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543216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第三十中学高一 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 史 试 题 卷考试范围:必修二专题14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2、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

2、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3、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A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4、 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4、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

3、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B自耕农经济盛行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是临时工人 职业是世袭的A B C D6、“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B政府的大力推广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7、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

4、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8、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9、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

5、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10、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11、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

6、本原因是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12、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13、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

7、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14、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15、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

8、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16、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表2类别成都(%)北京(%)衣食住行6823书籍教育2332娱乐享受945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部平衡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17、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

9、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8、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图4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19、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0、右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

10、,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22、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2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

11、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24、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C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从经济学的

12、角度来看,宋代,成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转折点,市镇开始发生明显的分化。有一类市镇,其功能与往时不同。小农户无法自给自足,必须将手中剩余的家产品卖掉,换取所需的日用品,于是农村夜市应运而生。这类市镇我们可能称之谓传统式市镇。宋以后另有一类市镇出现。因为人口过剩,农户无法靠农业生产维生,不得不以副助农。这些农户要出售他们的副业产品,要换取的是粮食,市场商品的流向完全颠倒过来。 【美】赵冈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两类市镇的异同并分析宋代市镇分化的原因。(10分)(2)材料二:60年来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表: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百分比()世界平均百分比(

13、)1950年5519661691122881960年66207130731973391980年98705191401943822000年129533466303614262008年13280060667457470(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近60年来人口城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城镇人迅速增长的经济原因。(10分)26、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身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16分) 材料一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 技术门类西方发明上海重庆铁路1825年1876年1934年电话1876年Z1882年1912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6年汽车1883年1901年1928年无线电1896年1909年1928年(1)根据材料一,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