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555847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6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5讲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2-,单元导言,考纲考情,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呈现出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以“两弹一星”为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遭到过严重的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3-,单元导言,考纲考情,-4-

2、,单元导言,考纲考情,-5-,单元导言,考纲考情,第35讲 现代科学革命与高新科技,-7-,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1.相对论 (1)背景:经典力学面临新挑战。 (2)标志:20世纪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 (3)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4)意义: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经典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8-,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2.量子论 (1)背景: 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微观世界。 微观的原子范围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 (2)标志:1900年,德国物

3、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发展: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4)意义: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9-,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电脑与网络 (1)电脑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2)发展方向: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生产、办公等领域,走进家庭。 (4)网络特点: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 信息量大,信息传播与交流

4、快捷。 具有开放性,实现资源共享。 (5)社会影响: 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推动“新经济”的诞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发展。 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10-,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2.生物工程技术 (1)条件: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技术的进步。 (2)形成:20世纪70年代正式形成并应用于实际。 (3)核心遗传工程: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21世纪,完成人类基因组框架图和对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分析。 1997年,人类第一次进行克隆成功。 3.航天技术 (1)苏联: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

5、1年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 (2)美国:1969年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月;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11-,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1.易误辨析: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 (1)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典力学不仅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而且为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是近代科技的终结者和现代科技的开创者,他的相对论引发了物理学革命及科学思维革命,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揭示了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 (3)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

6、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物理学的发展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研究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12-,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2.概念阐释: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气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13-,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3.归纳总结:互联网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网络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2)积极影响:知识经济的

7、产生和发展。知识经济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相当大的部分;使知识产权的保护得到空前重视;对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8、14-,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3)消极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也日益加剧,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有些人尤其是青少年沉溺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会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15-,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史料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学成才者。 卡梅伦世界经济史 史料二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

9、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6-,史料三 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史料四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大为增强 胡才珍精粹世界史: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历史进程,论从史出: (1)根据史料一,分析“蒸汽时代”的发明主要源自什么。 (2)根据史料二,分析

10、“电气时代”的发明主要源自什么。 (3)史料三中的“互联网”是在何时出现的科技现象?从“人文史观”的角度说一说其影响。 (4)根据史料四,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7-,答案,-18-,拓展升华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垄断,部分地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能力。 (2)消极影响: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加快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造成

11、了资源的浪费和枯竭。,-19-,考向日心说、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例题】 (2011课标全国,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成就,考点具体指向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共性所在,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对比分析、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近现代科学技术对当时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而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认识。,-20-

12、,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共同之处”。 审设问,找关联:哥白尼和牛顿及爱因斯坦是近现代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们都对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辨选项,定答案: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的经典力学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为其共同的影响。 答案:B,对点训练 (2011江苏单科,20)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13、。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1-,答案,解析,-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系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

14、生。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都储存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基因。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了构成DNA的64个遗传密码,各种生物的密码通用,只是构成数量不同。,-23-,如果将DNA分离出来,并把它组合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上去,就可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获得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生物品种。197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科恩和博耶成功地进行了DNA重组技术的试验,他们将重组的DNA引入快速繁殖的大肠杆菌中,从而生产出具有某种特性的生物制品。接着,应用这种技术生产出胰岛素、生长激素和干扰素。这说明生物技术已发展到实际应用阶段。科学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

15、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24-,阅读提示 本段材料科学详细地阐述了生物工程技术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并对生物工程技术为现实社会的服务做了系统的说明,充分肯定了生物工程技术的积极作用。材料大胆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1.(2015河南商丘模拟)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解释他的新的科学成果时,曾开玩笑说:“万有引力可无法对坠入爱河的人负责。”他的成果可能是( ) A.经典力学体系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25-,1,2,3,4,5,6,答案,解析,2.(2015山西四校联考)“这一发现成为2

16、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26-,1,2,3,4,5,6,答案,解析,3.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27-,1,2,3,4,5,6,答案,解析,4.(2015山东菏泽一模)音乐家梅纽因说:“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