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32891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查问卷(教师用) 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教师) 一调查目的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相互协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学习的活动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行之有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还存在一些困惑,为了全面落实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学年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及“1+1师徒帮扶”的开展情况正因为如此,本课题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

2、。目的在于通过调查,寻找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研讨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目的。为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我校在教学岗位的58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58份,下面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1您的教龄A1-3年(22.4%) B4-6年(27.6%) C7-15年(36.2%) D15以上(13.8%)2您的学历A高中或中师(32.8%) B大专(20.7%) C本科(44.8%) D本科以上(1.7%)3您的教育观念、教

3、育思想属于( )A新课程改革思想(24.1%) B充满智慧和激情(29.3%) C传统教育观念(41.4%) D思想贫乏缺乏激情(5.2%)4您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是A教师培训(25.9%) B教研活动(12.1%) C学校课改要求(43.1%) D网络或杂志(19.0%)5您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模式教学吗?A经常用(13.8%) B选择用(55.2%) C很少用(25.9%) D不用(5.2%)6如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您的担忧是什么?A浪费课堂时间(41.4%) B不便于管理(29.3%)C评价麻烦(20.7%) D其他(8.6%)7阻碍新课程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4、 A缺乏新课程理念(25.9%) B基本功不扎实或教材不熟(15.5%) C担心成绩下滑(48.3%) D不愿主动实践(10.3%)8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是A新课改教学的促使(44.8%) B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9.0%)C合作学习较传统教学的优势(27.6%) D其他(8.6%)9您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的适合程度怎样? A所有内容适合(6.9%) B大多数内容适合(60.3%) C少部分内容适合(32.8%)10你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开展讨论吗?一般每节课讨论多长时间?A 经常;5分钟以上(37.9%) B 经常;24分钟(39.7%) C偶尔;一两分钟(17.2%) D

5、不讨论,没时间(5.2%)11您认为对小组合作学习影响较大的是A教师对小组合作的认识(25.9%) B学生的素质和能力(29.3%) C教学环境和课改氛围(25.9%) D学科特点(19.0%)1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如何? A有很大提高(15.5%) B没有提高(8.6%) C不清楚(22.4%) D有一定提高(53.4%)13您在哪种情况下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A遇到难题(20.7%) B教学内容适合合作学习(48.3%)C课堂学习氛围浓厚(24.1%) D任何情况(6.9%) 14您通常如何评价小组成员A小组成员同奖同罚(36.2%) B小组中表现突出的成员得高分

6、(10.3%)C小组长获得最高分(5.2%) D根据小组整体参与情况综合评价(48.3%)15课堂您最常用的评价方式A学生互评(24.1%) B小组评价(22.4%) C师生共评(39.7%) D自我评价(13.8%)16对于新课改实践活动你自己出现的不尽人意的现象或不足,你的态度是?A个人积极独立思考解决(6.9%) B询问同事交流解决(36.2%)C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讨论解决(53.4%) D无所谓(3.4%)三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在教师层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我校一线教师58人,我校地处豫西南偏僻山区,近几年国家加大农村特岗计划,大批优秀大学生走上教学岗位,新进教师的

7、补充虽然缓解了农村中学的师资窘迫,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虽然也带来先进的社会理念,但是业务上有待提高,再加上部分优秀教师的回城,进一步延缓农村教学课改推进的进度。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明确学生参加合作要分工,但是实际操作又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合作起来。3教师课堂设置主线,生硬引导学生紧跟教师思路,学生主体地位不能明显显现。教师按照自己的课堂设计,学生的小组合作也被提前安排,出现问题浅显不用合作的环节学生被合作,时间重复浪费在没有讨论合作价值的基本问题上。对于课堂生成性问题,考查学生发散思维难度系数较大的问题,在小组内思而不解或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合作。教学内容不加筛选甄别,随意安排小

8、组合作的时间和内容就发挥不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反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课堂教学紧扣固定模式,忽略学生的认知程度,不能关注全体学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缺少深入的研究学情,容易被学习能力优异的学生展现所形成的“课堂效果”所蒙蔽,实际上忽略了一部分学生:一是基础知识薄弱的成员,这些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好的学习方法,缺少自己总结学习方法的能力,造成成绩处于下游知识体系断层,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二是性格内向的成员,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在自己心中默默的思考,不善于和组员交流,喜欢自己单打独斗。三是性情懒惰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思考,学习等靠意识严重,习惯接受教师和组员

9、的学习成果。四是对学习兴趣索然型,这类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大玩心重,更多的时间放在感兴趣的玩乐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处于弱势的这些学生往往“隐藏”在课堂中,容易被热烈的课堂气氛所掩盖,从而被教师忽略或遗忘,他们感觉不到收获知识的乐趣,不容易受到别人的赞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5.教师对合作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了解的不够深入。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需要提前备好课,使课堂形成以一条主线,小组合作教学问题需要学生组内解决,故而有的教师觉得这是给教师“减负”,提前备课只需备好问题,在课堂上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可以了,实际上以成年人的思路预设的问题,有的学生可能解

10、决不了,最终学生把时间浪费掉也没能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错误的理解了小组学习的概念,彻底“解放自己”充当了“监工”;有时候教师面对熙熙攘攘的课堂讨论,教师没有深入小组根本没有了解小组在讨论什么,使小组自由发挥,没有起到教师应有的指导作用。最终造成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生间的辩论会,课堂呈现出混乱。教师没有尽到组织协调,关注学情,参与过程,试势引导,方法指引,课堂调控的作用,这是角色的转换不到位。6.课堂缺乏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课堂气氛沉闷不够活跃。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肯定,对学生个体和整个小组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评价中有的肯定的少,有的评价片面,有的评价随意。常见的

11、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把过多的赞誉集中给了优等生,缺少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二是重结果轻过程,考虑对解决问题小组的评价,没有对也经过努力但没有最终解决问题小组的评价。三是教师对主体简单评价,没有组员对主体的评价或者主体自我评价。忽视有效的评价或评价方式单一,就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调查问题原因分析对教师层面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归纳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1.教师依靠经验,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信心。传统的课堂,教师通过经年的积累,轻松的掌握知识体系,依靠经验备好一节课轻而易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备好知识,更多的是备好学生,备好各种生成性问题。在实施小组活动时,学生首先要自主学习思考,

12、需要储备更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组内交流形成共识在课堂上展示。况且展示的成果还不一定全面,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要考虑时间是否够用,课堂任务能否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每组的快慢,有可能交流过程中绕出目标知识点,目标知识点美完成,又需要讨论各种事先备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认为重要知识点重复多次,学生尚且没有很好掌握,让小组讨论结果可能更糟。2.教师分组随意,没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知识的设计,忽略学情的分析,课堂教学时采用随机,班内位置按片划分小组,没有过多考虑小组内各成员间的学习层次,能力差异,各小组之间差别太大,忽略分组的关键性。因此,小组

1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强弱之分,组际不均衡,直接影响小组合作模式所能呈现的课堂效果。3.教师主观随意,合作内容不加甄别。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特别是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显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烘托出学生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按设定的课堂设计程式。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抛到课堂上。结果随意的减少课堂容量,降低知识难度,本该适合小组合作拔高知识的环节没有得到落实。 4.教师角色没有转变,不能正确把握主导地位现在的教师应该都是在传统教授模式下接受的教育,学生时代没有接触过现行的合作学习,走上岗位后很难有机会走出去接受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教师接触小组合作学习

14、也往往停留在上级的文件传达,网络上支离的阅读和课堂观摩的自我移植。受自身学习经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客观原因造成断章取义的学习都造成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模式时缺少相对应的课堂组织,不太容易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5.教师评价单一,缺少全面评价和整体评价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还是停留在优等生的评价上,或对学困生评价,注意到了对个体的评价,没有考虑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整体,忽视了学习成果是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的共识,容易造成小组成员的自我突出思想。五关于调查分析的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

15、性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因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来看,我校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的运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转变。在实际操作中,成绩和问题并存。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是引导者和实际操作者。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效益,形成一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形成自主学习模式,有效的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个体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将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