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57505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101.4-2003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ZX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设计技术标准)Q/ZX 04.101.42003代替Q/ZX 04.101.4-2001 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2003-08-22 发布 2003-09-15 实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目 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涂料涂覆表示方法13.1涂料涂覆标记组成13.2表示方法14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34.1金属镀覆标记组成34.2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标记组成34.3基体材料表示符号34.4镀覆方法、处理方法表示符号34.5镀覆层名称表示符号44.6镀覆层厚度表示符号44.7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名称表示符号44.8镀覆层特征、处理特征表示符号

2、44.9后处理名称表示符号54.10电镀锌和电镀镉后铬酸盐处理表示符号54.11颜色表示符号64.12独立加工工序名称符号65达克罗涂覆表示方法65.1达克罗涂覆标记组成65.2基体材料表示符号65.3达克罗涂覆代号65.4涂覆等级符号65.5后处理(封闭)符号76前处理和涂料涂覆表示方法77常用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新旧标准一览表7前 言 结构设计规范为系列标准: Q/ZX 04.101.1 结构设计规范文档要求; Q/ZX 04.101.2 结构设计规范颜色要求; Q/ZX 04.101.3 结构设计规范材料标记及推荐材料; Q/ZX 04.101.4 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 Q/ZX

3、 04.101.5 结构设计规范机柜尺寸系列;Q/ZX 04.101.6 结构设计规范塑胶面板结构要求;Q/ZX 04.101.7 结构设计规范包装材料的标注及箱面印刷;Q/ZX 04.101.8 结构设计规范丝印要求;Q/ZX 04.101.9 结构设计规范包装材料要求; Q/ZX 04.101.10结构设计规范喷砂和拉丝要求。本标准是结构设计规范的第4部分,是根据国家标准 GB/T 4054-1983涂料涂覆标记和GB/T 13911-19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本标准由Q/ZX 04.101.4-2001修订而成,修订内容如下:a) 增加目次;b) 引

4、用标准中增加“GB/T979897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c) 3.2.2“注”中增加“对于手机等非公司标准颜色的产品,可采用涂料厂商的牌号进行标注。”;d) 4.2标题中增加“电化学处理”,去掉“化学处理包括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e) 4.5.2中增加关于电镀合金含量的描述,并增加相应示例;f) 4.5.4增加多层镀覆的标注描述,并举例说明;g) 4.7表5后增加“注:对磷化及阳极氧化无特定要求时,允许只标注Ph(磷化磷酸盐处理符号)或A(阳极氧化符号)。”;h) 4.9表7中增加“封闭”及“防变色”内容;i) 4.12表中增加“喷丸内容”;j) 增补“5 达克罗涂覆表示方法”;k) 第

5、6章中将“质企中心工艺部”改为“康讯结构系统部”;l) 第6章中增加例4(有关达克罗内容),并更改相应描述;m) 取消原附录A第3条“电镀锌 钝化”;n) 原附录A第4条“彩虹2级C型”改为“彩虹色铬酸盐钝化”,适用特征中增加“适用于室内可能产生凝露的区域。”;o) 取消原附录A第5条“电镀锌后氧化黑色成黑色”;p) 附录A增加“电镀锌 钝化黑色”内容;q) 原附录A中第1条适用特征中取消“紧固件”及“适合于海上及恶劣气候。”,增加“汇流铜排”及“适用于气氛温和干燥室内环境中。”;r) “电镀镍 黑色”表示方法改为“EpNi10bk”;s) 附录A增加第5条“电镀铜 光亮镍” 、第7条“电镀铜

6、 缎面镍 普通铬”、第11条“电镀光亮锡”;t) 取消原附录A中第8条“电镀银 化学氧化(黑色)”、第10条“电镀铜 光亮镍 普通铬”、第12条“电镀光亮铜 镍 铬” 、第16条“化学处理 钝化”;u) 原附录A中第11条适用特征中增加“锌合金件”;v) 附录A第8、9条适用特征中增加“镀层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w) 附录A中第19条“化学氧化 导电(本色)”改为“化学氧化 导电(银白色)”。在适用特征中增加“防护性能比黄绿色导电氧化(序号13)差。”;x) 附录A中增加达4条关于克罗标注内容;y) 对附录A中序号进行调整。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ZX 04.101.4-2001。本

7、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技术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技术中心技术部、质企中心工艺部。本标准起草人:胡安富。本标准修订部门(第四次修订):康讯结构系统部。本标准修订人(第四次修订):王政。 本标准于1999年5月首次发布,于2000年3月第一次修订,于2000年8月第二次修订,于2001年2月第三次修订,于2003年8月第四次修订。为便于理解,将本标准历次修订记录保留如下:第一次修订:Q/ZX 02.010-2000由Q/ZX 02.003-1999涂料涂覆标记和Q/ZX 02.004-1999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合并而成,并为方便各方使

8、用,在标准中附上常用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一览表。自2000年4月17日起, Q/ZX 02.003-1999涂料涂覆标记和Q/ZX 02.004-1999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废止。本标准修订部门(第一次修订):技术中心技术部、质企中心工艺部。本标准修订人(第一次修订):李冬梅 万东霞。 第二次修订:Q/ZX 04.101.4-2000由Q/ZX 02.010-2000涂料涂覆、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修订而成,修订内容如下:a) 为使用方便,将本标准并入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名称和标准编号做了相应修改;b) 明确涂料涂覆标记中“涂料颜色及型号”要写色板编号,不单独写涂料型号。Q/ZX 0

9、4.101.4-2000自2000年9月1日起代替Q/ZX 02.010-2000。本标准修订部门(第二次修订):技术中心技术部。本标准修订人(第二次修订):刘波。第三次修订:Q/ZX 04.101.4-2001由Q/ZX 04.101.4-2000修订而成,修订内容如下:a) 将3.1中图1的“涂料颜色及型号”改为“颜色及色板编号”;b) 将3.2.2“涂料颜色及型号写色板编号。色板编号见Q/ZX 04.101.2。(注:公司色板对涂料的颜色和型号均已做了规定,所以写了色板编号后就不需要再写涂料颜色或涂料型号。)”改为“颜色及色板编号按 Q/ZX 04.101.2执行。颜色写在前面,色板编号

10、写在后面,且色板编号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具体见本标准第5章的举例。(注:公司色板对涂料的颜色和型号均已做了规定,由于漆的型号是混合漆,不便于标注,因此在写涂覆标记时,就不再写涂料型号了。)”c) 第5章中的举例“浅白灰”改为“浅灰”。原因是“浅白灰”在Q/ZX 04.102.2中改为“浅灰”,镀锌层厚度改为12m。并增加了一个举例内容。d) 在第五章中增加了油漆类型的相关内容。e) 在附录A中增加12条“电镀光亮铜、镍、铬”。f) 在附录A中第16条的“适用特征”中,增加了“焊接零件建议不采用”。g) 在附录A中,增加了铜合金的化学钝化,表达方式见(见附录A中的第14条)。h) 在附录A中,增加

11、了铝及铝合金导电氧化,呈铝本色的表达方式(见附录A中的第19条)。i) 在附录A中,序号3、4、5表示方法中,将其厚度按新国标GB9799-97表1中 分级号标注(并推荐设计使用该级厚度层)。j) 在附录A中,序号23表示方法中,增加了按GB/T1391192的规定,将电化学氧化分为4种表达方法。k) 在附录A中,为排版的需要,将个别序号进行了调整,但内容没变。 Q/ZX 04.101.4-2001自2001年4月27日起代替Q/ZX 04.101.4-2000。本标准修订部门(第三次修订):质企中心工艺部。本标准修订人(第三次修订):万东霞。结构设计规范镀涂表示方法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料

12、涂覆表示方法,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制件表面涂覆表示。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制件上进行电镀、化学镀、化学处理和电化学处理的表示。所有技术文件中的涂料涂覆、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应按本标准规定填写。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面所引用的企业标准,以网上发布的最新标准为有效版本。 GB/T 40541983 涂料涂覆标记GB/T 97971997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沉积层GB/T 97981997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 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Q/ZX 04.101.2 结构设计规范颜色要求3 涂料涂覆表示方法3.10 涂

13、料涂覆标记组成涂料涂覆标记组成如图1所示。涂覆符号颜色及色板编号外观等级使用环境条件图13.20 表示方法3.2.1 涂覆符号用“涂”字汉语拼音字母的第一个字“T”表示。3.2.2 颜色及色板编号按 Q/ZX 04.101.2执行。颜色写在前面,色板编号写在后面,且色板编号要用小括号括起来。具体见本标准第6章的举例。注:公司色板对涂料的颜色和型号均已做了规定,由于涂料的型号是混合型,不便于标注,因此在写涂覆标记时,就不再写涂料型号了。对于手机等非公司标准颜色的产品,可采用涂料厂商的牌号进行标注。3.2.3 外观等级分为四级,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IV表示。外观等级特征如表1所示。表1 等级代号特 征一级I 涂膜表面丰满、光亮(无光、半光涂料除外)、平整、光滑、色泽一致,美观,几何形状修饰精细。基本无机械杂质,无修整痕迹及其他缺陷,美术涂覆还应纹理清晰、分布均匀、特征突出,具有强烈的美术效果。 用于高级精饰要求的制品涂覆。二级II涂膜基本平整光滑。色泽基本一致,几何形状修饰较好,机械杂质较少,无显著的修整痕迹及其它缺陷,无影响防护性能的疵病,美术涂覆还应纹理清晰,分布比较均匀,具有美术特点。用于装饰性要求较高的制品涂覆。三级III涂膜完整,色泽无显著的差异。表面允许有少量细小的机械杂质、修整痕迹及其他缺陷。无影响防护性能的疵病。美术涂覆还应具有美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