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MSA控制程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57256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MSA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MSA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MSA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MSA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MSA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MSA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MSA控制程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部门编 制审 核批 准日 期日 期日 期编制/修订履历NO.版本日 期变更描述拟制审核批准备注初版发行文件会签及发行说明会签部门会签部门会签部门 电芯事业部-生产部: PACK事业部: 电芯事业部-设备部: 人力资源管理中心: 电芯事业部-工艺部: 财务管理中心: 电芯事业部-研发部: 供应管理中心: 电芯事业部-品质部: 电动汽车系统事业部: 综合管理中心-行政部: 综合管理中心-PMC: 综合管理中心-仓储部:1、 目的 对测量系统正确评定分析,以监视和控制测量系统变差,确保检验测量的质量。2、适用范围 适用于控制计划检测点或客户指定的测量系统的分析。3、 定义3.1 偏倚(Bias)

2、: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基准值,即标准值,是充当测量值的一个一致认可的基准,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例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3.2 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得增量。3.3 线性(Linearity):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3.4 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3.5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由不同的评

3、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3.6 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力为0.02mm。3.7 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力,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3.8 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4、职责4.1 生产:协助、配合测量系统分析的顺利实施;

4、4.2 制造质量(现场品质):协助完成现场各个测量系统的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初步分析和初步结论;协助测量系统的分析和改善;4.3 质量保证(计量):制定MSA计划、跟进MSA分析及结果判定。MSA分析结果有异常时,组织现场生产、品质等相关的部门分析改善。5、流程图5.1、MSA流程图6、作业内容控制要点标准6.1 识别须做MSA的测量系统计量工程师须识别须做MSA的测量系统。依据主要为控制计划;其他重要测试的测量系统(如来料检验的重要指标测量系统);特殊情况下,考虑客户的特殊要求。6.2 MSA计划MSA的时机:1. 对于以前从未使用过的测量系统,投入使用前,计量应建立MSA计划,并安排进行

5、MSA分析; 2. 对于已投入日常使用的测量系统,每年至少进行一次MSA分析;计量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MSA计划,安排进行MSA分析。3. 这些情况发生时(包括但不限于,考虑人、机、料、法、环等的重大变更):测量仪器更换或维修后,测量对象、操作方法、测量环境改变时,客户关注并提出要求时,关键工序和测量设备进行SPC管控时,工序Cpk显著提升时等,计量应对相应的测量系统制定MSA计划,并安排实施。现场品质/生产或检验人员,在上述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反馈至计量跟进。4. 制定MSA计划时,计量应根据测量系统的特性,规定测量系统分析的分析特性、评价人数量,样本量,测量次数,分析频次等。6.3 MSA

6、6.3.1测量系统分析准备6.3.1.1 选择经常使用该仪器的测量者。6.3.1.2 从实际单一流程中不同时间段随机抽取样本,确保样本能代表整个实际过程,将每个样本编号以便于识别。6.3.2 线性和偏倚分析6.3.2.1在预期测量系统的量程范围内,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件或标准部件,如果是标准部件需用更高一级的计量器具对其进行重复10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分析时的参考值。6.3.2.2 由1位操作员以常规方式对每个标准件或标准部件重复测量10次。将测量数据记录在量具线性和偏倚表及报告上。6.3.2.3 打开Minitab软件工作表,共需输入三组数据:部件号、测量数据、参考值,数据模板(部分数据

7、)如右(示例): 6.3.2.4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析:1.按“统计Stat质量工具(Quality Tools)量具研究(Gage Study) 量具线性和偏移研究 (Gage Linearity and Bias Study)”的顺序进入下一级窗口:在本级窗口中按照下列方法填写必要信息:分别在“部件号(Part Numbers)”“参考值(Reference Values)”“测量数据(Measuerment data)”过程变异(Process variation)信息。2. 依次点击“确定(OK)”按钮,即可出现分析结果:量具的线性和偏倚值以及各自占整个变异的百分比;线性偏倚研究图6.

8、3.2.4结果判定准则:1线性回归曲线在置信区间曲线内;2. 偏倚=0的水平线在置信区间曲线内;3. 方程参数P值0.05;4. 每个测量点的偏倚P值0.05,且平均偏倚在置信区间内。6.3.2.5偏倚异常纠正:如果偏倚较大,查找以下可能的原因:标准或基准值误差,校准程序;仪器磨损,主要表现在稳定性分析上,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仪器校准不正确,复查校准方法;操作人员操作仪器不当,复查检验方法;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6.3.2.6线性异常处理:如果测量系统为非线性,查找以下可能原因:在工作范围内上限或下限内仪器没有正确校准;最小或最大值校准量具的误差

9、;磨损的仪器;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6.3.3 稳定性分析6.3.3.1稳定性分析是评价计量特性随时间保持恒定的能力,一般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来评定。由于测量系统可以看成一个过程,因此用于判断过程稳定性的各过程控制图都可用来评价测量系统的稳定性。6. 3.3.2 选定1个标准件或标准部件,其大小应接近实际测量的中值或上限值,每天或每周或每月(依据MSA计划而定)对标准件或标准部件进行35组测量数据的收集,每组数据由5个重复测量值组成。收集数据不少于25组,对于重要测量系统,也可以安排长期监控。6.3.3.3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量具稳定性原始数据表上。6.3.3.4 打开Minitabl软件工作表,输

10、入数据的模板(部分数据)如下:序号 测量1 测量2 测量3 测量4 测量51 XX XX XX XX XX2 XX XX XX XX XX3 XX XX XX XX XX 25 XX XX XX XX XX6. 3.3.5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稳定性分析,按“统计(Stat)控制图(Contral Charts)子组的变量控制图(Variables charts for Subgroups),点击“Xbar R”,在第一空格中选择“子组的观测值位于多列的同一行中”,将“测量1/测量2/测量3/测量4/测量5”填入第二格空格中,点击“确定(OK)”按钮,可出现“Xbar R”控制图。6.3

11、.3.6 判异准则:1、1个点,距离中心线大于3个标准差;2、连续9个点,在中心线同一侧;3、连续6个点,全部递增或全部递减;4、连续14个点,上下交错;5、连续3个点中有2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2个标准差;6、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距离中心线(同侧)大于1个标准差;7、连续15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1个标准差以内;8、连续8个点,距离中心线(任一侧)大于1个标准差。6.3.3.7 根据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对“Xbar-R”控制图进行稳定性判定。6.3.3.8 对于重要测量系统,当安排长期监控时,也可以用EXCEL等软件/工具,以SPC控制的方式,制作实时控制图,以随时观察稳定性分析结果

12、。6.3.3.9 当稳定性出现NG时,应分析导致异常的原因,并改善测量系统。6.3.4 重复性再现性分析方差分析6.3.4.1 一般需要1015个部件(样本),选择的部件需要覆盖整个流程,不要选择连续的部件。6.3. 4.2 一般需要23名操作员,每一操作员对每一部件测量23次。(注:在测量过程中不允许再对仪器或设备进行校准)。6.3.4.3 让每个操作员按照样本编号抽签的随机顺序对所有部件重复测量几遍,测量次数参考如下表:(部件数)(操作员数)每个部件须重复测量次数将测量结果记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6.3.4.4 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Minitab软件量具R&R研究有两种分

13、析方法:研究交叉和研究嵌套,通常情况均用研究交叉分析方法,选择方差分析。测量部件为破坏性实验时,应选择研究嵌套。1. 打开Minitab软件工作表,按要求输入测量数据并说明数据信息,需输入3组数据:部件号、操作员、测量数据。最终得出结果。输入数据的模板(部分数据)如下:部件号操作员测量数据1 A XX1 A XX1 A XX2 A XX2 A XX2 A XX 2. 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析:按“统计Stat质量工具(Quality Tools)量具研究(Gage Study) 量具 R&R 研究(交叉)(Gage R&R Study(crossed)”的顺序进入下一级窗口:在本级窗口中按照下列方法填写必要信息:分别在“部件号(Part Numbers)”“操作员(Operators)”“测量数据(Measuerment data)”3个空白处,填入对应的列(双击左边列出的信息即填入),在分析方法选项中选择方差分析,在“量具信息(Gage info)”按钮里面可以输入所使用的量具的基本信息以及研究的日期等。打开“选项(Opt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