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51451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7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十一五”发展规划六盘水子规划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第一节 编制依据及规划区域根据省政府专题(黔府专议200528号)会议纪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毕节地区是我省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区。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发挥整体优势,原则同意在编制省“十一五”规划时,将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以重化工基地为龙头进行统筹规划”的要求,以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发改地区2006216号文件精神,结合六盘水市实际,编制该规划。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分水岭地带。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4

2、个县级行政区,钟山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03万,居住有苗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少数民族,是一座“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六盘水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市的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81.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07.93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8.2%提高到10.7%,

3、年均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40美元,高于全省36.8%;工业增加值104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16.6:53.9:29.5变为2005年的9.0:56.3:34.7;财政总收入达27.4亿元,年均增长27.6%。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2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2元,年均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年均增长5.5%。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五年间累计解决2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盘南电厂、野马寨电厂、发耳电厂、响水煤矿、发耳煤

4、矿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技改力度加大。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实现了市区到贵阳通高等级公路、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城镇化率达26.2%。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27%,比2000年提高4.5个百分点。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人口计生率达95.87%,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7.62,在2000年的基础上降了9.05个千分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取得新成绩,“两基”攻坚目标提前实现。第三节 发展优势及条件六盘水市是贵州西部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5、在重化工基地建设上具有资源、交通、区位、大企业集中等优势的最优组合。(一)矿产、水、旅游资源富集。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煤、铁、铜、锑、铝、汞、钼、铅、锌、石灰石、石膏、白云石、硅石、大理石等3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资源最为富集。全市含煤构造区25个,总面积为3579平方公里,资源总量约844亿吨, 已探明煤炭储量180.1亿吨(其中:炼焦用煤储量104.1亿吨、非炼焦用煤76亿吨),保有储量161亿吨,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种类全、埋藏浅、煤质优、易开采的特点,被誉为“江南煤都”、“西南煤海”。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量为11548.8亿立方米,在全国煤层气开发有利选区中

6、,排在二类有利选区之首。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地下水互为补充。市境内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3条,其中长江水系9条,珠江水系34条。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17公里。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年均径流量64亿立方米,地下水体年均流量52.68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约25.5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主要为北盘江、南盘江和三岔河干流。年降水量在11001700mm之间,年均降水总量129.58亿立方米。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已获国家批准的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388平方公里,主要景区面积80平方公里,集地质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地质景观有茅口组灰炭剖面、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大猴洞

7、铅锌矿遗址、新民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落、水城峰林-溶盆地貌景观、水城花嘎溶斗、水城金盆天生桥、盘县碧云洞洞穴系统、盘县格所河伏流与洞穴、世界第一深洞“白雨竖井”、北盘江峡谷、六车河峡谷、阿勒河峡谷、韭菜坪、八担山梁子、发耳构造山地、六枝岩脚木岗温泉、水城阿嘎黑洞温泉、水城野钟红岩脚温泉、盘县乐民温泉、天生湖、木柯湖等;人文景观有六枝梭戛苗族风情、六枝坝湾布依风情、海坪彝族风情、水城青林小花苗风情、六枝新窑四印苗风情、茨冲歪梳苗风情、折溪傩戏、鸡场坪傩戏、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夜郎古邑、盘县古城及建筑、胜境关关獈等。(二)交通枢纽基本形成。株六复线、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和六盘水南编组站建成投入运营

8、,六沾铁路复线、南昆铁路复线即将开工建设,六盘水境内铁路里程达666.7公里;铁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6.73公里,高于全国和西南地区平均水平。镇胜高速已开工建设,杭瑞高速、毕水兴高速水城至红果段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也即将开工。铁路、公路穿越境内资源富集地区,这种资源与交通相匹配,是发展重化工业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三)区位优势凸现。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毕水兴)经济带中部,地处川、滇、黔、桂四省(区)结合部,与四省(区)省会城市的直线距离约300400公里左右,是国家确定的“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西南和华南经济区域”和“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份。在40年的开发中,为

9、国家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六沾复线、南昆复线及镇胜高速、杭瑞高速、水盘高速的建成投入使用,六盘水市东进贵阳、西连云南、北上入川、南下出海将更为快捷,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将更为紧密,区位优势将更为凸现。(四)凉都优势开始显现。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处中国“四季如春”最佳气候带的居中位置,全年平均气温13-14,最高气温的七、八月份,月平均气温19.8,这个显著的凉爽气温指标,在中国其他大中城市尚无雷同,已获中国气象协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通过近几年的对外推介及“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的举办,国内前来投资、经商、避暑、旅游者增多。“十一五”期

10、间,六盘水市将根据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现代化”的要求,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六盘水基本建成为贵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贵州西部经济带人才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五)大企业相对集中。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集中开发,以及改革开放近20多年的发展,境内形成以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瑞安水城水泥有限公司、野马寨电厂等一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成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04

1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四大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5%,六盘水已进入了重化工时期。同时,这些企业集中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随着盘南电厂、发耳电厂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六盘水的工业优势将更加明显。第四节 发展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六盘水市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为六盘水市又快又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际形势总体向好,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将为六盘水市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势产业提供有利环境;国家

12、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等,为六盘水市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西部经济带的建设,提出把以六盘水为重点的贵州西部建设成为重化工基地,一批重大项目将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投产或陆续开工建设,将为六盘水市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的集中开发,“十五”期间铁路“三线一站”建成投入运营,“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为六盘水市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六沾复线即将开工、镇胜高速即将建成、水盘高速以及一批二级公路的开工建设,为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基本的交通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六盘水市的发展思路日益清晰,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为加快发展积蓄了

13、重要力量。今后五到十年,将是六盘水市崛起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配套力弱,区域集中度低,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较差,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弱,对外开放水平低;作为资源型城市,重化工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面临严峻考验。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高度重

14、视,认真研究解决。第二章 总体构想第一节 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优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发展重化工业为重点,依托资源、区位、交通、大企业集中优势,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生态立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努力

15、在重化工基地建设、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把六盘水建设成为在国家或西南、华南地区都有一定影响的贵州西部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省实现历史性跨越作出积极贡献。第二节 指导原则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通过城镇化和工业化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城镇就业增长,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带,发挥生态工业

16、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对优势产业的聚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注重优势产业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注重环境保护、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依靠国内外市场,在承接国内外转移产业中,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创新自主技术,全面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发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倍增效应,运用信息化对优势产业进行结构升级,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全方位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优势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优势产业产业链整合和构建产业联盟,降低能源 原材料购进成本,增强企业成本竞争力,全面提升优势产业产品的盈利能力。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内部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旧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全面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实现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大力营造节约型社会。发挥人才、劳动力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