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90959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农民科技培训典型材料-农村远程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交 流 材 料强化措施抓落实 农民培训见成效敦煌市农广校农民科技培训典型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我校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农广校的安排和敦煌市农民科技培训规划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校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市现有人口1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9.5万人,农村劳动力5.05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711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4.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240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增长6%,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敦煌作为一个农业市,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作为实施“三农”突破的战略措施来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培养造就了高素质的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农业技术干部队伍、农民技术骨干队伍和农村劳动者队伍等四支队伍。全市有1000多名村组干部参加了农广校的学习,有1万多名青壮年骨干农民参加了绿证班的学习,掌握一技之长的广大农民已成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带头人和主力军。二是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目前,已有900多名农广校学员参加了20多个农民科技协会,建立了30多个村级科技服务站,有效拉动了科学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三是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校在55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学点和生产示范点,带动全市

3、发展种植、养殖各类专业村达20多个,有力促进了我市葡萄、棉花、蔬菜、畜牧、食用菌、果树等支柱产业的发展。二、主要做法(一) 抓培训,提素质,着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的素质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的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把农民的素质教育放在了首位,重点抓了“四大科技培训工程”。一是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程。以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生产技能、市场知识为重点,加强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还以培训学员为主要参赛对象,举办了农民科技培训知识大奖赛,检验了培训成果。近两年,共举办农、林、牧科

4、技培训512场次,受训人员4万余人次;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2065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3444人;印发科技明白纸7万份,发放农业科普书籍12260本,展出展板86块,农户受训率达98%以上,全市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比例达到75%以上;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在省农广校配发阳光工程培训读本1700本的基础上,根据敦煌的实际,我校又编印了食用菌、农机修理、沼气生产工、敦煌文化旅游文化知识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基本知识等五种教材共6200本。在具体培训中,一方面,根据就业需要,通过培训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知识等培训

5、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开设了家政服务、机电修理、酒店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食用菌、纺织工、沼气生产工等热门专业,采取“订单”培养,“订向”输转的办法,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去年以来,我校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451人,转移1336人,实现劳务收入970多万元。三是实施农村信息网络培训工程。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我校利用本校农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对每个乡镇的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民进行了信息化知识培训,共培训农民3450人,极大地拓宽了农民学科技的渠道,教会了农民在网上获取知识。杨家桥乡鸣山村农民魏遇红,根据网上学到的有关辣椒病虫害防治的信息,根治了本村26户的28座

6、温室辣椒的病害,为种植户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四是实施农业科技“直通车”培训工程。利用中央农广校配备的农业科技培训直通车,我校组织技术人员奔赴全市各乡镇开展了“科技赶场”、“科技集市”、“科技村村行”等活动。 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培训形式,现场播放“葡萄栽培技术”等科技光碟92集,发放农民进城务工常识等科技书籍3600多本,印发科技资料3万多份,劳务招工信息4000多份,共开展培训265场次,参训人员达33190人。(二) 抓服务,促效益,着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三项科技服务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结合我市启动“农业科技入户年”活动

7、,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农业科技”专栏,定期播放农业法律、法规、政策、农产品需求信息、各类农作物栽培作技术和畜牧养殖防疫等综合知识。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农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开通农技服务热线,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碰到的实际困难。一年接待农民咨询和技术服务电话1000多个,为60多个种养殖场、5000多名农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农业技术指导,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大力开展“百人联千户带万家科技促增收”活动。我校组织10名教职工定点联系100户科技示范户,采取“技术寻亲、服务联姻”和“科技人员到户、技术服务到田”的办法,常年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确定生产经营项目,拟定生产经营计划,开展综合

8、技术服务,增强了科技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我校教师胡立伟指导的转渠口镇雷家墩村六组农户张明,全家4口人,耕地面积12亩,全部种植棉花,通过一年的帮扶,棉花亩产籽棉800斤以上,比同组其他农户亩产高出80100斤,每亩收入多出200多元。三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进田入户”活动。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力度,我校积极开展了农业科技成果“进田入户”活动,把一些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带到了田间地头,传到了千家万户。(三) 抓引导,建龙头,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从建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基地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引导产业发

9、展。今年七月份我校在七里镇南台村组建了第一个食用菌协会,协会成立后,带动了50户农户积极投入到食用菌生产的行业中来。目前,全市食用菌种种植户达260户,平菇种植每年在110万袋左右,年产鲜菇225万斤;双孢菇栽培面积每年都在63亩左右,年产鲜菇97万公斤,其他品种生产18万袋左右。全市每年的食用菌收入一般都在1000万元左右,并且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二是创建农民科技书屋推动产业发展。在农民科技书屋创建过程中,我校积极争取多渠道投入、市乡村共建的办法,帮助七里镇种植葡萄集中的秦家湾村、莫高镇种植高产棉花的甘家堡村和杨家桥乡温室蔬菜种植集中的中渠村等10个条件比较好的村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和科技培训室

10、,配备了书柜、彩电、VCD等设施,配发科技书籍247种10000本,科普挂图80余幅,光盘115种1680张。截止目前,全市10个村的农民科技书屋接待村民阅览9000多人次,接受6500多人次借阅科技图书7600多册,为村民播放VCD光盘280多场次,开展培训196场次,受训群众近3万多人次。七里镇秦家湾村通过创建农民科技书屋,鼓励农民依靠科技发展葡萄产业,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近万元,一跃成为全市的首富村。三是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为了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有效带动产业发展,同时给培训学员提供实践实习的场地, 2006年,我校紧紧围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采取边培训边争取的办法

11、,在七里镇南台村建立了1000亩葡萄培训示范基地。同时,采用“租地点菜”方式,和市农技中心联合在莫高镇会宁村二组温室种植区先后租用土地,投资15万元建造了两座高标准的示范温室培训基地,并将培训计划、操作技术规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全部上墙张帖公布。实习基地建成仅仅一年多时间,就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菜农达1000多人次,共举办现场培训会23场次,新技术咨询500多人次。截止目前,我校在全市共建立市级科技培训基地4个,三、收到的体会一是落实培训经费是关键。编印和购买科技书籍、印发科技明白纸、聘请辅导教师、出动科技入户直通车等都必须有大量的经费作支撑。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培训经费,很难确保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12、的顺利实施。二是搞好发动宣传是前提。只有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宣传发动工作,才能增强广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确保培训任务的落实。三是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是保证。在今年的“科技赶集”、“科技进田”、“科技赶场”等活动中,我校“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拉着有关专家及部分书籍、光盘、明白纸到达科技培训现场,播放最新技术的农业科技VCD光盘,宣传有关科技知识,培训现场常常被广大农民朋友围的水泄不通,有看的,有索要科技资料的,有问的,有记的,有索要联系电话的,场面异常火爆。面对敦煌电视台的现场采访,许多农民朋友都说:“这种形式以前从没见过,有音、有像、有专家;有书、有光盘、有明白纸;简单、快速、直接、

13、易懂;省时、省力、省钱。四是培训方便快捷是优势。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的科技入户直通车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老百姓亲切地称直通车为科技110。虽然我校农民科技培训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培训工作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不足,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农村技术人员队伍薄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我校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兄弟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和培训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全面实施农业科技推广行动计划,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