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533594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常 见 的 酸 和 碱 安阳县二中附中 董小妮 2014.5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对本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及练习反馈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酸碱指示剂的基础上对酸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另外,中招考试中也有着十分

2、重要的地位,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考查贯穿整张试卷的始终,特别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一直受到出卷老师的宠爱。(浓硫酸的稀释,近七年考了六次,浓硫酸的吸水性近七年考了五次)。 鉴于我对教材的分析,确立了如下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掌握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方法及使用酸时的安全注意事项。B、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记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常见

3、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下面我就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一下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酸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有醋酸;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稀硫酸和稀盐酸与镁、锌、铁等金属反应的异同。同时,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探知欲强,便于实验教学。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结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

4、学资源,让稀释浓硫酸错误操作直接导致的后果直观的呈现。有了教学方法,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根据掌握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特色。四、说学法指导1、复习巩固法: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酸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等,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学习酸的前两个化学性质。2、实验探究法:浓硫酸的稀释以及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3、总结归纳法:学生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及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殊性质。五、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听说

5、过“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吗?现在感觉怎么样?嘴里酸溜溜的,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酸的相关知识。设计意图:从我们的优势学科入手,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验演示,探求新知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演示实验【10-2】展示盐酸和硫酸,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提醒闻气味的方法)。比较同体积盐酸和硫酸的质量。直接记录观察到的现象: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小组分析打开瓶盖后现象的不同,得出盐酸具有挥发性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 演示实验【10-3】,让学生边看边记录实验现象试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把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小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6、,归纳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过渡:我们实验中和生活中经常用的是稀硫酸,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浓硫酸的稀释演示实验【10-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归纳: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简称:水中倒硫酸,不断来搅拌)设疑:如果倒反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多媒体展示稀释浓硫酸的错误操作,观察实验效果。小组讨论解释出现这种后果的原因: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小,水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近年的中招试题中出过原题,建议学生背会)进一步设疑:如果

7、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或衣服上,该怎么办?能不能立刻拿水冲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设计意图:由于浓盐酸、浓硫酸都比较危险,所以我采用了演示实验。虽然是演示实验但是实验效果直观鲜明,还是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更危险,只能借助于多媒体呈现。3、复习巩固,自主学习 酸的前两个化学性质:酸与指示剂的作用,与活泼金属反应采用复习巩固自主学习的模式。设计意图:因为都是刚学习的重点,所以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自己填写表格。4、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中有的由于没

8、能掌握好酸的用量,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有的组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但是有的组观察到开始时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小组讨论分析原因:为什么会出现多种实验现象,找出原因。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总结: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设疑:除锈时能否将金属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描述所发生的现象并能小组交流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了解酸在实

9、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5、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阅读教材,归纳酸的用途。六、课堂小结回忆我们都学习了酸的哪些共同的性质?学生总结:盐酸、硫酸都是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遇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H以前的金属反应,越靠前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酸能与一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除锈。七、课堂板书常见的酸和碱-酸一、 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浓盐酸 挥发性浓硫酸 吸水性浓硫酸的稀释:水中倒硫酸,不断来搅拌二、 酸的化学

10、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与活泼金属反应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6HCl= 2FeCl3+3H2O三、酸的用途八、练习反馈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 导学评价单一、问题生成评价 教学目标: 1、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并能熟练书写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及使用酸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一、复习巩固1、酸碱指示剂的定义: 2、酸碱指示剂包括 和 。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 ,遇到碱溶液变 。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变 ,遇到碱溶液变 。二、常见的酸1、几种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 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 特性 备注:(1)、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也叫吸水

11、性、脱水性)如:实验10-3实验现象用玻璃棒蘸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硫酸滴到一小块布上(2)、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为什么不能倒反? 2、酸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2)与金属反应(第八单元已学过)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镁锌铁讨论:、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需满足什么条件 、以上反应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化学方程式现象铁锈+盐酸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硫酸氧化铜+硫酸3、酸的用途用途盐酸硫酸二、问题解决评价(课堂反馈)1、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 ,遇到碱溶液变 。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变

12、 ,遇到碱溶液变 。2、盐酸、硫酸、碳酸、醋酸等酸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酸,你能指认它们吗?请把他们的化学式分别填写在下列空格里:汽水中含有的酸是 胃液中帮助消化蛋白质的胃酸,其主要成分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酸为 食醋里含有的酸是 用于汽车电瓶里的酸是 。 3、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会根据实际需要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注入 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倒进 中。三、问题拓展评价(课后作业)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2、现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两瓶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水分未蒸发),则两溶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A. 质量都变小 B. 体积都变小C.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大3、把一颗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现象是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有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