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12797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B2220071B2220072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3.5 学时:4854 (理论学时:4854, 实验学时: 0 )2、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基础课3、适用专业: 安全工业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轻化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6、教材与参考书目:建议使用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 范大茵 陈永华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年参考书目:概率论基础李贤平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概率统计简明教程同济大学应用数学

2、系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李贤平 沈崇圣 陈子毅 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 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袁阴棠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7、考核方式:考查课;考试形式为闭卷;平时与期末各占的百分比:平时占20%期末占80%。8、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课程教学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授课对象是各工科专业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概率论从数量上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数理统计研究处理随机性数据,建立有效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推断。通过本课

3、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掌握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8学时,8学时)1.1随机试验,基本事件,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掌握;1.2概率的统计定义(了解);概率的古典定义(理解);概率的基本性质以及运用它们进行概率的运算掌握;1.3 条件概率的概念(理解);乘法公式与全概率公式(掌握);贝叶斯公式(理解); 1.4 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理解);运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掌握); 1.5 贝努利概

4、型(了解);贝努利概型的概率计算(掌握)。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及运算,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难点: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6学时,6学时 ) 2.1 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掌握;分布列理解;0-1分布、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掌握);2.3 连续变量的分布函数掌握2.4 分布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密度函数和由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掌握;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 2.5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理解 重点: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正态分布难点: 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3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8学时,

5、8学时)3.1 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联合分布函数,联合密度函数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了解;用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掌握); 3.2 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之间的关系理解;二维正态分布和二维均匀分布(了解);3.4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理解);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的有关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掌握;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3.5 两个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分布和n个随机变量的极值分布理解;重点: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及有关事件的概率计算,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之间的关系。难点:利用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计算概率,两个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

6、分布。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极限定理(8学时,8学时)期望,方差,掌握它们和方差。熟悉。了解各阶矩的计算公式。;4.1 数学期望的概念(理解);数学期望的性质及其运算和机变量函数的期望的计算(掌握); 4.2 方差的概念(理解);方差的性质及其运算和机变量函数的方差的计算(掌握); 4.3 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掌握 4.4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了解);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计算(掌握);方差与相关系数理解 4.5 矩、协方差矩阵了解 4.6 契比雪夫不等式(了解);依概率收敛的概念(了解);努利大数定律和契比雪夫大数定律了解; 4.7 独立同分布的

7、中心极限定理和德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了解);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近似值(掌握);重点:期望和方差的性质和计算,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难点:协方差的性质和计算,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近似值5 统计量及其分布(4学时,4学时)5.1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和统计量的概念了解;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分布及其计算方法(掌握); 5.2 统计三大分布(c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理解),其查表方法(掌握);常用抽样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进行计算(掌握);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重点:统计三大分布的定义及其查表计算,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统计量

8、进行计算。难点:统计三大分布的定义,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的分布6. 参数估计(4学时,4学时)6.1参数点估计的概念(理解);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参数点估计掌握;6.2 无偏性和有效性(掌握),相合性(了解);6.3 参数区间估计的概念(理解),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掌握;重点:矩估计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单个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难点:极大似然估计法7. 假设检验(6学时,6学时)7.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了解;7.2 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掌握;重点: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9、难点: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8. 方差分析(4学时,4学时)8.1方差分析的概念(了解);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理解8.2 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了解重点:单因素方差分析难点:交互效应模型下的双因素方差分析9. 一元线性回归 (0学时,6学时) 9.1 一元线性回归了解;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的概念(了解)重点:一元线性回归难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课内实验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备注48学时 54学时大纲编写责任人 沈崇圣 (签名) 工程数学 (教研室)2005年 11 月 22 日教研室审核意见 王建军 (签名) 工程数学 (教研室)2005年 11 月 30 日系(院)审核意见 同意 (公章) 庄海根(签名)2005年11 月 3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