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483603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41.14孔孟两章课件季氏将伐颛臾孙逸豪推荐(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积累“过、相、为”一词多义,“来、安”活用意思,疏通文意 3、从文本中分析孔子不赞成用武的原因及孔子的思想。,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政治上,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四书五经,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 诗书礼 易 春秋,颛臾( )冉( )稷( ) 兕( ) 柙( ) 椟(

2、 ) 费( ) 相( ) 戈( ),zhuny,rn,j,s,xi,d,b,xing,g,生字正音,下列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B,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两人谒见孔子,说道:“季氏准备对颛臾使用兵力。”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孔子道:“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颛臾,先王把它当作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介宾后置,古今异义,无乃与:恐怕吧,过:责备,是:宾前标志。尔是过:宾语前置,责备你,把它作为,判断句,何以伐为?” 冉

3、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人本来都不同意。”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否则就不要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何以为?为什么呢?为什么讨伐它呢?宾前,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

4、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给子孙们留下祸害。”,错误,责任,呢,坚固,而且,表递进,给,介词,介宾后置,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贫困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厌恶,那,替,找借口,安:使安定,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再 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

5、致他们。 既来之,则安之。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且想在国境以内使用兵力。,使到来。使动,使安定。使动,辅佐,使到来,介宾后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却,提问: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 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反对 颛臾是先王 所封之国 不可伐 义正词严 讨伐 颛臾在 鲁国境内 不必伐 不容置辩

6、理由 颛臾与季氏 同为社稷之臣 不当伐,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提问:孔子在反驳时,用了哪些方法反驳对方?请在书上找出来。,引用: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7、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冉有、季路不是有责任了吗?,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

8、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成语“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重后果,沿用至今。,“分崩离析”也是从这里出来的一条成语,用于贬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可收拾的样子。,“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从本文中衍生出来的一条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孔子: 是一个爱国

9、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没有尽职尽责,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季氏,将伐,颛臾,三次,对话,孔子,爱国 爱民,目光深邃,的政治家,拓展延伸,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请你说说我们当代人,应该从本文或论语中获得什么样的生存和发展的启示。,一词多义,1.是,例句 释义,明辨是非,是社稷之臣,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正确,与”非”相对,这,判断词,是,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标志,不

10、译,2.止,例句 出处 释义,陈力就列, 不能止者 季氏将伐颛臾,河曲智叟 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狼,停止,禁止,阻止,只是,仅仅,3.疾,例句 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病,厌恶,痛恨,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4.见,例句 出处 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见,召见,拜见,谒见,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谡大

11、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出现,通“现”,见解,见识。,5.过,例句 释义,无乃尔是过与,责备,日过午已昏,超过,大母过余曰,访问,拜访,人往,从轩前过,经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责任,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度,且尔言过矣,错误,6相,xing 互相:两岸青山相对出,偏指一方: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xing容貌、相貌:儿已薄禄相,辅助、帮助: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特指扶助盲人的人:则将焉用彼相焉,(二)重点习惯句式,1 无乃与(欤)无乃尔是过与?,表示揣度,或反问,译为“恐怕吧” 如:“无乃尔是过与?” 译“我恐怕要责备你们吧?”,2 何以为是社稷之臣也,何

12、以伐为?,“何以”是“凭什么”,“为”是疑问语气助词,译为“为什么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三)词类活用,1 无乃尔是过与?,(名词活用为动词,“责备”),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词用作动词,找借口),3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之来,使生活安定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2 省略句,例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3 倒装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1、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 A、危而不扶,颠而不

13、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2、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唯才是举 B、唯利是图 C、何以伐为? D、地利不如人和 3、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疾”意思相同的是( ) A、积劳成疾 B、痛心疾首 C、疾风劲草 D、疾恶如仇 E、曾不能疾走,B,D,D,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王好( )战 弃甲曳( )兵 数( )罟( )不入洿( )池 鸡豚( )狗彘( )之畜( ) 谨庠( )序之教 孝悌( )之义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殍( ),ho,y,c,g,w,tn,zh,x,xing,t,wng,p

14、io,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凶:荒年。河东:古今异义。黄河以东。 河内地方如果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还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假如河内遭了饥荒也是这样办的。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这样替百姓打算的。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加:更加。 可是,那些国家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变得更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

15、子答道:“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来打个比喻吧。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战鼓咚咚一响,枪尖刀锋一接触,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那些跑五十步的战士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战士,(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以:用,之:衬字,不译,而:修饰,既:已经,或:有的人,而:才,以:因,凭。,成语理解与积累,弃甲曳兵 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 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孟子和梁惠王的问答是围绕着什么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