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30004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交底记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宝山顾村05-01地块住宅分部工程PC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外墙、叠合板、阳台、楼梯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1.吊装准备1.1. 技术准备:1.1.1所有需在结构中预埋的预埋件必须在构件图绘制前将每个埋件进行定位,并准确的反映在构件图中。1.1.2构件模具生产顺序和构件加工顺序及构件装车顺序必须与现场吊装计划相对应,避免因为构件未加工或装车顺序错误影响现场施工进度。1.1.3.预制构件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合格证,并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对于有裂纹、翘曲等有质量缺陷的楼板不准进场,按型号分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识。钢筋、灌浆材料、砂、石子、水泥等均要

2、求有出厂合格证,并应进行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1.1.4构件图出图后,第一时间必须对构件图中的预留预埋部分认真核对,确保无遗漏、无错误。避免构件生产后无法满足施工措施和建筑功能的要求。1.1.5.必须向吊装工长及吊装班组长和一线作业人员进行透彻的技术交底,吃透NPC构件图,熟悉掌握每一道工序流程和施工方法。1.1.6.必须保证底层预留插筋位置的准确性,根据构件图纸上的尺寸逐一核对校正,确保不因插筋问题影响吊装进度。1.2. 现场准备:1.2.1. 现场场地应平整、夯实,确保构件堆场不出现沉陷,运输构件车辆行走的临时道路要按规定等级施工,并配备好钢板道板备用。1.2.2现场车辆行走通道宽度必

3、须能满足车辆可同时进出,避免因道路问题影响吊装衔接。1.2.3塔吊型号和位置根据构件重量和范围进行确定,原则上距离最重构件和吊装难度最大的构件最近。1.3. 吊装前准备:1.3.1.依据吊装图组织构件进场,按图码放,垫木距板端30cm,上下对齐。墙板宜直立堆放,并有可靠紧固措施以防倾倒;楼板堆放高度不超过10块,并检查构件质量,对有裂纹,翘曲或断裂损坏的构件不得采用。1.3.2构件吊装前必须整理吊具,并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这样既节省吊装时间又可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宝山顾村05-01地块住宅分部工程PC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外墙、叠合板、阳台、楼

4、梯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1.3.3构件进场后根据构件标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1.3.4所有构件吊装前必须在相关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并办完相应预检手续,可节省吊装、调整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1.3.5墙体吊装前必须将调节工具埋件提前安装在墙体上,可减少吊装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1.3.6梁板构件吊装前必须测量并修正墙柱顶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便于梁板就位。1.3.7.设备工具:QTZ100塔吊、撬棒、圆形套管、100100mm方木,线锤、水平尺、扳手、斜撑杆、水

5、平撑杆、水准仪、经纬仪、墨斗、塔尺、米尺、5米钢尺、50米长钢尺等。1.3.8. 吊装构件以前按设计图纸核对板型号,对设计中与施工规范要求或实际情况发生冲突的部位应提前与设计进行协商解决,按照每层的构件平面吊装图,作为施工中的吊装依据。2. PC构件吊装2.1.吊装流程一般可按同一类型的构件,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进行,这样对构件吊装的有条理性和楼层安全围挡、作业安全有利。根据图纸及控制线现场用墨线弹出构件边线(内墙柱构件)及200mm构件控制线、洞口边线及构件边缘线、剪力墙暗柱位置线;2.2.构件起吊离开地面时如顶部(表面)未达到水平,必须调整水平后再吊至构件就位处,这样便于钢筋对位和构件

6、定位;飘窗、阳台、楼梯、部分梁构件等同一构件上吊点高低有不同的,低处吊点采用吊葫芦进行拉吊,起吊后调平,落位时采用葫芦紧松调整标高。2.3. 梁吊装前应将所有梁底标高进行统计,有交叉部分梁吊装方案根据先低后高进行安排施工。2.4.选择构件吊装机型,遵循小车回转半径和大臂的长度距离;最大吊点的单件不利吨量与起吊限量的相符;建筑物高度与吊机的可吊高度的一致。构件高空吊装,要避免小车由外向内水平靠放的作业方式和猛放、急刹等现象,以防构件碰撞破坏。2.5.先粗放,后精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垂直吊运工效,缩短吊装工期。采用“先柱、梁结构施工,后外墙构件安装”的施工体系,要注意对连接件的固定与检查,脱钩前,螺

7、栓与外墙构件必须连接稳固、可靠。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宝山顾村05-01地块住宅分部工程PC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外墙、叠合板、阳台、楼梯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2.6.采用“先安装外墙构件,再施工连接结构”的施工体系,临时调节杆与限位器的固定,是构件安装不跑位与构件吊装安全的保证。2.7.PC外墙、PC阳台板、PC楼梯等安装,按计算结果布置支撑,支撑体系可采用钢管排架、单支顶或门架式等。2.8.支撑体系拆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2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2.9.经现场施工实践,PC墙板之间水平或转角连接,设置上、中、下三点连接,

8、可避免连接点变形、跑位。做法可采用构件上预埋接驳器,用铁件(卡)连接。2.10.PC外墙板吊装碰损,一般修补时的材料要与构件原材料相容和相配。以保证修补质量。结构性损伤,不得自作主张按一般方法随意修补,必须经过设计和相关单位核定,按其要求进行处理。2.11. 根据构件平面布置图及吊装顺序平面图,对竖向构件顺序就位。吊装前应放置垫片,垫片厚度根据测定的标高进行计算。吊装时应根据定位线对构件位置采用撬棍、撑顶等形式进行调整,以保证构件位置的准确。构件就位后应立即安装斜向支撑,应将螺丝收紧拧牢后方可松吊钩。使用2m靠尺通过斜撑的调节撑出或收紧对构件垂直度进行校正,满足相应规定要求。3. 吊装质量控制

9、: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3.1 吊装质量控制流程(见下图)3.2 墙柱构件吊装控制;3.2.1吊装前对外墙柱构件分割误差进行统筹计算,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进行平差,防止预制构件因误差累积而无法进行。2吊装顺序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3墙吊装时应事先将对应的结构标高线标于构件内侧,有利于吊装标高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预制墙吊装就位后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4mm、全层不得大于8mm,定

10、位不大于3mm。3.3 梁吊装控制3.3.1梁吊装顺序应遵循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梁底标高)的原则。3.3.2吊装前根据吊装顺序检查构件装车顺序是否对应,梁吊装标识是否正确。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宝山顾村05-01地块住宅分部工程PC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外墙、叠合板、阳台、楼梯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3.3.3梁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开裂。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间距不得大于1.5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标高不得大于3mm。构件吊装流程控制

11、图3.4 板吊装控制3.4.1、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3.4.2、板底支撑与梁支撑基本相同,板底支撑水平间距不得大于1.5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3mm。3.4.3、每块板吊装就位后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3.5 、其它构件吊装控制其它小型构件的吊装标高控制不得大于5mm,定位控制不大于8mm。3.6、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处钢筋或埋件采用焊接或搭接连接时,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

12、J18-2003或相应的搭接长度要求。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名称宝山顾村05-01地块住宅分部工程PC安装分部分项工程外墙、叠合板、阳台、楼梯交底日期2015年4月10日交底内容:3.7、承受内力的接头和拼缝,当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0Nmm2或具有足够的支撑时方可吊装上一层构件。已安装完毕的预制构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3.8、预制构件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撑位置和方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3.9、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出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

13、,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螺杆(套筒)、连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3.10、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0,否则应采用吊架。3.11、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应根据水准点和轴线(或控制线)校正位置。3.12、装配式结构中的接头和拼缝应符合设计要求。工序检验到位,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做到有可追溯性。3.1.3.其他注意事项:构件吊装标识简单易懂;吊装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意识强。指挥人员指令清晰,不得含糊不清。4、PC构件与现浇结构连接4.1 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接触面,可采用凿毛或拉毛处理外,或采用缓凝汰石子露石等处理方法,但要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2.锚筋与预埋伸出钢筋,是保证构件连接可靠与结构整体性的要求,必须按设计图纸和现场规范、规程执行。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