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5050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模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勤县治沙造林工程规划设计(20112020)(模板)(2009-06-21 09:43:23) 转载 标签: 民勤县治沙造林规划设计杂谈分类: 林业相关 前 言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包围,像一个绿色的“楔子”,插在两大沙漠中间,遏制着两大沙漠的合拢。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日益严重,加之石羊河上游的垦区拦蓄引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盆地的生态问题日益显现,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大面积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面临消亡威胁。群众生活贫困,人畜饮水困难,生态难民逐渐增多,成为全省重点贫困地区之

2、一。因此抢救民勤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本规划根据民勤地区沙化土地分布的现状、扩展趋势和成因及治理的有利条件,采取荒山荒地荒(沙)营造林、退耕还林、营造农田(草场)林网,草地治理等一系列措施,以期 2020 年使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风沙天气和沙尘暴天气明显减少,从总体上遏制项目区沙化土地的扩展趋势,使民勤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章 工程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总面积 1.6 万平方公里,具体地理位置在东经 10149411041210、北纬 38345392737之间。东西长 206 公里,南北宽 156 公里,总面积 1.59 万平方公里。全县

3、最低海拔1298 米,最高海拔 1936 米,平均海拔 1400 米。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1.地形地貌民勤县地域广阔,分属武威盆地北部,昌宁盆地东部,民勤盆地及潮水东盆地,从景观角度来看,有绿洲灌区、荒漠平原区、沙漠区和山地四部分景观。山区以北部东西延伸的北山及中南部的红崖山为主体,海拔高度为 15001700m,呈低山丘陵地貌,面积 162.7Km2。平原区海拔高度为 11801500m,总地势南高北低,地面坡降 1/6001/1500。绿洲灌区指石羊河下游之冲积,洪积和湖积平原的民勤绿洲部分,灌区受沙漠分割,分布不连续,面积 399.63Km2。荒漠平原区由戈壁、盐碱地

4、构成,面积为 7198.37Km2,戈壁分布于北山山麓一带,为剥蚀坡积物被剥蚀成残丘的土地部分。沙漠为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东缘部分及腾格里沙漠,大面积分布于绿洲外围,总面积为 8148.14Km2。见附图 12.气候特征民勤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大陆性沙漠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 110 毫米,蒸发量高达 2644 毫米,昼夜温差 25.2,年均气温 7.8,日照时数为 3073.5 小时,无霜期 162 天。3.水资源状况民勤县年平均降水量为 113mm,而蒸发量却高达 2646mm,为降水量的 24

5、倍;平均入境水量由上世纪 50 年代的 5.42 亿立方米降至近年的 0.6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 520 立方米,为全国水平的 15,全省的 13,为世界水平的 1/8。全县现状可供地表水的地下水总量 1.64 亿立方米,现状总须水量 7 亿立方米,供需差为 5.36 亿立方米,全部靠提取地下水供给,实际超采地下水 3.5亿立方米。县境内大部分区域地下水已超过乔、灌木树种生长的临界水位,绿化造林只能够依赖大量超载地下水维持,人工林木非灌不植,生态治理以牺牲大量的地下水为代价,出现了恶性循环的局面。绿洲内部地下水矿化度由南向北均以 0.02-0.35 克/升的速度上升,水质不断恶化且

6、范围逐年扩大,且除湖区外还影响到东坝、泉山,双茨科等乡镇部分村社饮水安全。按有关专家测算,全县 100 米以下水资源存量为 280 亿立方米,剩余水量加上回归水量也只有135 亿立方米,按目前年用水量亿立方米计算,若不向民勤调水,民勤绿洲只能够维持 20 年时间。4.土壤民勤因所处地形、地貌条件,自古承受了石羊河及其上游储支流大量洪积冲积物以及本身的湖积物质,后来随自然条件变迁沙漠侵入,又接纳了大量风物,故县境主要是在此两类成土母质上发育而成。按照大的分类可以分为耕作壤和荒地土壤两类。其中耕作土壤分布于绿洲腹地,地势稍高处,土层深厚,较肥沃,主要种类有土头地、沙土地、漏沙地、盐碱地四类。荒地土

7、壤类型主包括灰钙土、草甸土、风沙土和盐土四类。5.植被历史上民勤水草丰盛,沼泽和草甸植被是主要原省植被。由于水源的减少,湖水干涸,沙漠入侵,原生植被退化,逐渐演变为荒漠植被类型,并进一步退化。在绿洲内部及边缘地带属荒漠化草甸植被,生长耐盐灌丛,如盐爪爪、珍珠和草甸草本(芦草、冰草、芨芨、苔草等),总盖度在 20%以下,局部淡水浅的地带,长有芦苇,是主要放牧地。盐池及典型盐土地方为盐生荒漠植被,生长白刺等盐生小灌木,极少草木,生长不良,覆盖度 5-10%,没有什么牧用价值。绿洲两侧灰漠土区域,土壤一般含盐较少,属于沙质荒漠植被,生长极其稀疏,多以沙生或荒漠小灌木为主,其中白刺最多,次有红沙、珍珠

8、,长势中等,灌木株高 15-25 厘米。草本不多,但多分布在平沙地上,常见有沙生针茅、戈壁针茅、沙蒿、沙篷和草木、猪毛菜,长势弱,株高 10 厘米以下,总盖度 10%,局部 20%,并有少量芦草、冰草拌生,是当地放牧比较集中地带。民勤天然森林以灌木为主,主要树种有毛条、野杏、拐枣、黄蒿、霸王、红沙,分布在西部的黑敖包及东部的阿拉古山、青山一带。胡杨是唯一天然乔木,面积 0.5 万亩以下。二.研究区社会经济民勤县全县辖 18 个乡镇,244 个行政村,总人口 30.7 万人。总土地面积2402.4 万亩,其中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 2280 万亩,仅沙漠面积就达 1279.3 万亩,占总面积的 54

9、%,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9%。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 408 公里。农业方面,民勤县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兼以盛产瓜类的灌溉农业县。2000年末全县耕地总面积为 64120 公顷。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大麦、马铃薯、油菜籽、豆类、籽瓜、棉花和甜菜等,其中籽瓜是民勤沙区农民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农业总产值 75450.58 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达 47.72 千公顷,粮食总产量 156576.30 吨,棉花产量 2757.00 吨,油料产量 7650.00 吨。全县目前已初步建成粮油、棉花、瓜籽、甜瓜、糖菜、林果、蔬菜、畜禽、药材、小杂粮等十大商品基地,并配套完善与之相应的批发市场和龙

10、头加工企业,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林业方面,建国以来,民勤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和“外治风沙,内建林网,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的方针,依靠群体的力量与干旱和风沙搏斗,与大自然顽强抗争,年年治沙不止,岁岁植树增绿。截止目前,民勤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 115.12 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 88.84 万亩,农田防护林 13.76 万亩,经济林 12.52 万亩(红枣 5.16 万亩,酿造葡萄 l.18 万亩),在 408 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 330 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大的风沙口 188 个。封育盖度在 41以上的天然沙生植被 63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五十年代初

11、的3.4提高到了现在的 7.2。一个外镶边、内建网、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体系已初步建成,不但发挥了调节气候、保护水土、防风因沙,绿化环境等综合效益,极大地改善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还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2000 年林业总产值 883.20 万元。目前,全县已经建成了薛百宋和村、三角城林场、红崖山水库西线、勤锋滩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治沙样板点,民勤多次被国家、省、地评为“治沙造林先进县”和“造林绿化先进县”,受到表彰奖励。1958 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署为民勤县颁发了“治沙造林先进县”的奖状,民勤被树为全国治沙造林的一面旗帜。199l、1992

12、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县”;1994、1997、2001 年三次被甘肃省政府评为“造林绿化先进县”。民勤工业生产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以农林牧渔业副产品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及糖类、轻纺、食品、建材、煤炭、化工、农机等共八个产业体系,2000 年工业总产值为 7126 万元。三民勤县土地利用状况(见附表 1)四水资源利用状况全县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随着地表水的不断锐减,迫使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使全县用水由原来以地表水为主,变为后来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作为补充。2005 年,全县用水总量 6.86 亿立方米,其中:石羊河供水量 0.37 亿立方米,民调工程用水 0.39 亿立

13、方米,扎子沟群井供水量 0.14 亿立方米,灌区机井供水量 5.96 亿立方米。各行各业用水量 5.78 亿立方米。第二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民勤县环境危害情况据卫星遥感影像动态资料观察分析,民勤生态环境的恶化演变,已对兰州及甘肃中部地区、对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综合实地调查和采访省内科研院所、治沙研究机构的专家所得情况,民勤盆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风、沙、水和荒漠化四大方面:风据国家环保总局和中科院联合发布的一份科学报告称,中国北方存在 4 个沙尘暴源区,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而这个源区最严重的地方是民勤。民勤受高空西风急流动量下传影

14、响比较前沿,又恰位居西北风下向,三面环沙,春天地面裸露没有覆盖物,因此风多风大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据中科院观测报表,民勤历年 3 至 6 月大风和沙尘暴平均日数仅次于和田,沙尘暴日数已升至 185 天(素称“世界风库”的安西才 71 次),且频率年益增加,从春天扩展到秋天。据民勤县一份材料称:民勤年均风沙日数已达 139 天,8 级以上大风日 29 天,沙暴日 37 天,最大风力 11 级。2001 年出现 8 级以上大风共 16 次,沙尘暴 14 次。沙据“三北”三期规划调查,民勤绿洲外围现有多达 1 万公顷的流沙和 69 个风沙口,每年流沙以 3 至 4 米的速度向绿洲迅速逼进,严重地段前

15、移速度达 8至 10 米,待治理沙区达 60 万亩。仅近些年就有 10 万亩耕地和 58 万亩林地沙化。令人不安的是据气象部门专家分析,现在沙尘暴的沙尘并非完全来自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而大多是来自民勤绿洲边缘地带迅速沙化的耕地、弃耕地和撂荒地,以及绿洲内部众多散在的沙区片块。我们在调查中也看到,不少曾是良田或丰茂植被的地方,现已沙堆处处可见,许多耕地已被迫弃荒。而另一份参考资料提供的沙漠向民勤绿洲前移的数字则更为惊人,是每年 15 至 20 米!这份材料称:“一些生态专家所作的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预言在全县广为流传。”水民勤没有自产地表水,上游 10 座水库和灌溉区大量截水后,留给民勤的

16、是一条干河和连声的长叹。唯一有利的是上游的灌溉渗漏水、冬春余水和汛期洪水,而这只是“杯水车薪”而已。据甘肃省武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工程师彭锁瑞介绍,石羊河水系最近 7 年为偏枯和枯水年,加之上游扩灌,使武威进入民勤的洪水河的流量,从六七十年代的 4 至 5 立方米秒下降到 05 立方米秒。民勤县进水,年径流量 2 亿至 3 亿立方米才能满足需要,而现在不到 07 亿立方米。缺口大,只好靠大量超采地下水补充。民勤现有 1 万多口机井,年采地下水 2 个多亿立方米,比合理提取量超出 1 倍多。据调查走访发现,这里不少地方的井距相当密,属于破坏性提水。又据甘肃水文工程地质勘测院马富存站长介绍,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发展态势是:盆地中部以中速下降为主,年下降 051 米;绿洲边缘地区以缓慢下降为主,年下降 05 米以下,地下水位已由七十年代的 1 至 9 米,降到现在的 1228 米。其中:昌宁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年递增 20,导致天生坑一带水位近年平均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