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评课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493507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高窟》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高窟》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高窟》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高窟》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高窟》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高窟评课稿执教莫高窟这节课,陈老师扎实过硬的功底,细腻严谨的风格,亲切自然的教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大家风范,因而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张扬,激情而不娇柔,细腻而不乏味,值得品味。这节课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巧、实、美。一、“巧”教学设计的精心巧妙。只有科学、巧妙的预设,才有课堂上灵动的生成。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尾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句质疑,读句悟情,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赞叹之情,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莫高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化的宝贵遗产。二、“实”课堂训练的扎实有效。这是一

2、节体现了语味的语课。1、这节课,陈老师以读为主线,以读为本,潜心引导学生读书。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充分自读,仔细品味,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交流感受。这样的训练一是在强化语教学始终不可丢弃的“语言字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二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后自由表达,实现对本个体化的解读和感悟。在学习2、3自然段时,先本后媒体,让学生与本进行充分对话,再去欣赏彩塑与壁画,让学生由本到图片进行了双重感悟,更加深了学生对莫高窟艺术宝库的印象。抓住描写彩塑神态的词进行图片观赏,寓积累与想象于一体,一举两得。学习第4自然段,通过句子的比较,以及出示相关的相关料,

3、让学生领悟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大量物流失。这一教学过程在学生品味作者用词准确、精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将学法渗透于许多细微处,让学生领悟读书的方法,这对学生说将是终身受益无穷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精妙绝伦”等词的理解,本鲜明的构段特点、带着问题去读书等阅读方法,在老师春风化雨般地熏陶、渗透下,学得轻松自如。让学生先品读理解字,突出朗读积累,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诵读内化能力是一堂高实效课所必需的。陈老师的课堂很好地为大家作了精彩的诠释。三、“美”教师语言的艺术美。首先,创设情景,唤起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给学生以听觉的冲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陈围满是茫茫戈壁的莫高窟内,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诱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重点段落的教学中,老师通过优美的言语情境的描述,通过多重吟诵,点燃了中言语的亮度,吸引学生驻足壁画,感受魅力。此外,老师通过亲切、富有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也不断地调动、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学师课堂的展示课,陈老师深入地理解了学师课堂的精髓,在给学生良好的学法指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驾驭课堂、自主探究的能力,给了我们良好的示范,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学生的可塑性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