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56999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初二上物理知识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教科版)威远县小河镇中心学校 李伟(编写)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2、实验器材:测时间的工具(秒表、钟、手表);测长度的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测质量的工具(实验室用天平、生活中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测温度的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测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4、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国际制单位:米(m)长度其他单位:千米(Km

2、) 1000 米(m) 10 分米(dm) 10 毫米(mm) 1000 微米(m) 1000 纳米(nm) 10 埃(A)换算关系:1km=10m 1m=10dm=10cm=10mm=10um=10nm时间测量测时间的工具:秒表 国际制单位:秒(S)时间其他单位:小时(h) 60 分(min) 60 秒(s)1000毫秒(ms)1000微秒(us)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ms 1ms=10us5、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使用刻度尺前三观察(观察量程、分度值、0刻度线是否磨损)(2)刻度尺要放正、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3、下一位。(4)正确记录结果(数字和单位)或(准确值、估读值、单位)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7、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更精确的仪器测量(3)选用更科学的方法测量。8、长度测量的其他方法: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9、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0、控制变量法: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11、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是选择仪器的依据。量程太小测不出值还可能损坏仪器;量程太大,分度值一般也大,误差也比较大。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第一节:认识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

4、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2、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带负电)和原子核(带正电)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4、物态形状体积分子间距离分子间力固态一定一定小大液态不一定一定大小气态不一定不一定很大很小5、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类似太阳系)6、分子动理论:(1)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2 ) 分子之间存在有空隙 (3)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补充:(1)扩散: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2)扩散现象主要说明了分

5、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其此还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间距(间隙)。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固体之间,扩散现象之所以能发生。例如:闻到的花香和各种味道 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 (分子运动肉眼是看不见的。)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运动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参照物:事先被选作为标准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即(除被研究物体外)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可以是运动的。为了研究方便一般选取静止的物体或地面为参照物。(如果没有说明参照物时,一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3、物体的运动情况取决于: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情况也不同。相对静止条件: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完全一样

6、。例、地球同步卫星,相对地球它是 ,相对太阳它是 。小鸟在空中飞翔,小鸟是 ,参照物是 。第三节:运动的速度1、生活中如何比较快慢:(1)在相同时间内,看谁跑的路程远,谁跑得快。(2)在相同路程,看谁跑完所用时间短,谁跑的快。2、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1秒)所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 ,变形公式 s=vt , t=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对公式v=的理解:(1)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由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决定。(2)不能说成: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3)正确的说法:当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

7、程成正比;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3、直线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物体在任何时刻或任何位置或路段,速度都是一样的) 注:第几秒内指的是1秒钟(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计算。注:平均速度指的是某一段时间或每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v;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v例: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秒中运动了100米,那么

8、它的速度是 ,它第3秒内的速度是 ,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第四节 能量1、能量:(单位:焦耳 符号J)(1)定于: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2)能量与功的关系: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越多,说明它具有的能力越大,反之它具有的能量越小。能量是反映物体做功本领强弱,能量越多做功本领越强。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mv2/2)理解: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和质量有关。 a.物体的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b.当物体的运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C.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3、

9、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mgh=Gh)(2)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当物体的举得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程度有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4、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包括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三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5、能的

10、各种形式:动能、势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内能、光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 等这些能可以相互转化。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灯: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自由下落的石头(下坡的汽车):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三章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掌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传播没有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V固V液V气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

11、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回声产生的条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或声源离障碍物17米以上。回声的应用:测距离;增强原声。第二节、乐音及三个特征(掌握) 1、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悦耳动听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频率: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单位:赫兹(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响度大小用:分贝(dB)表示响度与发生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反之越弱。响度与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离

12、声源越近,响度越强,反之越弱。响度与声音分散程度有关:声音月分散,响度越弱,反之响度越强。振幅: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3)、音色:又叫音品,音色决定于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等。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例子:(1)弦的粗细和松紧影响:音调 (2)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影响:响度(3)医生用的听诊器作用:减小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4)声音越尖锐说明:音调高,声音越低沉说明:音调越低(5)用不同力将纸片在梳子上划过:影响的是响度 用不同速度将纸片在梳子上划过:影响的是音调例:电视机上装有音量控制旋钮,开大音量的目的是( )A、提高音调 B、增大响度 C、改善音色 D、上述三种都有

13、可能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注:乐音与噪声无绝对界限,乐音也可以变成噪声。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三个环节:消声、隔声、吸声)(1)在声源处减弱(比如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比如安装隔音玻璃、在公路旁修隔音墙、植树等)(3)在人耳处减弱(比如带耳塞)。 5、共鸣的条件:两个物体的频率相同五、声的利用 1、

14、人耳的听觉范围:频率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特点及应用:(1)频率高:超声波雷达(声呐)军事、航天航海(2)穿透能力强:医院B超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3)破碎能力强:超声波碎结石 超声波消毒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主要来源: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原子弹、氢弹等核爆炸。特点: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特强。应用: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 要防止次生的产生危害:,远离次声源。4、次声和超声都属于声音,传播都需要介质。我们还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宝石等不是光源) 2、光传播的路径: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有:影子的形成、影子游戏、月食、日食、小孔成象、日晷仪、激光准直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传播速度也为3X108m/s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第二节: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