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938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泥炭地质勘查的目的和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度要求、勘查方法原则,煤、泥炭资源/储量分类条件和估算原则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50215-94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197-94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规范GB/T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3 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煤炭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是为煤炭建设远景规划、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4 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4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从勘查区的实际

2、情况和煤矿生产建设实际需要出发,正确合理地选择采用勘查技术手段,注重技术经济效益。42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成果精度,适应煤矿建设技术发展的需要。43 煤炭地质勘查必须坚持“ 以煤为主、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原则,做到充分利用,合理保护矿产资源,做好与煤共伴生矿的其他矿产的勘查评价工作。5 煤炭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度51 阶段划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52 预查阶段521 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522 预查工作程度要求a) 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

3、代b) 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c) 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系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d)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e) 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53 普查阶段531 普查是在预查的基础上,或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532 普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a) 确定勘查区的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b) 初步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勘查区复杂程度。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可采煤层的分布范围,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d) 调查勘查区自然地理条件、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特征,大致了解

4、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环境地质现状。2e) 大致了解勘查区开发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煤的开采技术条件。f) 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状况。g) 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533 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普查报告的井田,在普查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a) 基本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要构造,详细了解井田构造复杂程度。b)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可采范围,适当加密控制初期采区范围内煤层的可采边界。c) 初步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基本确定煤类及其分布,详细了解其他有益矿产的工业价值。d)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参照 5

5、.2.2.1 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e) 估算可采煤层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54 详查阶段541 详查的任务是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542 详查工作程度一般要求a) 基本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b)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基本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岩浆侵入,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大致查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c)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

6、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d) 基本查明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做出评价,初步评价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e) 对勘查区内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地下水资源作出初步评价。f) 初步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g) 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其中控制的资源/ 储量分布应符合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543 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差、地质条件较复杂只能提交详查报告的井田,其详细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a) 查明井田的构造形态和初期采区内的主

7、要构造,对井田边界构造应作适当控制b) 基本查明主要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适当加密控制可采煤层的可采边界,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的露头位置。c) 基本查明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确定煤类及其分布。d) 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勘查工作程度,参照 5.5.2.1 条并按实际情况调整后确定。e) 估算可采煤层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储量。55 勘探阶段551 勘探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552 勘探的工作程度35521 对于拟建中型和中型以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井田,勘探工作程度的一般要求是:a) 控制井田边界构造、其中

8、与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有关的边界构造线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 150 米以内。b) 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等于和大于 30 米的断层,详细查明初期采区内落差等于和大于 20 米的断层,对小构造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及对开采的影响作出评述。c) 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的底板等高线,煤层倾角小于 10 度时,应控制初期采区内登高距为 10 米20 米的煤层底板等高线。d) 详细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先期开采地段内各可采煤层的可采范围,对厚度变化较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应控制煤层等厚线。e) 严密控制与先期开采地段或初期采区有关的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为止,在掩盖区,

9、隐蔽煤层露头线在勘查线上的平面位置应控制在 75 米以内,控制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的风氧化带界线。f) 详细查明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及其在先期开采地段范围内的变化,着重研究与煤的开采、洗选、加工、运输、销售以及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并做出相应的评价。g) 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井充水因素,预算先期开采地段涌水量,预测开采过程中发生突水的可能性及地段,评述开采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的可能变化,评价矿井水的利用可能性及途径。h) 详细研究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范围内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煤的自燃趋势、煤尘爆炸危险性及地温变化等

10、开采技术条件,并做出相应的评价。i) 详细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和开采情况,划出其采空范围,对老窑的采空区应尽可能地控制、并评述其积水情况,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分析其充水因素。j) 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状况。k) 估算各种可采煤层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量/储量。5522 对于拟建小型矿井的井田、勘探的工作程度可根据矿井建设的实际需要加以调整。5523 现有生产矿井为了扩大井田范围,超出原已批准的地质报告的部分,其工作程度应视扩大区所处的井田部位,依据矿井改扩建设对扩大范围的要求,由探矿权人与地质单位商定。5524 对于拟建中型以上机械化程度较

11、高的露天矿,其勘查工作程度根据露天开采的特点应符合下列要求:a) 复煤层按分煤层基本对比清楚。b) 严格控制先期开采地段煤层露头的顶底界面及煤层露头被剥蚀后的形态,露天开采的最下一个煤层的露头,其底板深度的误差应控制在 5 米以内。c) 详细查明先期开采地段内落差达于 10 米的断层,控制褶曲的产状,褶曲轴部的标高应控制在 10 米以内。d) 详细查明各煤层的夹矸层数、厚度、岩性,对不能分层剥离的夹矸和在开采时可能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均应了解其灰分、硫分、发热量和真密度等质量特征。e) 基本查明剥离岩层中赋存的其他有益矿产,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其他矿产,应提出必要的地质资料。4f) 详细查明露天

12、开采的最下一个可采煤层顶板以上各含水层,以及煤层底板以下的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及水文地质特征,计算露天开采第一水平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评价露天疏干得难易程度。g) 基本查明露天边坡各岩层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详细了解软弱夹层的层位,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特征,评价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基本查明露天剥离物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h)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比例,应比附录 E 的要求提高 10%。6 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61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根据地形、地址及物性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地质填图、物探、钻探、采样测试等勘查手段。62 凡裸露和半裸

13、露地区,均应在槽井探及必要的其他地面物探方法和配合下进行地质填图。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般为:a) 预查阶段 (1 :50000)(1:25000 )b) 普查阶段 (1 :50000)(1:25000 ),也可采用 1:10000c) 详查阶段(1 :25000 )(1:10000),也可采用 1:5000 63 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以地面物探结合钻探为主要手段,配合地质填图、测井、采样测试及其他手段,进行各阶段的地质工作。64 凡不适于使用地震勘查的地区及裸露和半裸露地区,应在槽探、井探、浅钻、地面物探和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开展钻探工作。65 所有钻孔都必须进行测井工作66 预查、

14、普查阶段钻孔中达到规定厚度的煤层应全部采取煤心煤样,各种煤样的采区及其测试项目,参考附录 F 确定。67 露天勘查的工作控制程度,根据露天开发建设的需要,一般应在露天初期采区范围内采用平行等距剖面进行加密,其剖面间距可为同类型井田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基本线距的 1/2。7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其类型条件71 资源/储量分类依据711 可行性评价程度可行性评价程度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种。712 经济意义7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的生产指标计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煤炭的平均

15、价只能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7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它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7123 此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的,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成经济的。7124 内蕴经济的5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713 地质可靠程度72 煤炭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721 探明的煤炭资源 /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在地质可靠程度方面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 煤层的

16、厚度、结构已经查明,煤层对比可靠,可采煤层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煤类、煤质特征及煤的工艺性能已经查明,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已经查明。b) 煤层底板等高线以严密控制,落差等于和大于 30 米的断层已经详细查明c) 各项勘查工程已达到勘探阶段的控制要求722 探明的煤炭资源 /储量分类7221 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勘查工作程度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证实其在计算当时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7222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同( 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7223 预可采储量(121):同(111)的差别在于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估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7224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