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565047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广东省二模高三语文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3题。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

3、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

4、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剌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击,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

5、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别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自发性、独立性的文化。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

6、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

7、恶、千变万化。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守望心灵的高地陈世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移,岁月像水一样流逝。而山川依旧。北国原野是怎样的一个所在?仅仅是清新、古老与富饶吗?抑或只是遥远?原野上有两种声音:一个欢快,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对生命充满感激。人类的生息和繁衍,朝代的兴衰和更迭,全球化与城市化,雾凇和冰雕,古禅寺和旅游岛,滑雪场和度假村,火山温泉和森林浴,啤酒节和音乐会,

8、人参、鹿茸和杀猪菜,红肠、列巴和苏波汤一个严肃,沉思着人性的里程,对生命有更深沉的敬畏。北国原野,远高繁华激荡的中心,在世纪的末梢舞蹈。略带伤感的节拍流露出舒缓和飘逸。原野上的心灵只渴望飞翔。诗人们以草原、寂寞、候鸟、江水和波涛命名。饮下整夜的黑,一条河流的疼痛和曲折,抵达诗人们的内心并且变得深刻。上升,或下沉,周而复始。从屈原开始的艺术高贵,至少在这里没有失落。岸边簇生的芦苇,细长的苇叶剪碎了天空的深蓝,新月是刚出鞘的银刀。江河,是诗人们的黑美人,在诗歌的怀中静静酣睡。爱和坚守都与山河有关。精神探求者们足踏在哲人向往的自由而新鲜的土地,在北国原野守望着心灵的高地。他们以特有的沉静和从容,义无

9、反顾地追随着河流行走。岸边的村庄,迤逦于自然的河流形态,曾经的风情气韵激荡,拖拽着明明灭灭的故事。离别北国原野的那个早晨,我在江边徘徊。迷蒙的亮光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渐渐点燃了丝丝缕缕柔软的云,投向淡紫色的江面。笼罩在紫丁香般晨曦中的江水,带着无言的欢欣,奔流在静谧中。大江用千里长线,携带着广袤北国的豪放和夏天的纯净,追逐地平线。地平线不断呈露出处处闪耀在灰蓝色远方的诱人的天地。随意而潇洒,风无声地掠过大地,像琴弦低声细语的倾诉。江水应着风的节拍,为无形的风所牵制着驾驭着呼唤着。风,是江河自由的侣伴。这样的静谧让我觉得什么地方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所听不见的一些声音。他凝神屏息,

10、睁大眼睛。有种东西在使他激动,让他马上就要打开自己的胸怀,对着一种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我所看不见的东西。他倾听着七月的黎明的音响,吮吸正在消失的夏夜的气息。沉默使他感到沉重。在这样的早晨不应该沉默,在这样的早晨要唱歌!这冲动不仅仅是来自歌喉,而是一种心的深处发出的东西,一种最能唤起别人同样的激情,最能使人吐露最隐秘的心曲的东西。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我喜欢在这样的早晨眺望原野。独自一人,面对着一片无声的闪亮的流水,一片无声的闪亮的绿色,听着一个想象中动听的声音讲述一个温柔的故事。在水凝滞在宁静的沉思中的地方,一切都像天空一样灿然。朝霞燃烧起来,远处最高的山峰最先射出金色的光芒,一只不知名

11、的鸟像个圖点悬在空中仿佛一颗心脏似的颤动不已。一阵细雨般的、馥郁而温馨的花粉,不知从什么地方袭来,悄悄飘扬。凭这股香味儿可以闻到有无数的花在忽然之间盛开。一切都极其真实,就像朋友陪伴在我身边。我是风,想象着我已经蜕变,像蝴蝶脱掉衣衫,轻盈穿过原野,为漫长的河流吹起绸缎般的涟漪,为所有的人弹起竖琴。不必费心地杜撰任何神话。再没有什么能比一会儿以温情、一会儿以力量、一会儿以安静、一会儿以快乐来触动人的心弦的北方原野更庄严神圣的了。在这个宁静的北方原野上的早晨,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并且许诺,要努力地领会和创造其中的意义。(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2、(3分)A第二段采用设问修辞,并巧妙运用选择问句进行回答。既引起了读者的思考,又含蓄表达了北国原野不只是清新、古老、富饶和遥远的存在。B文章善于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如对朝霞的描写,最后一段的议论,这样写法更灵活,增强了感染力。C“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全文详细地描述了“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和“沉思人性、敬畏生命”这两种声音。D文章最后一段“我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地感到一种依恋”一句,表达了我对北方原野的依恋,北方原野用它的“自然静谧而神圣”给人以心灵的触动。5请赏析文章中画线句子。(5分)6文章强调“那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我自己”,但描述“那个人”时却又采用

13、了第三人称“他”。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霍金被认为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更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自传:私人回忆作为霍金的华人弟子,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吴忠超认为,“霍金的我的简史全球学界都已经期盼很久。作为一本自传,这本书肯定也会像忏悔录我的苦难史一样,传诸后代”。吴忠超向记者说起了霍金写这本自传的起源,那是霍金70岁生日那天,剑桥大学和国际同仁为霍金举办了“宇宙的态”的学术会议。“但是因为霍金的健康状态,医生不允许他亲自出席庆典。所以霍金在生日前预先录制了题为我的简史的视频,并

14、在宴会之前向来宾播放。这就是这部自传的雏形。”在吴忠超看来,我的简史一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因为身体原因,霍金不能正常写字,看书也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甚至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页阅读。”吴忠超感慨说,“但是我的简史是霍金在新技术帮助下完全凭借一己之力写成的书,他写得很慢,所以这本书也很短,但是他却能把自己的生平和研究经历写得很清楚。在书里,霍金浮光掠影般讲述了自己从战后伦敦的男孩成长为国际学术巨星的岁月。用简明、风趣、坦诚的语言让读者了解了过去著作中难得一见的霍金:曾经和同事为特别黑洞存在打赌的开玩笑者;在物理学和宇宙学世界博取立

15、足之地的年轻的丈夫和父亲等等。我的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霍金个人宇宙的窗户,让人们得以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如何书写科学的历史、创造生命的奇迹。他传:充满敬意起初,物理学教授杨建邺对霍金并没有特别的认识,然而,在翻看时间简史之后,杨建邺便被书中的语言、思想所吸引。后来杨建邺看了吴忠超写的中文版序之后对霍金有了大概了解。又先后看了时间简史续编霍金讲演录等资料,对霍金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于2005年完成霍金传一书。2014年杨建邺出版了新作霍金传奇。书中新增了2006年以后霍金经历的一些事情,包括霍金的第三次中国行、与笫二任妻子离婚等内容。写作时间也一直写到2013年3月霍金获得“特殊物理学基础奖”为止。在杨建邺看来,霍金被人们铭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是因为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贡献是在他被禁锢在轮椅上30多年的情况下做出来的,此外他还多次因为疾病命悬一线。人们对具有如此顽强生命力、不懈追求宇宙真理、充满传奇色彩同时又具有非凡幽默性格的他,都不得不从内心发出深深的感叹和由衷的敬意。而我对霍金的敬意就是写一本他的传记。”(摘编自王俊宁霍金自传与“他传”相关链接: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他最喜欢被视为科学家,然后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视为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