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49965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最近逸夫小学数学教研组围绕一项课例开展了几次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渐转变,教学行为在逐步改善;同时,我们也感到还有不少地方需深入反思。课例研究的教学内容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上海“一期教材”三年级第一册内容),执教者是一位有17年教龄的女教师(姓沈)。教研活动聚焦于对三堂课的学生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认为“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认为“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启

2、发和取长补短”。不同观念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在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经被赋予新的意义,已成为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让我们来看看沈老师在课例研究中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过程。“谁再来说一遍”教师独立备课下的课堂交流片段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师: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上次秋游你花了多少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42、36、49、28。)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

3、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回答:47,37。)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教师归纳小结并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沈老师自己也不满意: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4、起来?其他教师直言,沈老师教得还是扎实的,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并普遍感到教学实践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研究人员向大家介绍了国家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探究计算方法”的新要求。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的熟练程度,在教授计算规则后,一般就让学生反复地进行形式操练,有的还规定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等简便运算要达到“脱口而出”自动化的程度。这种只注重计算结果和算法一统的教学,对培育和发展思维有多大价值值得反思。因此,以往“例题教学归纳方法模仿操练”的教学模式确实需要改一改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往往是多样的。所以,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也就是说,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怎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呢?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些教师还建议,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再全班进行交流总结。沈老师表示愿意尝试,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大家的建议,结合自身反省,对原设计的教案进行了修正,准备第二轮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