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54615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精练: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1949年1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毛泽东出访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苏联B.朝鲜C.越南D.英国答案A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A.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C.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答案C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另起炉灶”B.

2、“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答案C4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反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场合是()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答案B52014年5月4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非洲四国。中国向来重视中非传统友谊,重视同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非洲国家第一次较为全面了解新中国是通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C.日内瓦会议D.万隆会议答案D6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答案C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

4、金山联合国成立大会D.第26届联大答案B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概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

5、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各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促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项举措有助于()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华人民

6、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冲破这种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正式建交,故C项正确。答案C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答案C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A.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D.与苏联等国家建交解析日内瓦

7、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且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故A项符合题意;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C项错误;与苏联建交是在1949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4“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B.支持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解析

8、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反映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用。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则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材料二周恩来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三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

9、至今天依然适用。”(1)与材料一中告各友邦书相比,新中国对不平等条约持怎样的态度?原因何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3)结合材料三,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态度:“另起炉灶”,对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律不承认。原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当时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独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特点:包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3)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