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5183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纳粹德国的四大绝响王牌-黑豹中型坦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字号:大 中 小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前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纳粹超级空中武器 Me262 喷气式飞机,太空武器 V1 和 V2 飞弹,步枪划时代武器 STG44 自动步枪,这篇应该说说什么呢?纳粹在灭亡之前却是还有数量众多的新式武器和设计蓝图,包括可怕的化学武器沙林神经毒气,接近成功小型核弹,投入使用的制导导弹(Hs293 击毁击伤数十艘盟军船只,X1击毁罗马号战列舰),速度接近音速的 Ar234 喷气式轰炸机等等。但是,老萨翻翻书籍,觉得还是应该说说大量投入使用,但是似乎又不那么超时代的武器。在二战后期,有一种武器是每一个盟军和苏军人员都非常恐惧的,也是他们随时可能遭遇到的,

2、那就是数量众多的德军新式坦克黑豹中型坦克。 盟军坦克手的恶梦黑豹中型坦克元首的改革希特勒上台以后,这个参加过一战的老兵痛定思痛,和军方高层开始研究一战德国失败的原因。军方高层和希特勒很快得到一致的意见,施里芬计划的失败才是关键。当时德国在西线面对着法国英国,东线又面对着沙俄。法国英国都是欧洲数一数二的军事工业强国,沙俄也具备长期出动 400 万以上部队的能力。当时德国的军力虽然强大,但是并不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加上本国缺乏长期作战的资源,必须速战速决。施里芬计划也就是避免两线作战的决定性计划,计划要求德军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大部分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西线的法国,消除西线的威胁,然后将

3、部队调往东线进攻较弱的俄国,将其击败,获得大战的全面胜利。德军实际作战初期非常顺利,在一个月内占领了法国北部,还打到巴黎近郊迫使法国迁都,重创了法军主力。不过好景不长,在几天以后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出动 150 万主力,歼灭了英法联军 110万部队中的 30 万。但是德军未能突破他们的阵地防御工事,无法再继续推进占领法国,未能实现施里芬计划。之后德国陷入持久的阵地战,每次战役中,德国都在战术上都占上风,消灭比自己损失多得多的敌人。但他们无力长期维持战争,在东线西线的消耗中,强大的德意志帝国终于轰然崩溃。希特勒当时是西线战线的一个普通士兵,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帝国的解体。他认为,德国之所以会失败

4、,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失败。二战中,德国如果想获胜,还是必须在短期内占领法国,避免进入持久作战(东线苏联领土面积太大,地跨两个大洲,无法短时间将其彻底击败)。而想实现这一切,依靠传统的步兵作战,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英法联军有数百万之众,而且法国的国土面积并不大,便于英法军队回援。德国步兵即使初期有一定的突破,也很容易被回防增援的盟军抵挡住。希特勒认为,只有具备快速突破能力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才能实现这点,把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就可以赶在英法回援之前击溃其防御体系,实现战略的目的,所以坦克部队就是德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说了这么多,该说说德国的坦克部队发展了。德国装甲部队的发展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拥

5、有坦克,德国只好巧妙的回避条约上的内容。1931 年,德国的摩托化部队只有几辆陈旧的装甲侦察车和几个摩托车连。到 1932 年,参加演习的摩托化分队还在使用模型坦克。1931 年,大名鼎鼎的闪击战之父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1934 年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任命为装甲兵总监),全面推动了德军坦克研发工作。古德里安有个完美的坦克发展蓝图,但是当时的坦克确实还是个新鲜玩意,德国现有的技术力量太弱,没法一步到位,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初期发展以仿造为主,发展技术简单的轻型坦克。1932 年,德国克虏伯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合作,根据著名的英国维克斯 6 吨轻型坦克,仿造出了 3 辆样车,

6、也就是德国 1 型坦克 Panzerkampfwagon 1。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影响,该型坦克是以民用的名义生产出来的,出厂代号就叫做克虏伯1 型农用拖拉机。1 型坦克仅有 2 挺机枪,乘员也只有 2 人,是小型双人操作坦克。它更像是一个铁皮玩具。该坦克重量是 5.5 吨,成员只有 2 人,装甲厚度仅仅为 10 毫米左右,车身装甲极薄。1型坦克由于设计局限,全车有许多开口,缝隙和接合处,使得这种坦克只能勉强挡住敌方轻武器的打击。坦克火力很弱,只配备 2 挺 7.92 毫米 MG13 机关枪,没有安装火炮,只能杀伤敌方士兵。1 型坦克采用克虏伯 MG305 汽油发动机,功率 60 马力,越野最大时

7、速 37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200 公里,机动性还相当不错。1 型坦克高度和长度都太小,导致内部空间狭窄,虽然只有两名乘员,仍然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服。二战中的德国士兵很多个头超过 1 米 78,这样的士兵是无法钻入 1 型坦克作战。另外,由于设计不合理,车长的视野非常小。很多战斗中,车长只能被迫将半个身子长时间伸出车子进行观察。谁都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1 型坦克火力和防御能力都很弱,尤其是只装备机枪,既不能对付敌方工事,也不能对付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而这些都是坦克打击的主要目标。所以 1 型实战中的作用非常小,主要用作德军装甲部队的训练和德军的技术储备(几乎所有德国装甲兵都是在 1 型坦克上

8、完成他们的全部训练课程)。除了在 1935 年参加过西班牙内战以外,1 型坦克在之后的战斗中,主要被改造为辅助车辆参战,比如自行火炮,装甲指挥车,弹药输送车,自行高炮,装甲抢救车,甚至还有喷火坦克。德国国防军从 1934 年开始批量生产,到 1939 年停产,一共生产了 1500 辆。不过由于德军初期实战中服役坦克数量不足,1 型坦克在波兰,法兰西,苏德战场都被投入战场使用,直到 1942 年初,1 型才正式全部退役。坦克从战场上送到后方,主要交给德国警察部队和反游击队的德国地方武装使用。由于 1 型坦克火力装甲太弱,几乎无法用作实战。1934 年德国军方提出了 10 吨新式坦克的要求,要求装

9、备轻型火炮,具有较厚的装甲。这次 MAN 公司和奔驰公司的设计中标,火炮由克虏伯公司提供。1935 年,2 型坦克开始生产。2 型坦克在 1 型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坦克重量增加到 9 吨,主要是增加了装甲和增加了成员。2 型坦克的成员为 3 人,多了 1 个成员从而大大提高了坦克的作战能力。装甲上,2 型坦克装甲增加到 15 毫米左右,后增加到 35 毫米(安装了 20 毫米的附加装甲),防御能力比 1 型坦克强了一些,但是仍然很弱。2 型坦克火力增强了一些,它装备 1 门克虏伯 20 毫米 KwK 30 L/55 机关炮和一挺 MG34 机枪,并排装在炮塔上。克虏伯 20 毫米机关炮射速极

10、快,每分钟可发射 280 发,配备穿甲弹时 500 米内可以击穿 10 毫米装甲,对当时英法苏的主战坦克都有一定杀伤力,也可以打击敌人的简易工事。该型机关炮还可以对空射击,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2 型坦克具有卓越的机动性,它采用的新式 5 个大负重轮,使得它比 1 型速度更快,越野能力也更强。它的越野时速 40 公里,公路最大行程 290 公里。2 型坦克其实只是轻型侦查坦克,火力和防御能力也较弱,性能平平,到 1942 年停产时,共生产了 1800 辆。在 1937 年的西班牙内战中,200 辆 1 型和 2 型坦克在佛朗哥阵营参战。他们的主要对手是苏联援助共和军的 T-26 轻型坦克。9 吨

11、重的 T-26 本是 1 型 2 型的同母兄弟(也是根据英国维克斯坦克改造而来),它的防御能力和机动性和 2 型相当,但是装备 37 毫米火炮,具备 500 米内击穿 30 毫米左右装甲的能力,其火力大大超越 2 型。实战中,1 型 2 型的装甲太弱,根本无力抵御 T-26 主炮的打击,也无法抵御共和国军的众多平射炮,1 型坦克在一些角度甚至能被大口径机枪射穿,这些都让德国军方严重不满。它的火力也太弱,对于敌方装甲部队和防御工事很难有大的危险。2 型坦克比 1 型强大了好多,在实战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20 毫米机关炮让它打击力很弱,对中后期的敌军坦克几乎没有什么威胁。战斗中 2 型坦克一般

12、起着辅助作用,打击德军主战坦克顾及不到的一些目标。 1939 年,西班牙的德国干涉军坦克部队指挥官 是冯托马少校(Wilhelm Ritter von Thoma),他在报告中称 1,2 型坦克为“沙丁鱼铁皮罐头”,防御能力弱,火力更弱,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可以说,1 型 2 型坦克都不符合古德里安的需要,也不符合军方的需要。但是由于后期 3 型和 4 型坦克发展和生产速度太慢,机动性卓越的 2 型坦克仍然能够符合德军的闪电战需要,所以它仍然是德军初期作战的急先锋。要知道,当时装甲部队的使用还不像苏德战争时期。步兵部队对反坦克的准备并不充足。步兵营连一级的反坦克武器非常少,很多士兵

13、还是只能使用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来反坦克。再弱的坦克对于步兵来说仍然是可怕的(两伊战争双方都有大量过时的老坦克,都是用作对付对方步兵部队的),所以 1 型 2 型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在波兰战役时,2 型坦克有 955 辆参战,法兰西战役中,2 型坦克占德军主战坦克的 5 成左右。 早在 1934 年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中,其对军方提出两种主力坦克的要求。第一种是装备 强力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用作突破,它的主要作用是要歼灭敌军坦克。另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的打击目标是敌军工事,堡垒和有生力量。两种坦克的机动性要求比较良好,时速不得低于 35 公里,重量不能超过 25 吨

14、。但是当时德国装甲部门的技术力量太弱,无法一步到位。到了 1936 年,随着 2 型坦克的研发成功,新式坦克的开发也提上日程。1937 年奔驰公司的第一辆 3 型坦克样车下线,它的重量增加到 22 吨,配备 KwK36 型 37毫米 L/45 火炮(古德里安当时要求配备 50 毫米反坦克炮,但是军方认为 50 毫米火炮威力过大且技术不成熟,实战中对付英法坦克似乎不需要这种大口径火炮,从而决定使用技术更为成熟的 37 毫米步兵反坦克炮),火力和 T-26 相当,也和当时现役的英法坦克差不多,勉强能够符合德军需要。它的防御能力仍然平平,正面装甲为 30 毫米,进攻法国时候增加到 50 毫米。机动性

15、仍然相当不错,越野时速 40 公里,公路最大行驶距离 155 公里。由于设计合理,3 型坦克的乘员在高速行驶时候受到的颠簸很小,在长距离行军中乘员不容易疲惫,大大增加了坦克的持续战斗能力。1940 年夏,根据苏德秘密的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的军事互助协定,2 辆 3 型坦克被送往苏联,和 T-34 坦克一起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 型坦克以 70 公里(比当时的大部分汽车还要快)的最高实验时速远远超过了苏联的 T-34 和 BT-7 坦克,它的越野性能也无与伦比。3 型坦克比 T-34 噪音更小,T-34 的“隆隆”声在 450 米外就能发现,而同样条件下 3 型坦克则在 150 米才会听到(

16、易于偷袭)。虽然机动性上 3 型占优,但是试验中 3 型的火炮和装甲都远远不是 T-34 的对手,由于差距太明显,导致苏联人认为德国人藏奸,没有把最先进的坦克拿出来。这次测试,实际就是之后苏德战争初期坦克战的缩影。3 型坦克乘员共有 5 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及通讯员),3 型坦克在当时来说相当先进,其机动性优秀,防御能力和火力也不逊于当时的英法坦克,所以得以大量生产,也是德军入侵苏联初期的主力。但是到了苏德战争中期,3 型坦克已经无法和改进后的 T-34/85(使用大口径 85 毫米高射炮且增加了装甲厚度)对抗,从而逐步退出苏德战场,放入西线(西线英美的坦克较弱)。到 1944 年底,东线的 3 型坦克仅剩 79 辆。3 型是德国二战最主要的坦克的之一,参加了从波兰战役到最后柏林战役的每一场战斗。到了 1943 年停产,3 型坦克共生产了 6100 辆。3 型坦克的性能比前辈高出一个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