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53214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班教育活动案例及分析:停车小提示一、 本案例描述:片段一:逸逸今天做书报亭的送报员。他东送送,西逛逛,一会停进了科技馆的大讲坛,一会停在避风塘桌子的边上。这会,他把车停进了避风塘的厨房,惹来了厨师的不满,并向我“求救”“老师,逸逸把车子乱停,还开到我们厨房里来。”老师问:“为什么不能停在厨房?”厨师1:“厨房里有很多吃的,别人是不能进来的。”厨师2:“对的,这样会很不卫生。”逸逸显得有些无奈:“那我停在哪里啊?”厨师:“反正不能停在厨房里。”于是,教师组织了讨论,大家都觉得车子乱停乱放是不合适的。在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中,教师问:“车子应该停在哪里?教室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孩子们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2、幼儿1:停在人少的地方。不然别人要碰到的。幼儿2:车子应该停在停车场里,地方要大一点,不能太小。幼儿3:避风塘的后面,那里地方大。片段二:通过讨论,大家把停车场的位置落实下来。之后的几天小车都被停进了大家说好的“停车场里。”这天明明做送报员,他把自己的小车停到了避风塘的桌子边开始做起了客人。文文走来对明明说,“这里不可以停车,请你把车停到后面去。”明明说:“停在哪里啊?”文文:“就是靠门的地方,我们上次不是说好的嘛。”于是明明把车停到了大家说的地方。可是不久,教室里又听到了关于小车埋怨声。原来是元元在给明明提意见,“不能停进来。停到外面去。你违章停车了。要罚款!”游戏结束后,大家都对明明今天的

3、表现感到不满意:“为什么他总是乱停车,我们不是说过了嘛 。”明明委屈的说:“我不知道车子停到哪里。”迈克打抱不平:“他那天没来呀。”原来如此,于是教师问:能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们这里是停车场?就算没有来的小朋友也能知道我们制定的规则。第二天,孩子们制作了一张停车位的标志贴在了避风塘的后面。在之后的游戏中,大家还发现只有停车标记是不够的,没开店的时候,能不能停车?可以停多长时间呢?到底停车要不要付钱,需要付多少钱。慢慢的,避风塘里有了一张“停车小提示”的规则表。二、案例分析:规则对幼儿来说就是日常行为规范,规则的建立有益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应具有规则,游戏的有序性依靠游戏的规则来

4、实现。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教师引导幼儿制定规则是自主游戏的关键。1、自主制定规则,有利于幼儿明确规则。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规则的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制定规则时,具体规则要求能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幼儿生活经验,尊重幼儿自主意愿。(1)集体制定,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需要。幼儿自定规则,不但有利于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并有助于孩子遵守与执行。教师要让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如:案例中老师问“为什么不能停在厨房?” “车子应该停在

5、哪里?教室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然后,对活动制定规则,并通过全班讨论、教师整理再逐条念给幼儿表示确立,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使规则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需要,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自我教育,由他律变成自律。(2)现场讨论,使规则更符合幼儿的需要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制定游戏规则时,没有强行要求,而是做孩子的朋友,在与孩子的讨论中制定活动的规则。2、自主表征规则,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案例中,教师运用图示的方式将规则落实在游戏中,图示可

6、以有效的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有利于幼儿在生活中自觉地领悟和接受活动的规则。从幼儿的学习方式来看,幼儿对视觉形象的学习和接受非常敏感,有利与幼儿顺利地接受规则信息,进而有效地进行活动。同时,幼儿对规则用图文的形式进行体现时,又对规则进行了一次学习。如:在停车的位置,让幼儿表征不能抽烟,不能超时等标记,幼儿非常乐于接受。不但使幼儿体会到主人翁的感受,执行时主动性自觉提高,维护规则时有章可循,十分直观和方便。总之,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把所有权利都交给幼儿,让幼儿随心所欲的去干他们想干的一切事情,一个人的自主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也能够成功的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不能将自主与规则的培养割裂开来,而应同步进行。离开了游戏的规则,自主游戏就是自我中心;离开了自主游戏,游戏规则就是幼儿身上的枷锁。自我中心是在规则约束下一步步被克服的,而自主性是在主动遵守规则中逐步形成的。游戏中的自主性必须建立在一定规则约束之下,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自主与规则的培养是同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