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53002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40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6页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6页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6页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6页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集课件(4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1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1.1 组织的定义和特点 1.1.2 行为的相关概念 1.1.3 组织行为学定义与特点 1.1.4 组织行为学的内容,2,1.1.1 组织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 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巴纳德),2、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 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3,1.1.1 组织的定义与特点,3、组织的作用: 一加一大于二 4、组织的一个关键条件 对成员的行为控制,无坚不摧的组织,乌合之众,控制,思考: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4,1、行为:生命体由内在心理支配和外在目标驱使而形成的行

2、动和作为。 外显行为:打架、看书、梦呓 内隐行为:思考、记忆 行为科学:研究与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 2、组织行为:组织的内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组织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动和作为。,1.1.2 行为的相关概念,5,1.1.3 组织行为学定义与特点,定义:依据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的运用有关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的知识,系统的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上行为表现及其规律,以提高管理者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有效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组织既定绩效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基础。 微观而理论,6,1.1

3、.3 组织行为学特点,(1)实证性: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进行论证,保证其论证结果的可靠性,不是靠经验、直觉,臆断得出的结论。 (2)多元学科性(跨学科性) (3)文化相关性 (4)层次性 (5)情意性,7,2、组织行为研究的基本变量,1 个体水平变量 2 群体水平变量 3. 组织水平变量,生产率 2. 流动率 缺勤率 4. 工作满意度,1.1.4 组织行为学的内容,F(X) = Y,8,1.2 为什么要学他,1、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人文技能; 2、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3、认识组织潜层的问题; 4、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提高绩效),高 中低,技术,人文,概念,9,管理者的工作和

4、角色,管理的 功能观,管理的 角色观,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领导者 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 传播者 发言人,技能观,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决策者 创业者 混乱处理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10,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组织绩效(Y)aX1+bX2+cX3+dX4+eX5+fX6+NXn,个体行为,领导行为,沟通方法,激励,群体因素,技术,组织战略,绩效考核方法,11,1.4.1 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必然性: “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不良后果劳资关系紧张与冲突,是组织行为学产生背景之一。 一、泰勒制: 二、福特制:,可能性: 20世纪初期,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发展

5、,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 一、工业心理学,12,一、泰勒制“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 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13,“科学管理”的内容和思想,1、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工人、掌握标准化操作方法。 2、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3、工作标准化; (例外原则、刻痕效应、炉火效应) 4、制定定额,实施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职能式的组织结构;(科室的建立),科学(系统化的知识)代替经验 协调一致代替不一致; 合作代替混乱的个人主义; 为最大的产出量而劳动,而不是限制产出量; 培养工人,使劳资双方能获得最大的成就(“心理革命”)。,14,其他“科学

6、管理”大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 莉莲吉尔布雷斯:“管理学第一夫人” 享利甘特:甘特图(计划图表) 亨利福特:汽车大王,1914年福特建立了一个人事研究室,流水线。,15,1.4.2 梅奥及霍桑实验-确立和形成阶段,二 霍桑实验 (20世纪20年代),一 埃尔顿梅奥,三 “人群关系”理论,16,二、霍桑实验,“四实验” 1、照明实验 2、福利实验 3、群体实验 4、谈话实验,“二阶段” 第一阶段: 1924.11-1927.4 第二阶段: 1927年-1932年,17,1、照明实验,目的:研究照明条件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假设:改善照明条件会使产量提高。 分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7、。 结果:两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 困惑:照明条件对生产效率几乎没什么影响。 调整:降低照明条件,结果产量并没下降。 结论:照明强度与生产效率无因果关系。,18,2、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目的:确定改善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其他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假设:改善福利条件、缩短工作时间会使产量提高。 分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 措施:采取缩短工时、增长休息、免费茶点 结果:两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 困惑: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几乎没什么影响。 调整:取消福利,结果产量并没下降。 结论:福利条件变化与生产效率无因果关系。,19,假设:个人计件工资制会促进产量提高。 过程:选择14名男工在单独房间从事绕线、焊

8、接和检验工作。该小组一向以集体产量计算工资。据分析,该小组完全有能力超过其目前的实际产量。这样,实行严格的个人计件工资制,该组就会更加努力工作,以获得更多报酬。 结果:经几个月的观察,该组产量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每个组员的平均日产量都差不多。 研究:分析发现二点限制个人突破生产记录: 组内成员存在一种默契;组内成员还有一种担忧。 结论:工人为了维护组内成员的共同利益,可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并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3、群体实验,20,涉及全厂有关士气问题的调查研究谈话实验。 两年多时间对两万名职工访问交谈,以了解工人对工作和工作环境,对监工和公司当局的意见和看法,并研究工人们的这些意见

9、和看法如何影响生产效率。 开始按照访问提纲(直接问题)进行调查,工人不愿回答;后改用非直接问题,让受访者自行选择话题,工人们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无所不谈,发泄了心中的郁闷,感到十分高兴。 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4、谈话实验,21,3.1 人格理论,引子 3.1.1 精神动力学 3.1.2 特质理论 3.1.3 行为主义 3.1.4 人本主义理论 3.1.5人格的分类,22,引子:人格,人格(个性):指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的表现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包括:一个人怎么影响他人,怎么对待自己,及他的可被认识的、内在的、外在的品质全貌。 人格代表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的意识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

10、为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动机、信念、理想等),也体现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23,主要内容,1、意识、无意识 2、稽查作用 3、人格结构 (见右图),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无意识水平,本我,自我,超 我,24,固着:指那些童年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是一种由于挫折或过度放纵而形成的心理疙瘩 4、人格的发展 (1)口唇期 01岁 (2)肛门期 13岁 (3)生殖器期 36岁 (4)潜伏期 6青春期 (5)生殖期,25,人的心理结构(考),人的“本能”,原始的动力;制造需要 “快乐原则”,采取行动, “现实原则”;,表现为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社会理想(良心、道德、

11、信仰,价值观),外在的力量的内化(惩罚、奖励),26,自我需要:基于个人取向,自我需要的动力系统,一切行为都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自我实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为维护“自我利益”; 超我需要:基于“超个人取向”或“超越自我”,完全社会化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下,人是以社会为中心的。行为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价值。,人的行为两大动力系统,27,“超我”过大:唯上意识,群体依赖心理,爱面子; “自我”过小:自主意识,独立意识,个性等不足; “本我”受压抑:自我从现实出发,表现虚伪,不直爽。 现代人正好相反,传统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传统文化的影响),28,3.1.2 特质理论(阿尔伯特),1、特质:指一个人

12、在大多数情景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品质。 2、特质分类: 共同特质(同一文化背景下):个人特质 枢纽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张三:男,22岁 枢纽特质:无 核心特质:占有欲强、自主性强、爱好艺术、引人注目,自我中心、轻信; 次要特质:喜欢色彩鲜艳的衣服、喜欢独自工作,主张政治自由、上班爱迟到,29,1、外倾性,孤独、不合群 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安静 健谈 被动 主动 缄默 热情,2、宜人性,多疑 信任 刻薄 宽容 无情 心软 易怒 好脾气,大五模型(西方),30,3、责任心,马虎 认真 懒惰 勤奋 杂乱无章 井井有条 不守时 守时,冷静 自寻烦恼 不温不火 神经质 自在 害羞 感情淡漠 感

13、情用事,4、情绪稳定性,刻板 富于想象 创造性差 强 遵守习俗 标新立异 缺乏好奇心 有,5、开放性,31,中国人的大五模型,1、能力:精明、机智、智慧 2、志趣水平:淡泊名利 注重名利 3、外向内向:热情、合群、自信、积极、情趣 4、道德水平:对善恶的判断标准(随和,大度,文雅) 5、情绪稳定性:,32,精明干练 愚钝懦弱 勤剑恒毅 懒散放纵 淡泊诚信 功利虚荣 温顺随和 暴躁倔强 外向活跃 内向沉静 善良仁慈 狡诈卑鄙 豪迈粗犷 计较自私,33,3.1.3 行为主义理论,人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是习得的,人格也不例外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过

14、程中形成的。 强化是学习的钥匙(指增加一个反应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任何事件),34,3.1.5 人性(人格)的分类,可分为A型人格与B型人格。 A型人格表现为: 节奏快、争强好胜、追求同时做好和处理多件事物、无法处理休闲时光、着眼于数字与数量 反之则为B型人格。,一、按人的工作特点与感情特征分:,35,二、 按人的认知风格分:,A 感觉 感情型 表现为凭感觉办事,讲究实际,重视人与人之间感情因素。 B 直觉 感情型 思考问题更多地带有理性色彩,富有想象力,希望别出心裁,重视感情因素。 C 感觉 思考型 讲究实际,重视细节,习惯逻辑推理,循规蹈矩,喜欢与数字打交道。 D 直觉 思考型 重视抽象,习惯

15、于不带 有感情色彩的理性思维,喜欢在不涉及人际关系的部门工作。,36,三、按管理性人格分类:,工匠型:属于技术专家型,工作细致入微,对人际关系不敏感。 丛林斗士型:又分为狮型斗士和狐型斗士。前者有强烈的领袖欲望和权力需求,有魄力,敢担风险,精力充沛。后者魄力不足,但善于平衡人际关系和运用各种技术。 企业人型:忠实可靠,兢兢业业,但魄力不足,循规蹈矩,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革新性。 赛车手型: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优胜者与明星人物,有进取心,但不醉心于势力范围和主宰 地位。,37,一、气质概念,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的外部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心理学中气质的概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气质

16、”概念,类似于平时常说的一个人的“脾气”、“秉性”。 在理解气质概念时,应注意把握这样两点:,38,它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不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心理原因,因而不是个性的内部动力因素,它不决定一个人是否活动,也不决定他的活动的具体方向。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是显露在外的动力特点,如速度(知觉速度快慢、情绪反应快慢、动作反应快慢等)、强度(情绪强弱、意志紧张度等)、稳定性(注意持续的长短、情绪的起伏变化等)、指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自身内部)等方面的特点。 它是个性心理特性中受人体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一部分。,39,1、气质的体液说,最著名气质学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 人体有四种液体: 血液(相当于火根)产生心脏; 粘液(相当于水根)产生脑; 黄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