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9152989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1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3讲 免疫系统及免疫功能,高考生物一轮基础总复习,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非特异性防卫,1.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某些细胞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解析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A错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液体逸出,组织液离子浓度上升,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皮肤受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C正确;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D错误。 答

2、案 C,2.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解析 人体防御病原体有三道防线,其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这种屏障作用又分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皮肤中腺体的分泌物能抑制某些细菌和真菌是属于皮肤的化学防御,属于第一道防线。 答案 A,3.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 B.当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会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 C.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并消灭病原体 解析 巨噬细胞

3、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吞噬侵入机体的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进入体内的抗原,A错误;人体初次感染抗原后会获得免疫能力,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该抗原会刺激体内的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B正确;人体皮肤破损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C错误;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并消灭该细胞,但不能消灭病原体,D错误。 答案 B,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48P49,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1.第一道防线 人体 的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物理屏障: 致密的结构,使微生物通常不能穿过。皮肤表面的死细胞( ),

4、使病原体不能生存。 化学防御:人体体表存在的菌群或分泌的化学物质。如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 也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胃黏膜产生的 能杀死许多微生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等。,体表,皮肤、黏膜,角质细胞,油脂,胃酸,抑制,2.第二道防线 (1)参与第二道防线的物质与细胞:体液中的某些 产生反应,破坏病原微生物,某些白细胞如 单核细胞及其分化形成的 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作用。 (2)炎症反应的特点及原因:四字特点“痛”“红”“肿”“热”。当皮肤破损时,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坏,人体会释放一种 类的物质,引发 ,使人产生痛觉;还会使受损伤部位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使毛细血管

5、的通透性 ,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形成局部 ,同时局部体温升高。这样可以增强 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3.非特异性防卫特点 、 ,即能对任何外来入侵者起作用。,血浆蛋白,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多肽,神经冲动,升高,肿胀,白细胞,先天性,无特异性,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血浆蛋白种类较多,有些蛋白质的功能尚未阐明,某些血浆蛋白参与第二道防线,也有些血浆蛋白(抗体)参与第三道防线。 2.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指 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人体有三道防线保护自身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袭。若机体发生感染后,使用青霉素进行消炎抑菌

6、 (属于、不属于)免疫。,身体,不属于,角度 结合非特异性防卫考查社会责任 1.人体的尿液以其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 B.人工免疫 C.二次免疫 D.疫苗免疫 解析 人体的尿液属于人体的分泌物,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人体的尿液以其较低的pH和冲洗作用使得大多数病原体无法在尿道中生存,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A,2.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 B.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 C.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7、D.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 解析 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或第三道防线,A错误;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既有死细胞,也有活细胞,B错误;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化学防御,D错误。 答案 C,3.下列有关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物理屏障 B.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C.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 D.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一次能吞噬几百个细菌 解析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体表的物理屏障和体表的化学防御,A错误;某些白细胞和血

8、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而另一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对抗入侵的病原体可能属于第三道防线,B错误;皮肤破损后,会引起局部炎症,局部炎症会出现红、肿、痛,其中肿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升高,血浆大量外渗造成的,C正确;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D错误。 答案 C,考点二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1.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清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

9、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是重要的免疫器官,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生长成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移植皮肤片在切除胸腺的小鼠乙身上存活时间更长,说明T淋巴细胞在皮肤移植手术中起到了排斥异体皮肤的作用,B正确。 答案 B,2.若某人不慎感染了H7N9禽流感病毒,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会在呼吸道和消化道腺体的分泌物中大量增殖 B.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 D.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的信号后即

10、开始分裂,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大量增殖,在分泌物中无法增殖,A错误;人体内存在某种成熟B淋巴细胞,其表面具有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分子,因而能识别该病毒,B正确;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能识别并结合相应抗原分子,但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相应的T细胞表面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C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除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还需接受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刺激,然后才会开始增殖分化,D错误。 答案 B,3.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产生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被与其表面抗原受体对应的抗原致敏 B.参与免疫应答

11、的淋巴细胞有巨噬细胞和效应B淋巴细胞等 C.淋巴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分化为成熟的细胞毒性T细胞 D.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可被外来抗原直接致敏而活化 解析 成熟的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特定的抗原,因为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有特异性受体,A正确;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被外来的抗原致敏而活化,D错误。 答案 A,本题组对应必修三P50P54,免疫应答,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辅助性T细胞,抗体,2.抗原与抗体 (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 的物质,化学成分为 等。 (2)抗体:所有抗体都是蛋白质,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12、抗体分子基本结构是 形的,两臂上有 的结合位点。 分泌型抗体: 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此类抗体产生于抗原入侵机体之后。 受体型抗体:存在于 细胞和记忆B细胞表面,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此类抗体在抗原入侵机体前已存在于B淋巴细胞表面,且每个B淋巴细胞只含有一种该类型抗体。,免疫应答,蛋白质、大分子 多糖或黏多糖,Y,同样,效应B,成熟的B淋巴,3.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 (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分布在人体所有细胞的 上,成分为 。 (2)T淋巴细胞识别过程,(3)B淋巴细胞的识别过程:不同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 (分子结构与相应 相同),B细胞可以 相应的

13、抗原。,MHC,细胞膜,糖蛋白,巨噬细胞,抗原MHC复合体,T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抗原受体,抗体,直接识别,助学巧记,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1.体液免疫 (1)参与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B细胞、效应B细胞。 (2)过程,(3)结果:效应B细胞产生 与 病原体和毒素(抗原)结合,使病毒一类的抗原失去 的能力,使毒素中和 ,还可使一些抗原凝聚而被 细胞吞噬。,巨噬细胞,B细胞,活化的辅助性,效应B细胞,抗体,抗体,胞外,进入寄主细胞,失效,巨噬,2.细胞免疫 (1)参与细胞:巨噬细胞、辅助性 、记忆T细胞、 T细胞。 (2)过程,(3)结果: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 (如被 感染

14、的细胞、 _以及移植器官的_)密切接触,使其_死亡。,T细胞,细胞毒性,辅助性T,活化的辅助 性T淋巴细胞,蛋白质,细胞毒性T,活化的细胞毒 性T淋巴细胞,抗原MHC 复合体,靶细胞,病原体,癌细胞,异体细胞,裂解,角度1 结合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考查生命观念 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 B.T细胞特异性识别巨噬细胞膜上的MHC分子后会被激活 C.白细胞介素2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抗体两臂上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解析 一个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其膜上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A正确;T

15、细胞不是被MHC分子激活的,T细胞的激活需要与它的受体相适应的抗原,而且是呈递在抗原MHC复合体上时,这个T细胞才会受到刺激,同时还必须有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的刺激,B错误;活化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质可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些蛋白质包括白细胞介素2,C正确;抗体两臂上有同样的结合位点,可与病毒特异性结合,D正确。 答案 B,2.下列关于同一个体内B淋巴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需抗原刺激淋巴干细胞就能分化形成B淋巴细胞 B.所有B淋巴细胞表面均有相同的MHC和抗体分子 C.不同B淋巴细胞内没有相同的mRNA D.在白细胞介素2的刺激下B淋巴细

16、胞被致敏 解析 不同的B淋巴细胞表面有不同的受体,即抗体分子,B错误;淋巴细胞中的基因转录后就有相应的mRNA,如呼吸酶基因,每个B淋巴细胞中都会表达,C错误;B淋巴细胞两臂遇到相应的抗原并将它锁定在结合位点后,B细胞被致敏,该过程不需要白细胞介素2刺激,D错误。 答案 A,“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角度2 围绕免疫细胞的功能考查结构与功能观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 B.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可对抗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C.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抗体分子移到细胞膜上作为受体分子 D.效应B细胞识别特定的抗原,产生和分泌大量的抗体分子 解析 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分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其中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分裂,A正确;效应细胞毒性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