买卖;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受人的年龄、精力、偏好等因素影响;3.人力资本既是一种经济资源,又是一种社会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物力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历史地位: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促进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等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开拓了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驳斥了传统的理论观点,重视劳动力质量问题,认为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而人类的命运只能由人类的才智进化来决定。合理性: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

8、胜过物的作用,对人的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的观点是合理的。局限性人力资本理论把一次都资本化了,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夸大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这是不切实际的。 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是不可取的。第3章 教育发展与经济经济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从国家的角度看,一定的经济实力为教育发展

9、提供一定的物质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一国的经济发展决定了其教育所能具有的规模和速度,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所能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水平。2.经济发展决定了教育的权力和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具有什么规格,不仅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而且受制于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教育的权利归属问题,同时决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 3.经济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为什么?) 一是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来接受教育, 二是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为保证教育发展创造必要的剩余产品,提供

10、足够的教育投资,使教育发展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 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受教育人口的数量。 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国民教育的年限和平均受教育的程度。 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教育资金投入的绝对量以及增长比例。 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不同学科的发展速度和设置规模。4.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发展体系和结构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培养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人才,教育体系和结构随着发生了新的转变。5.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总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生产的发展必然会引起课程设置、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变化和发展。为什么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1.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为生产部门提供的不仅是

11、直接进行物质生产的劳动力,而且提供生产中必须的各种技术人员、情报人员、服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2.教育实际上是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手段。A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D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劳动能力:是指人类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1劳动能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是同劳动力的所有者分不开的; 2劳动能力是在劳动中,在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发挥

12、出来的劳动能力。 3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教育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第一,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发展需要的管理者队伍。第二,提高管理人才素质,将经验型的管理人员变为科学型的管理人员。第三,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决策和管理科学化。超过教育是指教育的发展超过了当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规格的需求,致使人才降格使用,或者专门劳动力寻求不到相应的职业,易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才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指教育程度落后于经济的客观需求,劳动力水平难以适应职业特点,影响经济发展步伐。 劳动力素质差,影响经济发展 第四章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教育结构种类 1

13、.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是指各级教育在校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生数的比例。 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 2.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的是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中等教育类别结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 高等教育类别结构: 文科、理科、工科、农林、医学、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的十几个大专业。3. 教育形式结构(办学形式):教育形式结构指整个教育系统中各种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关系。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远距离教育与近距离教育。4. 教育体制结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

14、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5. 师范教育结构,是指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例,以及各级各类师范教育相互比例关系。6. 教育布局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在地域分布上的构成状态。影响因素:人口密度、受教育者年龄、地理位置、空间距离、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教育结构合理性标志1.教育的类别、专业设置以及类与类、专业与专业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2教育的级别结构以及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要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及其比例关系相适应。经济结构制约教育结构(1) 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着经济所需人才的特长、规格、层次,制约教育的专业结构,从而决定教育所培养的不同专业人才的数量构成(2) 国民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教育的程度结构(3) 国民经济的地区结构制约教育的地区布局结构(4) 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教育按管理体制划分的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决定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劳动力结构 含义:劳动力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的比例关系。劳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劳动力结构的特点 1.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2劳动力产业结构失衡 3城乡、地区之间劳动力文化素质存在巨大反差 4劳动力文化结构重心低,中高级层次人才短缺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