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06040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_张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美容医学 2010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Jan.2010.Vol.19.No.1 综 述 Dermatol,2009,18(11):988-990. 27Kassira N,Glassberg MK,Jones C,et al.Estrogen Deficiency and Tobacco Smoke Exposure Promot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Activation in Skin of Aging B6 Mice J.J Ann Plast Surg,2

2、009,63 (3):318-322. 28Ruffy MB,Kunnavatana SS,Koch RJ.Effects of tamoxifen on normal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J.J 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6,8(5): 329-332. 29Calleja-Agius J,Muscat-Baron Y,Brincat MP. Skin ageing J.J Menopause Int,2007,13:60-64. 30Stevenson S,Nelson LD,Sharpe DT.17beta-estradiol re

3、gulates the secretion of TGF-beta by cultured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J.J Biomater Sci Polym Ed,2008,19(8):1097-1109. 31Gilliver SC,Ashcroft GS.Sex steroids and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thecontrastinginfluencesofestrogensandandrogens J.J Climacteric,2007,10(4):276-288. 32Gilliver SC,Ruckshanthi JP,

4、Atkinson SJ,et al.Androgens influence expression of matrix proteins and proteolytic factors during cutaneous wound healingJ.J Lab Invest,2007,87(9):871-881. 33Makrantonaki E,Zouboulis CC.Androgens and ageing of the skinJ. J Curr Opin Endocrinol Diabetes Obes, 2009,16(3):240-245. 34Margolis DJ,Knauss

5、 J,Bilker W.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 and venous leg ulcers J.J Lancet, 2002,359(9307):675-677. 35Howgate DJ,Gamie Z,Panteliadis P,et al.The potential adverse effects of aromatase inhibitors on wound heal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enceJ.J Expert Opin Drug Saf,2

6、009,8(5):523-535. 36Ashworth JJ,Smyth JV,Pendleton N,et al.Polymorphisms spanning the 0N exon and promoter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beta (ERbeta) gene ESR2 are associated with venous ulceration J.J Clin Genet, 2008,73(1):55-56. 37Routley CE,Ashcroft GS.Effect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on macropha

7、ge activation during wound healing J.Wound Repair Regen,2009,17(1):42-50. 收稿日期2009-09-04修回日期2009-12-30 编辑 / 李阳利 神经纤维瘤( N F ) 是一常见遗传性疾病, 其发生率为每 3 0 0 0 个新生儿中发生 1 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为两型: V o n R e c k l i n g h a u s e n 病, 或称 N F 1 型, 最为常见; N F 2 型, 较少 见,约在 5 50 0 0 例新生儿中发生 1 例。由于不同突变的表 达, 它可发生在多种组织和器官, 患

8、者一般寿命缩短 1 O 1 5 岁, 平均寿命 6 1 . 6 岁。因为在儿童期, 有关此病的死亡多由 于颅内肿瘤, 其次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胚胎型肿瘤或丛状 神经纤维瘤扩展至重要结构; 而在成人, 死亡多由于恶性周 围神经鞘瘤或软组织肉瘤、 胃肠道出血、 继发于神经纤维瘤 血管病的颅内出血等。 1历史回顾 早在 1 8 4 7 年 V i r c h o w 首次报道了一家数人患有多发性 神经纤维瘤病。到 1 8 4 9 年 S m i t h 对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症状 作 了 较 为 全 面 的 描 述 。 随 后 德 国 内 科 医 生 V o n R e c k l i n g h a

9、 u s e n 于 1 8 8 2 年通过病理学研究对其组织学特点 及其与神经系统的关系作了详细的阐述。因此,本病也称 V o nR e c k l i n g h a u s e n 病。 1 8 9 6 年又加入色素变化的描述, 以 后 Y a k o v l e r 及 G u t h r i e ( 1 9 3 1 ) 、 L i c h t e s f e i n ( 1 9 4 9 ) 、 G r o w e 、 S c h u l l ( 1 9 5 6 ) 等也从临床、 病理、 病因等方面作了全面研究。 L i s c h ( 1 9 3 7 ) 又注意到眼睛有错构结节, 1

10、 9 6 4 年, C r o w e 报道 了腋窝雀斑痣,但直到 1 9 8 1 年本病极为常见的 L i s c h 结节 才被人们所认识。最近确认此结节在 2 0 岁以上的神经纤维 瘤 I 型患者中的出现率为 1 0 0 % 1 。 2病因病理 本病是中胚层和神经外胚层的病变,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 现已明确, 神经纤维瘤病 I 型和型的遗传缺陷在不同 染色体上。 N F 1 是第 1 7 对染色体, N F 2 是第 2 2 对染色体 2 。 本 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结缔组织增生所引起的各种肿瘤, 包 括错构瘤。其典型病理改变是由棱形细胞组成的神经纤维 瘤, 肿瘤成分主要是增生的神经

11、胶质和雪旺氏细胞。最常见 的肿瘤为听神经纤维瘤。且多为双侧, 也可发生三叉神经纤 维瘤、 视神经胶质瘤、 脑胶质瘤及多发性脑膜瘤等。 椎管内肿 瘤好发于脊神经根及马尾部。 皮肤及皮下神经纤维瘤多位于 真皮和侵入皮下, 并累及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瘤一般不会形 成神经纤维肉瘤。在一组病例研究中, 6 7 8 例患者有 2 1 例出 现神经纤维肉瘤, 而且在伴有丛状神经瘤或皮下神经瘤时最 常见。 有学者将神经纤维瘤分为 5 个病理类型: I 型( 局限性神 神经纤维瘤病的相关因素与治疗进展 Related factors and advance in treatment of neurofibroma

12、tosis 张 超 综述, 滕 利 审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科中心 北京 100144 ) 133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年 1 月第 19 卷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Jan.2010.Vol.19.No.1 经纤维瘤病) : 以丛状神经瘤为特征, 即以某一区域的神经干 扭曲、 增生过长、 伴有结缔组织及神经组织增生为主; 型 ( 全身性皮肤神经纤维瘤病) : 以多发性皮肤结节及皮肤色素 斑为主要特征; 型( 深部周围神经干的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 和神经鞘瘤) : 以深部神经干受累为特征。I V 型( 颅神经干

13、的 神经瘤、 神经鞘瘤) 常与型并存, V 型( 并发脑瘤和脑瘤样 变) 多与上述各型并存 3 。 3分子遗传学水平 N F 1 基因于 1 9 9 0 年被克隆出来, 定位于 1 7 q 1 1 . 2 , 其全 长约 3 5 0 k b ,包含 6 0 个外显子,可以转录形成 l l l 3 k b 的 m R N A ,编码 28 1 8 个氨基酸的蛋白,称之为神经纤维蛋白。 N F l 基因的肿瘤抑制功能被认为主要是依赖它的下调原癌基 因 r a s而实现的。N F l基因表达的丢失导致神经纤维素 R a s G A P 功能的丧失, 最终导致 R a s 活性的增加, 细胞增生以 及

14、肿瘤的形成 4 。 N F 2的遗传学特征不同于 N F 1 , 1 9 9 3年 R o u l e a u 、 T r o f - f a t e r同时报道了 N F 2基因的克隆,前者在 D 2 2 S 2 1 2和 D 2 2 S 3 2 之间用位置克隆策略克隆出 N F 2 基因, 后者在 D 2 2 S 1 和 D 2 2 S 2 6 之间发现 N F 2 基因。N F 2 基因的位点在 2 2 号染色 体长臂。 现已将 N F 2 基因定位于 2 2 q 1 2 , 并认为 N F 2 基因为肿 瘤抑制基因 (根据基因对细胞生长、 分化的影响分两类: 对生 长有正性影响的称原癌

15、基因,有负性影响的称肿瘤抑制基 因 ) 。N F 2 基因定位于 2 2 号染色体长臂 1 区二带( 2 2 q 1 2 ) , 含 1 7 个外显子, 转录产物为 4 . 5 k bm R N A , 编码一个含 5 9 5 个氨 基酸的蛋白质, 命名 S c h w a n n o m i n 或 M e r l i n 。N F 2 的临床表 现有两种: W i s h a r t 型, 早期发病 (2 0 岁 ) , 症状重且伴脊柱 内肿瘤; G a r d n e r 型, 晚期发病( 2 0 岁) , 症状较轻且局限于 颅内 5 。 4激素与神经纤维瘤的发生 N F 1 患者神经纤

16、维瘤的外显有明显的年龄依从性,即青春 期后出现, 成年期明显增加, 晚年则停止或减少。 C u n h a 等 6 也发 现了这一现象, 认为体内激素水平影响着 N F 1 患者神经纤维 瘤的发生发展。激素影响的根据还不清楚, 有些研究者通过 研究证实了 N F 1 患者神经纤维瘤组织中有生长激素受体的 表达,由于生长激素在其他一些良恶性肿瘤中有增生活性, 可通过启动各种信号途径如 S T A T S 、 R a s 、 M A P 激酶、 I R S 等促 进细胞增生, 所以生长激素在 N F 1 散发肿瘤的生长调控中可 能起一定作用。 神经纤维瘤的这种外显规律也与体内雌激素 分泌的生理特征有明显的相关性, 提示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 化可能也参与和介导了神经纤维瘤的形成和发展 7 。宫洪基 ( 1 9 8 5 ) 曾报道 l 例妊娠 6 次的妇女, 每妊娠一次, 肿瘤的数 目就增多 1 次, 首次妊娠前只有 1 0 多个, 而第 6 次妊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