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42476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论文—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联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 摘要: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对即是紧密相关又是各自独立的重要经济问题-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关乎民生的问题,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的失业率逐年走高,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于它的讨论。同样,在经济危机之后,通货膨胀问题也逐渐突出。人们对于二者联系的认识也越来越多。那么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关键字:失业 通货膨胀 经济现象 在20132014学年的对于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学习让我对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与互相影响

2、的情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 而在我的论文中将阐述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相关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失业: 对于我们的教材宏观经济学原理【中】高鸿业)中第十六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性失业:z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但因为摩擦性失业被认为任何时候存在,却对任何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过渡性的,所以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2、 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

3、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需求方。3、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的失业。在本书中,还描述了除上述三种失业类型外的,在宏观经济学中还存在的一种失业的分类,即所谓的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前者指个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后者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另外,在(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美】曼昆)中第28章失业中有关失业的解释,书中把失业分为两类

4、 长期失业 与 短期失业。书中把失业者规定为能够工作且在4周的时间内努力找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还包括被解雇正在等待重新被召回工作岗位的人。 让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看看我国20062008年失业的具体情况: 项 目 2006 2007 2008 经济活动人口 (万人) 78244 78645 79243 就业人员合计 (万人) 76400 76990 77480 第一产业 32561 31444 30654 第二产业 19225 20629 21109 第三产业 24614 24917 25717 在岗职工人数 (万人) 11161 11427 11515 国有单位 6170 6148 612

5、6 城镇集体单位 726 684 623 其他单位 4264 4595 4766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 847 830 886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1 4.0 4.2 数据来源:网上的各种资料网站 二、通货膨胀: 我们先来看看书中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描述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是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例如书中举的例子,198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4%,在盖洛普公司的民调中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当时的通货膨胀是美国的主要问题。此后,从1983年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6%以下,相关的民调显示,通货膨胀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认为是主要问题。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

6、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我们再来看看古典的通货膨胀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通胀的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根据这一理论,货币数量越多,货币价值越低。正如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这种理论之所以被称为古典的,是因为它是由一些最早的经济思想家提出来的。 然而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是用这种经济理论来解释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长期决定因素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量增加。书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货币数量论的解释,

7、这种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中的重要性,当中央银行创造了大量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迅速下降。为了维持物价稳定,中央银行必须保持对货币供给的严格控制。二、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来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给的角度解释,不论总需求过渡增长是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来自政府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三、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它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让我们再看看我国从2001年到2008年来的通胀率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

8、6 2007 2008 通胀率 0.7 -0.8 1.2 3.9 1.8 1.5 4.8 5.9 数据来源:互联网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解释一下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 菲利普斯曲线是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

9、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图中,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P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高(d)时通货膨胀率就低(b),当失业率低(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a) 具体的来说,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

10、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换言之,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具体而言,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社会的决策者不用采取调节行动,如果在区域之外,则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进行调节。 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三、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 面对失业问题,我们可以试从凯恩斯的“充分就业”原理出发,寻求解决途径。凯恩斯

11、认为除了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还有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由此可以知道解决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解决非自愿性失业的情况,有效需求扩大则就业量扩大,但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业已经充分了,此时增加有效需求则不能增加就业量了。 这个原理的指导意义是: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采用累进税增加穷人的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刺激投资比刺激消费更重要,所以国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拉动内需,增加投资环境建设,吸引外资开阔就业市场,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工人工资。 面对较严重通货膨胀的问题,可以通过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阻止通货膨胀,

12、具体的方式是用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例如:增税、减少政府投资和购买、加息。在收入政策中,政府通过强制手段控制工资和物价,降低人们的收入。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增加收入、增加产量。但是由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会是收入或产量减少,从而引起失业。超级通货膨胀则会导致经济崩溃。所以一定要杜绝超级通货膨胀的现象出现。 面对失业和通货膨胀两个相悖的解决方式,我们则应根据两者之间关系和菲利普斯曲线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使得失业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达到一个彼此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管理学院 会计专业 1301班 钟佳明 学号:20132107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