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570408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 1 章总则.1 第 2 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4 第 3 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6 第 4 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7 第 5 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0 第 6 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12 第 7 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14 第 8 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6 第 9 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第 10 章 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22 第 11 章 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26 第一节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26 第二节 旅游发展规划 .27 第 12 章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29 第一节 对外交通 .29 第二节 城市交通 .30 第 13 章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35 第 14 章 市政基础

2、设施规划 .37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37 第二节 供水工程规划 .37 第三节 污水工程规划 .38 第四节 雨水工程规划 .39 第五节 再生水工程规划 .39 第六节 电力工程规划 .40 第七节 燃气工程规划 .41 第八节 通信工程规划 .41 第九节 环境卫生工程 .42 第 15 章 环境保护规划 .44 第 16 章 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46 第一节 防灾体系规划 .46 第二节 避灾体系规划 .48 第三节 救灾体系规划 .49 第 17 章 分期建设规划 .50 第 18 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52 第 19 章 附则.53 附表 1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54

3、附表 2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55 前 言 2010 年 9 月 1 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 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 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 2010 年 11 月, 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 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2011 年 5 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 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 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以蒋巨峰省长

4、为组长的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规划委员 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天府新区规划工作。2010 年 11 月 18 日,黄彦蓉副省长主持召开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天府新区规 划工作方案。2011 年 1 月,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本次总体规划是一个战略、综合、前瞻性的规划,需要通过各城市的总体 规划和分区规划来纳入法定规划体系并指导下层次规划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 设计研究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联合规划组,共同承担编制任务。 2011 年 4 月 11 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省规划领

5、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 规划初步方案汇报。规划组充分吸纳省领导、各省级部门及成眉资三市的建议, 进行规划方案优化和调整,并于 5 月 16 日再次向蒋省长主持召开的规划初步成 果专题审查会做了汇报。规划初步成果通过审查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主持召 开专题会,并组织发改委、国土厅、交通厅、水利厅、环保厅、旅游局、成都 市等省市部门与编制单位联合工作、共同研究,形成了本次规划的纲要成果。 2011 年 7 月 12-13 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 16 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会后,黄彦蓉副省长多 次组织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以及规划编制单位深入研究和积

6、极采纳专家 意见。8 月 2 日,蒋巨峰省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家意见采纳和规划方案优化 情况。根据会议精神,规划组进一步完善了规划成果并于 8 月 3 日和 4 日分别 向省政协、省人大汇报和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送审成果。 第 1 章 总则 第第 1 条条 为进一步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贯彻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四 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战略决策,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和整个西 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 规划。 第第 2 条条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3 成渝经济区区

7、域规划 (2011) 4.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10) 5.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第 3 条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02030 年,其中 近期:20102015 年; 中期:20162020 年; 远期:20212030 年。 第第 4 条条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 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 湖一山” )为主

8、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 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 3 市 7 县(市、区)37 个 乡镇,规划面积为 1578 平方公里。 第第 5 条条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指导思想 1.整体协调、统筹发展 将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加强与成都市城市 总体规划的衔接,处理好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关系。 2.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强调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 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与互动。 3.短板控制、弹性规划 以资源约束为前提,用资源短板来确定新区发展规模,同时充分考虑城市 发展的不确定性,远期预留

9、一定的弹性空间。 4.集约发展、绿色低碳 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充分体现公交 主导的绿色交通和 TOD 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 组织作用。 5.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深入发掘四川和成都地区优秀的人居文化传统,延续成都市提出的世界现 代田园城市理念,并将此理念贯彻于整个规划,让成都和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在天府新区得到延续和体现。 第 2 章 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第 6 条条 总体定位总体定位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定位内涵为: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 体化发展示范

10、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 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第第 7 条条 核心功能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 ,其中:“一门户”是指内陆开 放门户, “两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 “两中心”是指西 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1.内陆开放门户:内陆面向欧亚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 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 2.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 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 3.高端制造业基地:以汽车研发制造为

11、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 械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形成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4.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议博览中心、 研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5.国家自主创新中心: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科技园 区,国家级军工民用转化基地,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组成部分。 第第 8 条条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 按照“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 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 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

12、成都。 第第 9 条条 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 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 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实力指标: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规划 2015 年,地区国内 生产总值达 2500 亿元左右;规划 2020 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6500 亿元左右; 规划 2030 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12000 亿元左右。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 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

13、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 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建设经济持 续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 4.文化发展目标 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 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与策略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第 10 条条发展指标体系发展指标体系 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见

14、附表 1。 第第 11 条条人口规模预测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总人口规模近期 325 万人,中期 500-550 万人,远期 600-650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近期 280 万人,中期 470-520 万人,远期 580-630 万人。 预测城镇化率为:近期 86%,中期 94%,远期 97%。 第第 12 条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 350 平方公里,中期 500 平方公里,远期 650 平方公里。 第 3 章 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第 13 条条四区划定依据四区划定依据 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 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

15、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作为今后天府新 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第第 14 条条禁建区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龙泉山和各自然水体及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面积约 453 平方公里。禁止建设地区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 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 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 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 第第 15 条条限建区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 475 平方公里。限建区作为城市生 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应通过植树造林和其 他专项

16、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服务水平, 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原则 上禁止大规模城市开发。 第第 16 条条已建区已建区 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区域,面积约 190 平方公里。应综合协调区内功能 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 第第 17 条条适建区适建区 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 地区,总面积约为 460 平方公里。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 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和时序,以满足构建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建设要求。 第 4 章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第 18 条条布局理念和原则布局理念和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严格保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环境,城市布局与两湖一山、 锦江等自然山水格局和生态本底有机融合,构建环境友好的城市新区; 2.强化产业支撑:依托现状城镇和产业发展基础,高端切入,集聚发展现 代新型产业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3.改善城市问题: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