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57329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2014版--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版学前教育原理第五章考核点与要求第五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第一节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识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2.领会:(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功能(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3.简单应用:(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原则4.综合应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 名词解释:u 教育是家庭的重要职能之一,即家庭教育。u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即在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长幼之间,同辈之间,一切有目的有意识施

2、加的影响都是家庭教育。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父母教育子女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方面。u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这种狭义的家庭教育,即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的活动。u 这种教育活动发生在家庭生活中,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积极、正面地影响教育儿童,把儿童培养成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富有创造力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选择题 简答题1. 情感性:天然的亲情性和强烈的感染性的特点,家长总是认为自

3、己的孩子是最优秀、最可爱的,父母容易情感用事,过度宠爱自己的孩子。2. 全面性:教育内容丰富、广泛、全面。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开始。儿童的衣、食、住、行和游戏玩耍3. 稳定持久性:家庭教育的过程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4.权威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功能u 家庭是第一教育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一)奠定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从胎儿保健和教育开始的。u 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不但给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环境,父母的爱抚、理解和信任也满足了儿童的精神需要,对儿童身心发展同样起了重要作用。(二)指导儿童基本的生活技能u 衣食住行及人

4、际交往是人生存在社会中的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教导儿童规范的社会行为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类型u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日常活动中通常使用的相对稳定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一) 根据心理学实验结论划分的家庭教养类型u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 鲍姆林德(1927) 1.“权威型”教养方式:这种类型又称为“高要求、高反应”型。这类父母多用理性、民主、耐心的教育方式。2.“专制型”教养方式:这种类型又称为“高要求、低反应”型。“专制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儿童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心理上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灵活性。3.

5、“溺爱型”教养方式:这种类型又称为“低要求、高反应”型。“溺爱型”教养方式会使儿童缺乏创新能力,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发展。4.“忽视型”教养方式:这种类型又称为“低要求、低反应”型。(二) 根据对母子的调查研究划分的结果u 日本学者奥平洋子1.细微的干预型母亲:这类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情绪比较安定,喜欢冥思苦想、反思自己、分析别人等。2.垂直的亲爱型母亲:这类母亲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助长孩子依赖性。3.情动型母亲:这类母亲培养出的孩子喜欢抛头露面,与人交往胆大妄为,不信任别人,合作性较差等。4.水平的亲和型母亲(三)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 论述题1.专制型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严格控制孩子

6、的行为,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厉、粗暴甚至有虐待行为,另一种专制是父母严格限制孩子的自主权,过度保护孩子。2.放任型教养方式:3.民主型教养方式: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 简答题1.家长的素质u 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对家庭教育有积极促进的作用。素质高的家长自身修养一般也较好,这就自然给儿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家长的文化素质低可能会阻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u 家长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是影响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家庭教育实践证明,家长的思想道德是孩子首先品质形成的基础,制约着孩子道德认识的提高。2.家长的教育观念u 家长的教

7、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包括:家长的儿童观、人才观、亲子观和教育观等内容。u 家长的儿童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名词解释 家长的儿童观是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指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儿童具有发展的主动性,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创造条件,适时给予教育和启发。u 家长的人才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名词解释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方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期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期望,影响着家长的教育方式。u 家长

8、的亲子观和教育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名词解释 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子女和自己的关系的基本看法,也可以说是养育动机。“树大自然直”,代表了一些家长的教育观,这种观点的家长认为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作用不大,“只养不教”是放任自流、推卸责任的错误观念。3.家长的结构类型u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和联合家庭等。u 核心家庭:批已婚夫妻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这种类型的家庭人口少,关系简单,比较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u 主干家庭:在一个家庭中有三代以上,而且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妇组成的

9、家庭。u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也就是以往常说的残缺家庭。包括夫妻离异或一方去世,由父亲或母亲与孩子组成的家庭。u 隔代家庭:隔代家庭指祖(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4.家庭物质环境u 家庭物质环境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等,它决定着家庭生活条件、儿童学习的环境及身心健康。u 良好的物质环境有利儿童身心健康,物质条件匮乏不利儿童身心健康,在家庭物质条件达到基本保证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经济上的再增长对儿童的成长并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在经济条件相似的家庭中,家庭文化用品比生活用品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更显著。u 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阻碍儿童的发展,要辩证地看待

10、物质条件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一)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简答题u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国内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马卡连柯的及早教育、以身作则、集体教育、掌握分寸尺度及社会生活联系等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学前儿童的发展包括身心、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和审美等各方面,家庭教育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重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轻身心健康和情感培养。2.严慈相济原则:“严”指严格要求,它和“慈爱”是一致的,是不断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逐步将他们的行为纳入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轨迹。“慈”为慈爱,爱孩子

11、是父母的天性,也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它可以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心理动力。u 家长在慈爱中体现严格,严格中体现慈爱。慈爱与严格是辩证统一体,没有真正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真正的慈爱,二者必须相辅相成。3.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即从事物的下面或者以下面的事例积极引导、说服为主的教育。阻止的最好办法是正面引导。4.一贯一致原则:一贯即连贯性,指家庭教育的内容、要求应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育内容要前后衔接,系统长期地进行。 u 一贯性还指对孩子错误行为出现时的态度要前后 一致,不能随心所欲。u 一致性指父母、老人及家庭其他成员对孩子所提要求要一致。u 一致性还指家庭与幼儿园、社会相互配合

12、、步调一致积极措施,取得幼儿园和社会的支持与合作。5.科学适度原则:科学性主要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科学的育儿观、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健康地成长。u 适度性指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度,必须适合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使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家长的要求,又符合孩子自己的承受能力。适度性还表现在家长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运用的教育方法要适度,奖惩并用,奖惩分明,奖惩适度,以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二)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u 家庭教育方法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及措施。教育方法的选择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u 法国教育家爱尔维修(1715

13、年-1771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 不平凡的人。”u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1130年1200年)“子之教在父之方,方适则子成,不适则毁。”1.榜样示范法: 选择题 简答题u 榜样示范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以及典型人物的优良道德风范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u 榜样示范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示范性,特别适于学前儿童。u 孔子(前551.9.28-前479.4.11.)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u 陆世仪(1611年-1672年

14、) “教子须是一身率先”2.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活动是最能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形式。家长将教育的内容融于游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 通过体验角色学到知识和养成好的品行。游戏时间 游戏空间 游戏材料 意义游戏 角色扮演。3.正面说理法:正面说理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启发、引导和提高儿童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认识,从而使儿童接受家长的教育,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4.赏识激励法:赏识激励法是家长在与孩子活动的过程中,多以肯定、期待的言语鼓励孩子,无论是孩子的生活技能、道德品质还是身体运动能力,只要有点滴进步就表扬、鼓励,让孩子获得被表扬、被信任的成功体验。日本教育家铃木(1

15、898-1998)镇一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会成为英雄”。5.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指在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体验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进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缘由u 对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影响超过教养机构。 家庭教育指导是社会和儿童教养机构根据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困惑和家长自身的需要,向家长提供帮助的过程。(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和对象u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托幼机构、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u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目的:1. 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2. 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3. 指导家长优化教育环境4. 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u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06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和儿童的非亲监护人。大多地区还组织新婚夫妇、孕妇和她们的丈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u 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象主要由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家长、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才和组织者。u 保护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简答题u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