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530014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经、金针赋、针灸大成针法(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金针赋论针法,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 徐氏于洪武庚辰年(1400年)开始学习针法,受业于倪孟仲(洞玄先生)和彭九思(东隐先生)。 经过两位老师的指导,以及他本人的钻研,对针灸学有了较深的造诣。 至永乐己丑年(1409年),徐氏退寓西河,自称泉石先生。 正统己未年(1439年)春末,他因病休养,乃将当时流传的针法书籍“删繁撮简”,写成了这篇金针赋,刊载于针灸大全中。,(一)下针十四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手指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 “爪而切之,下针之法; 摇而退之,出针之

2、法; 动而进之,催针之法; 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搓则去病;弹则补虚; 肚腹盘旋,扪为穴闭; 重沉豆许曰按,轻浮豆许曰提; 一十四法,针要所备。” 这里将捻归并入“搓”,另加“提”,以与“按”对举。,飞经走气四法,“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至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飞经走气四法,首载于金针赋:“若夫过关过节催运气,以飞经走气,其法有四。”具有行气和补泻作用。 “龙虎龟凤”,均属“通经接气之法”。 “若关

3、节阻涩,气不过者”,可起“过关过节催运气”的作用。 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之证,或用于在关节附近针刺而不得气者,作为通经接气的催气手法,以促使针感通经过关而达病所。,青龙摆尾,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然后将针柄缓缓摆动,好象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 “一左一右,慢慢拨动”,达到通关过节,催发经气,通络散结,可以治疗因病邪阻滞经络关节所致的经气不通。 本法在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称“苍龙摆尾”。,操作方法,是进针得气以后,提针至穴位浅层 (天部),按倒针身,以针尖指向病所,执住针柄不进不退,向左右 (在45角以内)慢慢摆动,往返摆针如扶船舵之状。 摇摆九阳之数,使针刺感应逐渐扩散。

4、手法用毕后,缓缓将针拔出,急闭针孔。,手法用毕后,缓缓将针拔出,急闭针孔。 青龙摆尾法以针向行气法为主,结合辅助手法中“摇以行气”的方法与九六补法组合而成。 本法以行气为主,古代文献称“行气”为补。有温通气血推动经气运行的作用。本法也可配合呼吸,也有配合捻转操作的。 本法必须在穴位浅层操作,动作均匀自然,左右对称,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针体不可上下运行。 可摇摆九次或三九二十七次。,将针刺入天部,以持针两指将针柄扳倒,使针尖朝向疾病所在位置,不转动针体而一左一右缓慢拨动针柄,拨动的次数少则九次,多者为三九二十七次,使经气加快循行速度。,将针直刺入地部(深部),提针到天部(浅部),

5、再进行掌舵方式操作,边摇边按。 向右摇摆,接着下按,提退到原位,向左摇摆,接着下按,提退到原位,为一周期,反复行针五息(约17秒)。 该法形似青龙摆动长尾一样,同时兼用按法,目的在于使卫气下行而施补。,将针直刺入深部得气,再提针到天部,通过手法操作,把针尖摆向关节方向,则经气朝向关节去处(即飞气至关节去处)。 将针顺向下按,再通过手指操作,将针尖摆向逆关节方向,即“便使回拨”,该过程像扶船舵之势,慢扶针,左右随气拨动。 之后,将针顺向上提,复将针尖朝向关节方向,向下按,再回拨,为一个周期,反复操作。 则周身遍体夺流,经气通畅。此为补法。如补法未能通过关节则用泻法。祛邪后真气乃至。,白虎摇头,进

6、针时,持针沿圆弧平滑而摇动针体,以拨动针感区的组织,增强或控制针感; 退针时,以方形路线出针,在其拐角处振动针体,以增加刺激量,易于激发针感。 能够达到行气、疏通经络、推行经气之目的,可以清热泻火、祛风化痰、行气活血。,操作方法,进针至穴位深层 (地部),得气后两指扶针尾向外退针,随病人呼吸摇动针体,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右下方摇着进至左上方 (进圆);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左上方退至右下方 (退方)。 左右摇动,有如摇铃,其间要有停顿,以使针体振动。,进圆退方,随病人呼吸,插针时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导气下行。 提针时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催气上行。 经气上下一推一挽的结果:

7、气行则血行,鼓动血气畅流。 本法运用摇法以泄气,有属泻之说。此法以行气为主,兼能泻实,有清热泻火、扶风化痰等作用。 本法必须掌握在穴位深层得气,针体保持直立,然后在向外提退时左右摇动针体,并配合呼吸。具体操作次数,可根据病证轻重和感应放散的实际情况决定。左右摇针的动作必须用力均匀自然,幅度不可忽大忽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该法按天人地三层行针,先轻捻转针体进入人部得气。 仍在人部行针,在轻捻转中先右后左摇动针体,像下水行船摇橹一样,振摆针体六数或三六十八数,六六三十六数。 如欲控制针感,使针感前行,用左手指按压针后,反之,如欲使针感后行,则用左手指按压针前。,汪机第一种白虎摇头法技术为:分浅中

8、深三层行针,左转针体进针插针,直至地部,欲使经气上行则用左手指按闭气行下方,使上气开启,经气上行,使下气闭和,防止经气下行。 退针时右转,反复施针,然后左右摇动针体。可多次施术。,汪机第二种白虎摇头法为: 分浅中深三层,进针后直插入地部,在地部提动,针尖在地部同一水平面按正方形移动,提动时以小幅度提插并左右略微捻转针体,即退方。 而后针尖仍在地部同一水平面按圆形移动,同时插动针尖,仍以小幅度提插,并左右略微捻转针体,即进圆。 反复施术。每穴的操作时间是五息(约17秒)。,进针时,先行进圆,从天部向深部进针,按圆柱形的边缘,向右逐步盘旋,呈螺纹线,盘旋而进入地部。 退方,即在退针的时候,按长方体

9、的边缘,向左逐步盘旋呈直线横行直退。 先右盘进圆,而后左盘退方,再左盘进圆,接着右盘退方。反复操作,周而复始,达到左右方向,又摇又振的效果。,该法的操作是进针后须得气,并控制针感的方向。若使针感上行,应用左手指按压关闭下方。 反之,使针感下行,则用左手指按压关闭上方。将针柄向右拨,则针尖向左下方,此方向为辰位。 再将针柄拨向左方则针尖向正下方,此方向为巳位,这种拨针为进,即从辰至巳。之后将针柄拨向左方则针尖向右下方,此方向为午位,这种拨针为退,即从巳至午。反之,针尖从午经到巳辰为从午至巳,从巳至辰,从午到巳为进,从巳到辰为退。 之后再行退方进圆的手法(如徐凤白虎摇头法的退方进圆)为行针的一个周

10、期,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尖的左右摆动,如同手摇铃响,如船中橹的摇动,如赤凤左右摇头。因该法是泻法,因此选择实热证治疗方为正确。,苍龟探穴,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渐加深,并以拇指或食指抵住针体,做上下拨动“剔”的动作。 “钻”指扩大针法的刺激面积 “剔”增强对局部组织的刺激量 两种操作配合运用,既能达到探索、增强针感的目的,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向不同方向探刺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以起到行气、疏通经络、推行经气的作用,并且经脉居深,该刺法有引气入深的作用。,操作方法,在直刺进针得气后,自腧穴深层一次退至腧穴浅层皮下,依先上后下、自左而右的次序

11、斜刺进针,更换针向。 向每一方针刺,都必须由浅入深,分三部徐徐而行,待针刺得到新的针感时,则一次退至腧穴浅层皮下,然后改变针向,依上法行针。,临床应用,此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有推动经气运行的作用。 可使针感由浅入深,扩散四周。临床可用于各种疼痛病症。本法应用以四肢肌肉丰厚处为宜。,手法的组合形式以针向行气法为主,结合徐疾补泻法中“三进一退”的补法而成。 针向上下左右四方钻剔,目的在于探索得气感应,并结合三进以使感应由浅入深,扩散与四周。 经脉深居,引气入深,古人认为有行经脉之气的作用,并认为属补。,直刺进针入地部得气,将针从地部一次退至穴位的天部。然后以两手指扳倒针身,按先上后下,自左而右

12、的次序斜刺进针,更换针刺方向。 在向每一方向针刺时,都必须由浅入深,分三步徐徐而进,待针刺得到新的感应时,将针一次退至穴位的浅部,改换方向,依上法再针。该法在操作中除了钻四方之外,还同时进行一个剔法。 剔的操作方法,三进中,每进针一步,都要钻剔一次。如进针一步时向左剔一次,进针二步时向右剔一次,进针三步时向上和下各剔一次,成为三进四剔。 剔,是用针尖剔或拨”得气”组织,以增强针感。 钻和剔结合起来,故本法有如乌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之象,称为“苍龟探穴”。,汪机第一种苍龟探穴法: 将针直刺入深层,使之得气,提针到浅层,扳倒针身,向上下左右探刺。 上下探刺,即用斜刺或平刺提插。向左右探刺,即用斜刺

13、或平刺捻转。 通过向上下左右四方探刺,达到似龟入土之象而缓缓入土。,汪机第二种苍龟探穴方法: 下针时三进一退,即在天人地三层进针中,每层均经三次插入而一次退回。 到达地部时则行左盘提而剔之,左盘,就是在底部的一个平面上,针尖按左转方向边提插,边剔进,如龟入土四围钻之。,李梃苍龟探穴法,先直刺进针,范围在浅部,然后扳倒针柄,行针时一退三进四剔,一退是将针从深部提退到浅部。然后,斜刺或平刺分三次进针到浅部之底层,第一次进针后停顿一下,将针尖向上钻剔一下,再第二次进针,之后仍停顿一下,将针尖向下钻剔一下,最后第三次进针到浅部的底层,在底层向左侧钻剔一下,又向右侧钻剔一下。此操作如苍龟入土之象。如此操

14、作三次或向各方向反复操作。,赤凤迎源,先将针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针自摇(得气), 再插入中层,使之得气,然后用捻转结合飞法,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 通过手指的操纵,使针身及针尖在天人地三部沿上下左右、前后不同面行圆形轨迹的多向飞旋,从而起到行气、守气、疏通经络、行络脉之气的作用。,操作方法,先直刺进针至腧穴深层,再退针至喻穴浅层,待针下得气,针体自摇,插针至腧穴中层,然后边提插,边捻转。 然后用右手拇、食两指呈交互状,要拇指头向前,食指头向后,将两指弯曲,由针根部用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挠侧由下而上沿针柄呈螺旋式搓摩。 两指一搓一放,力度要均匀一致,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

15、。,临床应用,行气,加强针感,通过一搓一放,使针感续续而不离去,以留气针下,促进气达患病之处。临床可用于各种疼痛、揍、痹等病证。本法应用以四肢肌肉丰厚处为宜。 飞法宜缓宜均,不宜过猛,过猛易引起滞针疼痛。飞法手技要熟练,要提之不出,转之不动。飞法成功关键在经气充盈于穴中,其表现为针体自摇。,本手法以辅助手法的飞法为主,结合三才分层法而构成。 飞法的作用在于催气守气,保持得气感应。 古人认为经脉深居以地才为代表,孙络浅出体表,以天才为代表,络脉居于两者之间,故以人才为代表。 先进针至地才以得经脉之气,再浅出天才以得络脉之气,然后至人才,在络脉之气汇聚处施用飞法以催气守气。 古人认为本法可行络脉之

16、气,进退针规则先深后浅,符合徐疾补泻法的原则,故古人又有本法属泻的认识。,(三)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 阳中隐阴 阴中隐阳 子午捣臼 龙虎交战 进气和留气 抽添,1.烧山火,金针赋:“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气有准。”,此法源于素问针解篇“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但缺如操作方法和名称。 元窦汉卿著针经指南中载有 “寒热补泻法”,其 后泉石心在金针赋中明确提出:“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明确提出“烧山火“的操作方法和针感要求。,其操作顺序由浅而深的分层进入,三进一退,具体手法由呼吸、徐疾、提插、开阖等单式补法组成,以针下产生热感为效应标准。 通过施用一系列的手法,使机体阳气渐隆,热感渐生,阴寒自除,起到补虚的作用。“,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 (天、人、地三部)。 (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