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1581009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论文姓名:杨璐和学号:1341505049从街区改造谈起历史名城保护中多样性和社会交往的意义摘 要从旧街区改造的角度入手,将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多样性理论和交往与空间中对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相互影响的理论的思考带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中。保护的目的是在于保留以物质空间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城市文脉,因此保护对象不仅局限于历史建筑,也不是单纯的区段保留。目前我国在历史名城保护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公众的参与,从多样性入手,从社会交往和空间的关系入手。关键词:街区改造,社会交往,多样性,公众参与引言城市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在这片大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当前

2、,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势头正猛,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正在激烈碰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诸多问题函待解决。曾有幸前往过许多历史文化城市,苏杭的园林和烟雨小巷、北京的宫殿和胡同、上海的外滩和弄堂、郑州的城市格局、西安的城墙和街坊、成都的邻里交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许多不甚明了的想法,及至读到了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与书中所讲产生了共鸣,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之前的思考,尤其在上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门课后,愈发明晰。在此文中,选取一个较小的层面,从街区改造入手,结合多样性和扬盖尔的理论,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的意义、保护对象,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并研究

3、出解决方法。第1章 保护意义和保护对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究竟是为了保护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探究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历史文化物质的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本身的价值,二是它的附加价值,即历经时间所沉淀下来历史价值。很明显,放之于街区和城市之中,我们所保护的更多的是它的附加价值。因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保护的是远远超越物质空间的东西,是物质空间所承载的东西,可以是情感、记忆,也可以是作为一个地标和空间构成的要素。置于街区之中,历史文化物质由于长期存在,已经成为了大部分活动流线中的一环,缺少了它们,那些跟它们有关系的、已经形成良久活动流线便被破坏,迫使产生新的活动流线、甚至废弃部分流线

4、。所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几条流线的变动,还会影响到人流的使用体验,而原本根据这些流线形成的空间和尺度都将变得不再适合,整个街区由内到外变得格格不入,那么这就是一种慢性死亡。总结起来,我们需要保护的有六点:1. 流线 尽可能多的保留活动流线,并保证它们的完整性。在街区中,保证 空间的延续性,保持原有的历史建筑的功能性。活动流线的多样性 和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是保证街区活力的核心 2. 空间 对原有公共空间和节点空间的保护,它们是街区内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动力所在3. 尺度 历史街区中的尺度都是适应行为的结果,对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尺 度理应予以保留。尺度感是历史街区焕发活力的保证4. 界面 历史街区

5、的界面由于其延续感和年代感,是特色所在,它的界面理应被完整保护5. 肌理 街区的建筑肌理不只是体现在平面上,身处其间的时候,肌理感决定你的运动方式、对空间的感受和空间的韵律感6. 建筑 建筑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对于街区而言,建筑就是元素,尽可能保证元素的纯粹性和真实性,就是保证街区的纯粹性和真实性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并不像其他文物一样,放到博物馆就能展览,自从它存在那天起,它已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相生相存。它的价值更多的是在于它在空间中的位置、体量,与其它建筑形成的围合关系和排布序列,与使用它的人群磨合出来的行为关系。无法抛开与整体的联系单独谈论它的价值,也就无法抛开高一级的视角去谈论历它的保

6、护。我们保护的意义不只是为了保留特定时代的印记,而是为了保护一段延续的动态的历史进程所选择出的结果。不只是为了保护物质性的遗留,而是为了保护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凡以上所列出的种种,无不是为此目的服务。城市不是单向的来自于人的产物,是人和环境相互博弈、妥协的结果,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适应能力的体现。城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历史文化名城尤其如此,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所谓“推进”的结果,也不过只是进程中的一环而已,它将继续进化下去,成为未来的“历史”。即便我们如今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也并没有资格去破坏它的延续性,没有资格否定过去的一切,说出“不再适合当代”这样的话,没

7、有资格去全盘推倒,然后重新建设出一个从天而降的“现代城市”,这不是现代化。这种没有人情味、冷冰冰的机械化的城市建设手段,只能体现出现代人类对于环境的束手无策和自恃傲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章 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城市演变的剧烈程度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大的,也就是说城市的更新会越来越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兴起出现在近代,是不无道理的。在如此快速激烈的进程中,城市演变的延续性和积累下来的历史性更容易遭到破坏,在保护过程中也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以苏州为例,苏州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代化水平位居前列,在老城区,即平江图中所给出的范围内,老旧民居已消失一大半

8、。这些旧民居是老苏州城的灵魂,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江南意象的重要元素,然而面对现代化的碾压,它们显得不堪一击。生存空间的缩小、周围的建筑越来越高、水系被割裂开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域,它们就是一块块肉,不断被割走。慕名而来一窥江南风情的游客也只能在平江路、山塘街这样披着仿古外套的商业街上排解烟雨情思,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再也不会有青石板街上的乡愁。而从规划的角度出发,旧街区也是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民居已不适合居住,且难以改造升级,逼仄的尺度和细碎的肌理无法满足这个以汽车为主要出行方式的时代,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在市中心区域腾出一定的空间,但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又不能抛弃这些旧街

9、区。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要做的就是开拓出一条可行的、兼顾两方的路出来。总结起来,目前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 建筑结构、质量限制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苏州,囿于修建时的地理环境和工程技术的限制,多数历史建筑大都布局紧凑,内部空间较为狭小且低矮,通风效果差,难以隔温,夏天湿热,冬天阴冷,即便安装了空调,效果也并不是十分好。木制结构又难以长久存在下去,不得不定期翻新,结构也就由木构渐渐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建筑外观也就难以维持风格,慢慢跑了样,整体建筑风貌一点点变味,加之没有合适的有效的手段去严格控制建筑风貌,导致历史文化名城的氛围一点点丧失2. 与现代交通方式发生冲

10、突过去的近两千年间,中国都是车马慢,书信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状态,交通方式没有大的进步,因此,旧街区的尺度完全是按照当时的交通方式形成的。而如今,撑伞踱步的小巷、够马车转弯的街角已经显得一无是处了。人们对汽车的依赖,一点点蚕食了城市,尽管柯布西耶的汽车城市已被驳的体无完肤,但是他的理论就像一个诅咒,当代城市还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汽车主导交通,交通主导城市的道路。城市中的历史遗留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出行方式,于是它们被一条条宽敞的道路割裂,蚕食,苟延残喘。尽管规划和管理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地铁、公交、自行车道、限号等等,但似乎从未降低过人们对汽车出行的热情。这是一个矛盾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1、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要靠城市和交通的规划,还要依靠科技的革新来升级出行方式,还需要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愿意放弃舒适而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3. 无法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智能时代的来临革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不再沿袭传统,网购、物流、新的业态、新科技这一系列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波及到了一切。网络的覆盖势必要在城市中平添伤痕和杂线,购物方式的改变使得传统商业迅速消解,原本因集市和商铺而发展起来的旧商业中心处在大萧条之中,功能被逐渐取代,空间也被蚕食。许多历史城市中都有含“市”的街道或区域,苏州的“皮市街”,成都的“骡马市”,这些地方曾经作为市场,是城市最繁华、最热闹的区域,而如今,早已有新的中心

12、崛起,它们早已被遗忘,没人会相信它们有过的辉煌。近两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已不再,产业结构急剧变化,农耕文化中建立起来的城市无论从功能还是规模上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活方式4. 底层人民缺少话语权目前的中国,旧街区由于交通不便,各种服务设施的匮乏,生活品质低下,大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城中村”,这里的居民就是这个城市中的最底层。他们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发不出声音,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没人想去听取他们的声音,问问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究竟需要什么。这就是目前中国“强拆”、“钉子户”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顶层和底层之间根本没有沟通交流,对于拆迁户,没有人来认真征询他们的意

13、见,只有人来通知他们结果。在城市建设中,中国的领导惯于在面对专业意见时提出民主,而面对大众的声音时提出专业性。我们做规划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张好看的平面图,一个宏伟的发展远景,一个合理的城市结构吗?或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我们更应该问问居民,“你们想保留什么?”,“你们还需要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是比所谓的“设计逻辑”“方案生成思路”更靠谱一点吧5. 房地产的冲击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宏观调控,中国的房地产经纪泡沫看不出破裂的迹象,反而是愈来愈大,色彩愈来愈鲜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房地产经济正在涤荡城市,洗劫居民。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区域大多是历史街区,它们占据着城市最有价值的土地

14、,无法不被房地产经济觊觎。拆迁新建是一项浩荡且艰难的工程,但是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之下,多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开发商的热情。从规划到建设,金钱在这中间滋养了一大片灰色区域,如果无法从源头处控制,做不好规划的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与其说是历史街区受到了房地产的冲击,不如说是我们的保护规划受到了房地产的冲击。必须拿出可行具体的方案来应对,用有效的手段遏制住只追求经济利益的趋势以上只是历史文化名称保护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光是一个规划性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交通、资源等方面,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只是城市规划的课题,它是这个时代的课题,是整个

15、社会的课题。在这个激烈变化的时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历史遗留的保护,它做的不是博物馆和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它更应该上升到和城市快速现代化相对抗的高度,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刹车,控制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速度。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一所民居,一条街道,一座寺院,我们应该看到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它的居民的灵魂依托,我们不光要看到城市物质空间的脉络,我们还要洞悉人和城市的关系,了解人对城市的感情。庞贝古城、雅典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今犹在,然而它们现在只是一堆冷冰冰的石头,成为景点,供人观赏。没有居民的城市,再宏伟也只是水泥森林,失去人心的城市,再热闹也还是显得冷冰冰。我们真正要保护的,是人和城市产生

16、联系、发生感情的精神纽带,这些需要长期形成,依托于旧物,扎根于城市记忆的纽带十分脆弱,街巷中一个卖小吃的铺子的拆毁就会扯断不少人的纽带,何况是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即使看似毫不起眼,出不了什么明显的成果,但是我们所保护的是城市里每个居民拥有情怀的权利,是居民的精神家园,是居民的乡愁和情思。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情怀也不是一种虚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目前面临的境况是对自身的定位太狭隘,而面临的问题又太庞杂。将自己局限于一砖一石,一房一屋,假装自己是个历史文化工作者,研究其背后的历史,熟悉保护的技艺,最后拿出一张规划图,而选择性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者最大的失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