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451403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安良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方面的教育案例 彭州市磁峰中远学校 文安良案例:本学期每当下课时,我会问小学生有没有自愿帮老师打扫卫生。我会发现很少有人会站出来,包括班干部也不愿意打扫卫生。看到这种情况,我只好点名安排,当我离开教室让他们自己打扫时,等我回来发现他们不是跑走就是打扫不干净;只有我和他们一起打扫时,他们打扫卫生才积极。事后了解他们在学校也是这样,除非责任到人,一般要数劳动委员最倒霉。我感觉到他们和我学生时代完全不一样,我们那时打扫卫生是件很光荣的事。 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他们在生活上受到优厚的待遇,他们吃得好,穿得漂亮。同时,也滋长了他们的娇气,用

2、一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话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更不用说又脏又累的劳动,意识淡薄,不乐意参加。这样的学生生活在温室里,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长大后,更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个大家庭。而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新世纪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光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同时要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提早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做到劳动习惯“早”培养。 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劳动观念“早”树立 劳动,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启迪智慧,

3、体现在技巧的形成上,能使小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小学生参加劳动愈早,对他的人生影响愈有成效。因此,应该尽早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1、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担心这害怕那儿的,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而应该适时适当地让学生完成一些劳动任务。我们应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每个人都必须劳动。让学生懂得一切劳动成果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果实。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现

4、在不少家长用金钱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劳动,表面上看,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提高了,实际上学生已经把劳动作为一种获取报酬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的义务。同时,把劳动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真正把劳动作为一种义务,一种意愿,真正从心底去热爱劳动。 2、培养学生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劳动态度是人对劳动比较稳定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倾向性。对小学生劳动态度应该从认识、情感和行为几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并持之以恒。态度是由认识、情感、行为三成分组成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也要从认识的接纳到内化,情感的转变或培养,行为的顺从到改变,进行长期地教育,才能形成学生正确而比较稳定的

5、内在倾向。一方面要严格要求,教育学生遵从劳动纪律,服从安排,另一方面还应该提供良好的劳动榜样,作为学生劳动态度模仿、效法和形成的典范。 二、劳动兴趣“早”激发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较早地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1、快乐体验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也能带来快乐。在小学低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如种植园地载青菜、浇水等有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便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并把制作的小作品

6、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带回家。这样学生品尝到了劳动的喜悦,收获了快乐的体验,对劳动也充满了兴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环境创设提升兴趣 良好的劳动环境创设对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也有很大帮助。首先,在班级中应该营造出“劳动最光荣”的氛围,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在班级里劳动是一件高尚的事情,能受到大家的瞩目。其次,还应该和家长携手,在家庭中也营造出适合学生劳动的环境。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完成的家务劳动机会,满足学生的劳动意愿,另一方面,让家长配合教师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劳动活动以及劳动评估,将家庭劳动教育和学校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劳动环境,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 3

7、、有效活动发展兴趣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发展劳动兴趣不能限制在班级,还可以“走出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也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生活愉快,精神焕发。春天来了,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去挖野菜,并把野菜送到敬老院去,在劳动中渗透敬老、爱老教育。秋天到了,校园里飘满落叶,可以组织学生去捡落叶,让学校更整洁。每一次劳动,先分组,并开展比赛,看谁的眼睛亮,看谁的手灵活。每到国际“五一劳动节”,我总会让学生们开展一次劳动,可以为父母服务,可以是在社区里进行卫生扫除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大大发展了学生的劳动兴趣。 三、劳动技能“早”传授 如果光有思想,却没有本领去付

8、诸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使学生的劳动习惯能得到“早”培养,劳动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劳动技能,才能让学生更快体会到劳动的过程和劳动的快乐,可以少走弯路,树立学生劳动的自信。 1、树立榜样模仿技能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因为榜样,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先进性、教育性。小学生爱模仿,生动形象的榜样易于感染学生,并激发热情。一个班级中一般来说有四十几位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长从小重视培养自己子女的劳动习惯,不光讲究个人卫生,还热爱劳动。我们要表扬先进,批评后进。班内设立“劳动标兵”,每月由班干部评选,由劳动委员公布结果并上墙。由于学生都有爱表扬的心理,许多

9、学生劳动积极了,乐意吃苦耐劳,为班级争得荣誉,劳动的劲头更足了。而且在相互的模仿中,学生们也掌握了不少劳动的技能。 2、共同劳动传授技能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十分强调教师的身教,认为“身教重于言教”。他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是一种影响学生的教育力量。这就要要求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做到以身作则。所以,我们做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就会心服口服。例如在大扫除的时候,仔细观察,劳动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教师和他一起来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亲身示范传授

10、一些劳动技能给他们,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同时,在我平时上课时也主动弯腰打扫卫生,虽然这些事,每个人很容易做到,但在学生的注视之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影响。小小的举动,能很好地教育学生,胜似休止的督促。 3、循序渐进练习技能 形成劳动技能必须从低年级抓起,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一方面,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有效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学习生活中必须的,起码的使用材料的手工劳动,让学生课堂知识和实践劳动向结合,通过直接动手的制作活动以及体验性的劳动活动,努力让学生获得制作东西和劳动的喜悦感,掌握一定基础的劳动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家校结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在学前较少劳动,依赖思想严重的情况,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总之,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不失时机地进行劳动行为的强化训练。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我认为要及早地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用各种方法去树立学生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提升学生劳动技能,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劳动执行过程中的闪光点。同时对其失误要和善对待,要予以耐心细致地纠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让劳动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劳动中找到快乐,这也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做的。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