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412658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学校讲座读本老师想对家长说的话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家长和老师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在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有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维护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我们没文化,孩子就全交给您了,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老师经常会听到家长这么说。殊不知老师联系家长的目的,就是想借助家长的力量。家长这么说等于是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老师,老师希望获得帮助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家长没文化,并不能成为不履行教育责任的理由,老师并不是想让家长代替他做具体的教学工作。在很多时候,家长支持老师的工作就足够了

2、,但不能完全依赖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的授权更是和教育教学法规相违背,对老师的工作并没有实际帮助。“我天天都问他写作业了没有。” “我们怎么会不管孩子呢?我天天都问他写作业了没有?每回他都告诉我写了。”这是老师因学生作业问题联系家长时常听到的一句话。从实际效果来看,只是简单地问孩子作业写了没有几乎等同于不管。孩子的作业字迹是否工整?正确的有多少?错题是不是都改了?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关心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家长可以每天抽出几分钟翻一翻孩子的作业本,问孩子有没有遇到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我总不能天天看着他学吧!” 一般来说,有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较弱,就需要家

3、长的影响、教育、陪伴,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着孩子学习”大有诀窍。比如:根据作业量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鼓励孩子集中精力;关掉电视及音响,减少环境对孩子的干扰;孩子做功课时,最好陪着他做一两道题,并及时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这对学习成绩偏差的孩子效果会更好;家长还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让孩子吸取教训,避免今后再犯;等等。简单粗暴或是简单放任。有些家长一听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当着老师的面就数落孩子,这不仅会让老师觉得尴尬,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并有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其和老师的对立。还有的家长表现的倒是很民主,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过后却不

4、再过问,这也起不到教育作用。一个期中考试考得不大好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很担心爸爸知道我的成绩后会揍我,没想到他没有打我,而是鼓励我下次考好,我很快就把这次考试忘到九霄云外了。”这位爸爸不打孩子是对的,但也不应过于轻描淡写,让孩子很快把考试忘掉。而是应和孩子一起分析没考好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怎么改进,制订学习计划并监督他执行。总之,教育孩子既是老师应尽的责任,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育就像大家手拉手构成一个圈儿,参与的人越多这个圈儿也就越美越圆。其次,我要跟大家一起交流的是如何和孩子沟通,说到沟通这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并且很多家长与孩子遇到的很多问题就是沟通出现的问题,沟通出现

5、问题就导致很多其他问题出现,譬如:亲子关系不好,家庭氛围不好,都是由于沟通引起的。怎么样和孩子进行沟通?才能使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第一、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请注意:一定要身教重于言教。我们每一个家长先要做到,用自己行为感染孩子。平时沟通总是用到语言,其实很多东西是做出来的。不用总是说得太多,我们应该做得更好。我们要强调父母的素质,素质体现就是父母行为表现出来的,行为其实也在与孩子传递着沟通的信息。如果说自己很难做到的东西,却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没做到,家长反而给予批评时,这时沟通自然就出现了问题。孩子想:你们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让我做到?想让我做,你为什么不做?孩子不会从大人角度考虑问题。所以说身教

6、重于言教,任何时候一定要重于身教,少说废话正确的废话,没一句是错的,但都是废话。第二点、沟通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倾听应该用平等的姿态,案例:父亲与孩子沟通时,父亲高高在上,孩子非常低的姿势,仰着头看着自己的父亲。并不是说父亲低下身子就把父亲的形象降低了,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沟通,与孩子相对,做好非常好的倾听者,孩子才有可能把心里的话告诉你。孩子当有话没说完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在脑子里一边倾听还要整理,整理孩子所说的话有哪些程序、观点、想法,要抓住要点,有些什么思想,然后当孩子说完时再反馈给孩子,家长在倾听过程中让孩子觉得你在用心听孩子说,感到受到尊重,愿意与你进行交流。如果在倾听过程中心不在焉

7、、一心两用,孩子是不愿意与你进行沟通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需要他说什么话你能用心听,大人也一样。如果说话时打断对方迫不及待想说的时候,对方肯定在沟通方面会出现一些阻隔,致使沟通出现了问题。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怎么样去倾听?用心倾听,用心去听对方在说些什么,表达什么,担心什么,内心想法及事物的看法自然而然都会表露出来。根据这些反馈信息,用自己的看法、思维看孩子所说的事,这样是非常好非常成功的沟通。这样成功的沟通就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倾听的过程中最好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用平等姿态倾听对方在说什么,这就是非常好的沟通,倾听是沟通的第一要素。第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一个人从出

8、生到高中毕业都是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也是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慢慢形成的过程,过程由于年龄不同,一般有幼儿阶段、童年阶段、少年阶段、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怎么沟通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孩子小些,有的孩子大些?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一阶段:幼儿时,呵护多一点;第二阶段:童年时,严格多一点;第三阶段:少年时,理解多一点;第四阶段:高中时,尊重多一点。现在来重点说说这第三阶段:少年时,理解多一点;青春期的少年都是非常有反抗精神、叛逆意识,作为父母,应该多理解点,怎么理解?当我们孩子有情绪时,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青春期时,孩子经常会遇到身体上的、人际关系、朋友

9、交往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当孩子说了偏激的话做出反抗时,家长可以这样说:“对于你现在的思想我不是很理解,但我希望你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去理解”,家长用这样的语言和孩子说。 在青春期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青春期的性问题,处理好老师的关系。有时特别上进,看到成绩特好的想赶超,特别嫉妒,这种嫉妒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怎样去引导?应该去理解,作为我们来讲,首先要告诉孩子上进心是好的,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我们有什么样的生活,活出我们自己的精彩就够了。有时孩子接受不了,慢慢多次沟通,自然而然就深入到孩子脑子里,就会处理好这些。第四、关键时期的沟通关键时期指的是哪些

10、时期?学习的关键时期指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都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性格的关键时期,学习的问题直接导致性格的问题,与我们孩子是紧密相关的。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是首要因素,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学习,这些关键时期都是中考和高考时,这段时期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特别是高考,中考还好些,高考这段时期我们家长几乎是心惊胆战、如履薄冰过那几天。这段时期作为家长不要犯“冷热病”,什么叫冷热病?平时很冷,到了中考高考时就热了,这都是不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到很难过、很拘束,让孩子对自己的高考开始有一些紧张,有一些想法,我们很多紧张的气氛都是父母和社会因素造成的,导致中高考时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形成了“

11、冷热病”,平时没拜佛那时烧香是不行的。特别关注的是关键时期的沟通,生理、逆反心理等等都是在学习上的反应,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养成与孩子比较好的沟通,把握好前面所说的四个阶段。第五、沟通做比说更重要在座的家长应该看到过我的这篇文章沟通做比说更重要,最好的沟通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做事,一起思考,一起完成某项任务,做比说更重要。我在送女儿去考试时,说的很少,默默做着自己的事。下着雨,我给孩子打着伞,孩子问了些问题,针对性的给了解答。这种沟通是和谐的,这种沟通是美丽的。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在追求这种沟通的方式,我们在利用孩子休息时,或者利用孩子在你身边时,尽可能创造些氛围,与孩子共同合作的氛围,与孩子共事,少

12、说一些东西,不要问学习,很轻松的说。如果孩子有时间,与孩子做一些事,譬如:去看爷爷奶奶、看看同事,这些事都是在快乐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处的时间,这就是最好的沟通,千万不要放过这些机会。这些机会都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时机,也是与孩子沟通最好的时段,做比说更重要。孩子到中学时,很多家长都到了40岁左右,这样的年龄压力比较大,上有老下有小,家里事比较多,忍不住有时啰嗦一点,尽量控制,和孩子一起去处理这些事。老人的照顾问题,我们和孩子一起做,同事关系的处理,如果有什么样的烦恼,也同样可以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解决,这样的沟通是非常好的。希望在座的家长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多做少说,说是在孩子发生问题时想和你交流时

13、,用语言进行交流时,这时语言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语言过后还是有些行为,还是有些机会可以共同去做些事情。孩子其实很敏感,让敏感的孩子不要体会到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沟通交流是成功的。第六、沟通的情绪情绪是一把双仞剑,每个人都是自然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很正常的。控制情绪是一方面,人是自然人,都有情绪,如何控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心里难受时和孩子沟通,又会出现些新的问题,情绪的东西给了孩子,孩子就会理解你。沟通的情绪里的就是控制,控制应该怎么做呢?有些东西要忍,发泄自己情绪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有时控制不了,就会发泄出来。让孩子理解到家长的想法,控制要得当,不要一味忍让,有的时

14、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们不是圣人,都是性情中人、自然中人,每个人都有情绪,体现出自己的率真,这才叫沟通;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把这些告诉对方,这才叫沟通。工作时能忍就忍,心胸放宽一点中,忍不了的时候不妨发泄一番反而起到另一种效果,这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也能起到沟通的效果。今天我和大家一共讲了六点:第一,身教重于言教;第二,平等的姿态去倾听;第三,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要不同对待;第四,关键时期的沟通;第五,沟通做比说更重要;第六,沟通的情绪。从这六点里说了个人的感受,也希望下面的时间大家都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在这进行补充,让更多家长得到益处。其实在讲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没有讲全,如

15、果每个地方都讲得非常满的话,那要很长时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做人第一,学习第二。家庭的教育潜移默化,至关重要,初中以后孩子的表现是他以前所受到的熏陶的体现,最简单的道理,但是对照一下自己,父母们做到了多少呢?孩子出生都是一张白纸,智力性格的差距不大,环境和长期的教育才造就了各种不同的人,分数并不是唯一的,孩子需要的是健康,开朗,正直,坚毅,宽容,有爱心,良好的习惯,为之奋斗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

16、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好的沟通是倾听出来的!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